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却很少提理学,而经常以“道学”自居,所以还是以道学称呼胡宏的思想较为妥当。大体而言,北宋道学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是胡宏道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源泉。可见胡宏对洛学用力之深。家庭教育奠定了胡宏的基本思想倾向。对于胡宏思想的渊源,《宋元学案》认为他“卒传其父之学”,但胡宏的思想与其父显有区别,不足为凭。......
2023-11-20
胡宏,字仁仲,福建崇安人,生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享年五十七岁,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之下,学者称其为五峰先生。
胡宏是南宋著名道学家胡安国之子,胡氏父子皆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胡安国是著名的经学家,所著《春秋传》为南宋治《春秋》者所宗仰,明初被定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胡宏的兄弟胡宪、胡实均是南宋有名的学者。朱熹、吕祖谦、张栻号称东南三贤,而朱、吕是胡宪的学生,张栻则从学于胡宏,可见胡氏兄弟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胡宏幼承家学,自觉地以弘扬道学为己任。他说:
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1)
胡宏是北宋道学向南宋道学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全祖望编著《宋元学案》,对胡宏评价很高:(www.chuimin.cn)
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有过于《正蒙》,卒开湖湘学统,今豫章以晦翁故祀泽宫,而五峰缺焉,非公论也。(2)
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胡宏应占有一席之地。他终生不事科举,致力于学术,游学于衡山之下二十余年,湘衡一带士人影从。他先后讲学于碧泉、道山等书院,张栻、杨大异、彪居正、吴翌、孙蒙正、赵孟、赵棠、方畴、向吾等都是他的高足,朱熹虽未直接师从于他,但在思想上也颇受他的影响,故《宋元学案》将其列为胡宏的私淑弟子。明人彭时称胡氏父子“俱为大儒,遂启新安朱氏、东莱吕氏、南轩张氏之传,而道学遂盛以显”(《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七)。朱熹也称胡宏学识丰富,节操高洁,“当时无有能当之者”(3) 。可见胡宏在北宋道学向南宋道学转变的过渡时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现代人在叙述宋代学术思想史时很少注意到胡宏,近现代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者如胡适、冯友兰先生在其哲学史著作中即未曾提到胡宏其人其学,港台学者较早注意到了胡宏在道学中的地位,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先生给胡宏以极高的评价,当代大陆学者所著哲学史著作也开始予胡宏思想以一定的地位。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或浅尝辄止,或言而不当,或失于片面,远未达到全面、系统、科学论释胡宏其学,理解胡宏其人的目的。因此对胡宏的思想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章不拟全面阐释胡宏的思想,而是力图在宋明道学演进的大背景中重新诠释胡宏的道学思想,从本体论这一特定领域重新理解胡宏的道学思想,试图阐明其思想的独特性与继承性,并对胡宏的思想予以重新评价。
胡宏的思想无疑是继承北宋道学而来,但其思想与其他道学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他提出的一些颇具特色的命题发前人所未发,如“性立天下之大本”的性本论,“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心以成性”的心性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的理欲观,“善恶不足言性”的人性论等。这些命题在宋明道学中的意义并非特别清楚,在当代不同学者间也产生了一些争议。笔者认为,胡宏这些命题、思想必须置于宋明道学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即必须阐明北宋道学的基本精神,并澄清胡宏对北宋道学的继承关系,才有望认识胡宏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分析胡宏对北宋道学的继承关系,再以此为基础较系统地诠释胡宏的本体论思想。
有关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_流式的文章
胡宏却很少提理学,而经常以“道学”自居,所以还是以道学称呼胡宏的思想较为妥当。大体而言,北宋道学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是胡宏道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源泉。可见胡宏对洛学用力之深。家庭教育奠定了胡宏的基本思想倾向。对于胡宏思想的渊源,《宋元学案》认为他“卒传其父之学”,但胡宏的思想与其父显有区别,不足为凭。......
2023-11-20
元代道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特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元代道学,是宋、明之间的过渡环节。元代南方的道学乃是由朱熹的再传弟子接续传播。江右饶鲁,其生活的年代虽属南宋,但由于其一生“不事科举,一意经学”,仅在南宋理宗庚申“补迪功郎、饶州教授” ,未有显赫声名;但其“和会朱陆”的思想在元代由于再传弟子吴澄而获得身后令名,所以,我们仍然将其纳入元代道学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来。......
2023-11-20
胡瑗为胡讷长子。胡瑗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我们考察胡瑗对道学的影响,也应当注意胡瑗学术活动的这种特色。胡瑗的学术影响首在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胡瑗青年时期,曾“往泰山,与孙明复,石守道同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 。胡瑗在苏、湖二州的教学方法与办学理念,曾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推崇。胡瑗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倡明正学”。......
2023-11-20
胡宏的本体论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并且试图对存在论与人性论加以区分。已上各条均足以说明,胡宏已将“性”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可以恰当将其本体论称为性本体论。......
2023-11-20
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道学的兴起,当是隋唐哲学发展的继续。肯定庆历新政及其前后盛行的书院教育对于北宋道学兴起的重要影响,并非始于全祖望。一般而言,学术界大都以孙复、胡瑗、石介三人为北宋道学先驱,肯定孙复、胡瑗、石介对于道学兴起的重要贡献。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与人论及北宋道学时认为,道学的成型“亦有......
2023-11-20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与胡瑗、孙复齐名,是道学先驱中又一代表人物。石介的家世与早年的生活道路和胡瑗、孙复有所不同。石介离开太学“通判濮州”,实际上并未到任。石介与道学的联系,首先也表现在其尊师重教,热心于传授儒家经术。石介是儒家师道的推崇者,也是儒家学说的践行者。石介践行儒家师道,向孙复问学“日夕不怠”。欧阳修认定北宋“太学之兴”,始于石介入太学讲学,表明了石介在太学讲学的广泛影响。......
2023-11-20
朱熹是当时最年长的道学家,又在党禁未开前去世,被视为道学的烈士,声望更盛。他的弟子门人推动南宋政府解除学禁,将朱熹描述为道学权威。本章将朱熹置于其历史背景中,通过考察当时的国家政治,结合朱熹的个人活动及其与其他学者的交往与论辩,观察朱熹走向道学领袖和道学走向学术中心的过程。......
2023-08-29
胡寅自少即闻过庭之训,广泛诵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学的熏陶,尤其是年轻时通过胡安国而得以研习二程理学和春秋学,这对他的学问致思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胡寅辟异端的根本立场及其为学与为治的基本主张也散见于他的文集——《斐然集》之中。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始终一贯而又十分灵活地运用了儒家的中道观念。......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