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龙江乡音:相遇隔海桥

龙江乡音:相遇隔海桥

【摘要】:从南海九江往返顺德龙江的372公交车,终于到达了龙江茧站桥公交站。何敏仪急忙下车,赶到龙江隔海桥头。忽见一个年青人,在市场后面侧巷出口处,手执照相机,前后左右拍摄那座高竖的古建筑。何敏仪把腰前挎包往后一挪,快步走上前去,想捷足先登。正巧,两人不约而同地向历经沧桑的大光明碾米厂仰望。敏仪伸出纤纤嫩白手指,点一下他的前额。小祥又引着同学绕到向隔海桥的厂房边。

从南海九江往返顺德龙江的372公交车,终于到达了龙江茧站桥公交站。何敏仪急忙下车,赶到龙江隔海桥头。她无暇欣赏龙江大涌碧波荡漾的郁水和两岸绿榕垂柳,直上桥顶四处张望寻找当年大光明碾米厂的旧址。

忽见一个年青人,在市场后面侧巷出口处,手执照相机,前后左右拍摄那座高竖的建筑。啊!原来在此。何敏仪把腰前挎包往后一挪,快步走上前去,想捷足先登。正巧,两人不约而同地向历经沧桑的大光明碾米厂仰望。

陈小祥上前喜悦又惊讶地看着满面通红的同学说:“啊啊!这么巧,我以为是谁?来这里干嘛呢,又来这里寻找毕业论文素材?”

“是啊!”敏仪伸出纤纤嫩白手指,点一下他的前额。小祥顺势抓住她的手说:“好啦,我先带您去看一下当年薛广森创建的‘大光明碾米厂’,然后再请您饮茶。”

两个大学生手牵手,绕到昔日碾米厂门前。这座古老建筑看来气势不凡,依稀可辨当年风采。五米阔的大门口,左右两个方型高台拖着圆柱,近十米高半圆拱门眉上,三个大圆圈镌刻“大光明”三个大字。门前的天台,横跨厂前四米大道,天台底部灰塑凤尾图案,古色古韵。(www.chuimin.cn)

两人跨上几级高石阶,向里窥看被疏栏铁闸锁住的“正栈”内部景况。近三百平方米的厂房空荡荡,四条砖柱直顶十几米高瓦顶,通过透光的天窗,可看到有雕栏木梯上的二楼,沿四面墙边环迴,走通的前后隔层。

敏仪感叹:此古建筑作为顺德近代工业的印记,能保留下来作为文物,看来,当地政府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我再带你去看看文物标志。”小祥又引着同学绕到向隔海桥的厂房边。这是一座60厘米高的黄岗岩台座,上面用白云石刻着“大光明碾米厂”六个大字,上款: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佛山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十月。趁敏仪看文物标志之际,小祥迅速架好摄影机的脚架,不顾来往行人投来奇异的目光,旁若无人地把她拉到台座前俩人相拥着愉快笑望,趁调节数十秒连拍之机,咔嚓、咔嚓拍下好几个亲热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