首页 理论教育名扬香江:龙江乡音-龙江乡音

名扬香江:龙江乡音-龙江乡音

【摘要】:陈荆鸿原名文潞,号蕴庐,又号庚同,1903年出生于顺德龙山堡一户书香家庭。父亲陈纬南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国学名士,以社馆授徒为业。后陈荆鸿师从名士温肃习文,同时又是国画名师温其球入室弟子。香港沦陷后,日军强令各大报社主编不准离港。厅堂上,文房四宝早备,并有一字条,已写上“忠君爱国”四字。1987年初,陈荆鸿以其书艺及文化工作的贡献,荣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荣誉勋章。1993年初春,陈荆鸿因病入院,医治无效辞世,享年91岁。

陈荆鸿原名文潞,号蕴庐,又号庚同,1903年出生于顺德龙山堡一户书香家庭。父亲陈纬南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国学名士,以社馆授徒为业。荆鸿幼聪颖,又得家学濡染,典籍、诗赋均常习之,过目不忘。后陈荆鸿师从名士温肃习文,同时又是国画名师温其球入室弟子。平时,其父陈纬南又常诲以陈岩野《雪声堂集》及陈元孝《独漉堂集》,久而久之,渐渐深得其义。

荆鸿16岁赴上海,加入康有为先生的“强学会”,精研书法理论,甚得康氏器重。21岁那年,与挚友赵少昂、黄少强联袂办三人巡回画展,被誉为“岭南三子”。30年代中,陈荆鸿返粤,出任《越华报》社长兼总编,还致力于陈元孝《独漉堂诗笺》的注释和研究工作,并撰写了不少抗日救亡文章。广州沦陷,荆鸿即赴香港,任《循环日报》社长兼主编,经常发表有关抗日救亡社论,陆续刊登《独漉堂诗笺》,激发广大读者抗日热情。

香港沦陷后,日军强令各大报社主编不准离港。一日,日本驻港港督矶谷廉介召见陈荆鸿,说:“久闻先生大名,今请来,欲求墨宝数字。”

厅堂上,文房四宝早备,并有一字条,已写上“忠君爱国”四字。荆鸿拿起笔杆,沉思片刻,毅然写下了:

“人爱其国,心之所同,愿各勉之”十二字。

矶谷深知不可强求,挥了挥手,对侍从说:“礼送先生回寓,勿扰。”

事后,陈荆鸿与友人谈及此事时说:“落笔之际,吾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中国帝制早已不存在,何来忠君?这是一个圈套!君者,唯有日本之天皇耳。中国人又怎能忠于日本的君?”南海著名诗人杨舜文曾撰诗相赠陈荆鸿教授:(www.chuimin.cn)

忠君爱国傲敌酋,褚公皮里有阳秋。

先生之心如日月,先生之气江河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陈荆鸿受聘于“圣士提反书院”,主讲中国文学。后又受聘于香港各大学,任教授,系主任。晚年致力于诗、书、画研究,特别钟情于书法艺术。

1987年初,陈荆鸿以其书艺及文化工作的贡献,荣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荣誉勋章。

1993年初春,陈荆鸿因病入院,医治无效辞世,享年91岁。他一生著有《艺文丛稿》《海桑忆语》《蕴庐诗草》《独漉堂诗笺》及《蕴庐遗珍》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