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自幼聪慧颖异,二十四岁登进士第,不汲汲于功名,一心向学,二十九岁在京师闻程颢之名,遂往颍昌拜见,执师弟子礼。及其南归,程颢目送,有“吾道南矣”之叹,因而后世称杨时在闽中所创学派为“道南学”。程颢死后,杨时又以师礼见程颐于洛,时年四十,有程门立雪之典故,其尊师重道,为学者称叹。后学者建书院为杨时立祠致祭。政和二年,杨时知萧山,罗从彦自延平来学,杨时喜其才学,遂告以心传之秘。......
2023-11-20
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仲虎,又字仲刚,号致堂,建州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本系胡安国堂兄之子,但因家境贫寒、生计艰难而被胡安国收养并认作长子。由于深受胡安国之学行志业的影响,以及处身于世衰道微、动荡不安的两宋之交,胡寅慨然以倡明道学和救世济民为己任。他既立身朝廷,积极参与现实政治,为对治朝政腐败、抗击外敌入侵而竭心尽力,以期复兴中原、实现统一;同时又发奋治学、勤勉修为,力辟异端邪说以扶持儒家正道,并由此为救治时弊、经邦济国指示大道良方。胡寅自少即闻过庭之训,广泛诵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学的熏陶,尤其是年轻时通过胡安国而得以研习二程理学和春秋学,这对他的学问致思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寅吸收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观念来建构其理学,并对佛、道、玄诸家学说的弊病展开批评,《崇正辩》即是其辟佛崇儒的力作。另外,胡寅辟异端的根本立场及其为学与为治的基本主张也散见于他的文集——《斐然集》之中。而他通过对《资治通鉴》所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议来阐发儒家义理及昭明为政治国之道,著成《读史管见》一书,这显然又继承了胡安国《春秋传》所体现出的“即事以明理”和“依理以处事”的务实学风。
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始终一贯而又十分灵活地运用了儒家的中道观念。无论是通过对异端邪说的批判来昭显儒家正道,还是借助对历史的品评来指责时弊和阐发为政思想,他都是立足于中道观念来展开的。易言之,他的整个理学思想即是在中道观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这可以体现在其道物一体说和心迹不二论之中。在道物说中,胡寅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存在及运化的根据,具有绝对性、普遍性、真实性,且“道”必是能够济人利物、开物成务的有用之道;“物”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必具有真实性及其作用和价值。道物之关系为:万事万物皆以道为本原,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道与物一体不离。而在胡寅的心迹论中,“心”主要是指道德本心,有时亦就经验意义之心而言;“迹”是指人的一切行事作为及其产生的结果。心迹之关系为:心是迹的根源,迹是心的显现,心与迹圆融不二。显然,这些主张都蕴含着中道的理念。胡寅之所以如此推重儒家的中道思想,主要是因为在他看来,中道乃是究极圆满之道,具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大公至正、纯粹精一、赅摄万有、圆融一切的特征,可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根本精神;同时,中道融摄道、理、心、性诸本体性范畴之义涵,既是万事万物存在及运行的根本法则和一切价值的来源,也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正是因为这种中道观念的贯彻和运用,所以其整个理学充满了圆融辩证的色彩。(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_流式的文章
杨时自幼聪慧颖异,二十四岁登进士第,不汲汲于功名,一心向学,二十九岁在京师闻程颢之名,遂往颍昌拜见,执师弟子礼。及其南归,程颢目送,有“吾道南矣”之叹,因而后世称杨时在闽中所创学派为“道南学”。程颢死后,杨时又以师礼见程颐于洛,时年四十,有程门立雪之典故,其尊师重道,为学者称叹。后学者建书院为杨时立祠致祭。政和二年,杨时知萧山,罗从彦自延平来学,杨时喜其才学,遂告以心传之秘。......
2023-11-20
虽然陆九渊仅年长杨简两岁,但后者仍向前者执定师生礼。他们师徒的这段交往,成为心学史上乃至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就根本而言,杨简的心学思想主要展现为一系列“觉悟”的历程,并以“觉”和“不起意”为本体—工夫论系统,最终贯穿和落实于他所肯认的仁学思想之中。在正式讨论杨简的以“觉”和“觉悟”为核心的心学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觉”和“觉悟”做一点简要交代。......
2023-11-20
因为,在北宋道学代表人物中,是周敦颐通过其《太极图说》率先建构了完整的宇宙生成理论。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由“无极”这个动静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体产生出“太极”;“太极”由于自身的“动”“静”而区划出“阴阳”,这是宇宙演化的第一个阶段。从而使儒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了自己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周敦颐宇宙生成论在......
2023-11-20
同为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人物,我们在上一章将陈亮(字同甫)的思想称为“事功之学”,而本章将叶适的思想称为“功利之学”。 叶适显然比陈亮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层面加大社会财富的积累,因而称叶适的思想为功利之学比事功之学应该更合适。而陈亮和叶适的事功或功利之学根本没有讨论幸福或快乐与否的问题,它是指实际的业绩和成效,尤其是就国家富强、社会发展而言。......
2023-11-20
将中庸之道视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在胡寅看来:1.中道为天下之大本。胡寅立足于儒家的中道观念,对佛教在“体”“用”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都作了批判,并尤为注重批评其超越意识发达而现实关怀缺乏的弊病。......
2023-11-20
两宋之际,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以及道学日渐衰微的严峻现实,胡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 。就为学方面而言,胡安国承续孔孟道统,私淑二程洛学,开创湖湘学派,为宋室南渡以来昌明洛学的大功臣。所以对胡安国来说,为学与为治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前者在于立本明体以为后者提供根本原则和指导方向,而后者则在于经世致用以使前者得以付诸实施。......
2023-11-20
经统计,朱震于六十四卦注解中,明引程颐《易传》处,就有一百条之多。 将朱震列为上蔡门人中之最优者。以上事实说明,朱震与朝廷内理学家往来甚多,其易学思想中的许多理论,都得益于当时的理学家。“汉上”二字,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主张朱震号“汉上”,居蒙泉。......
2023-11-20
胡宏的本体论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并且试图对存在论与人性论加以区分。已上各条均足以说明,胡宏已将“性”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可以恰当将其本体论称为性本体论。......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