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本课程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设计,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第一,模块教学。不过,上述各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上述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较好。......
2023-10-20
胡瑗(993—1059),字翼之,海陵如皋人。关于胡瑗的家世与生平,以蔡襄《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中的记述较为具体。按蔡襄的记述,胡瑗祖居长安,世代为官。胡瑗的父亲胡讷,“博学善属文”,曾为宁海节度推官。胡瑗为胡讷长子。胡瑗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胡瑗少年时代聪明颖悟,志向高远。《宋元学案·安定学案》中说他“七岁善属文,十三通五经,即以圣贤自期许”。青年时期的胡瑗愈加钟情于学术事业,尤其“颛意经学”。胡瑗一生中,由于范仲淹举荐,曾“拜秘书校书郎,辟丹州军事推官,改密州观察推官”;“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其家”。由于长期从事教学活动,讲授儒家经典,胡瑗著述繁富,但多已散佚。现存的胡瑗著作主要是《周易口义》与《洪范口义》。
黄宗羲、全祖望一类史家何以视胡瑗为道学先驱,肯定胡瑗对于道学兴起的历史贡献,这是我们考察宋元哲学发展时仍然需要具体思考的一个问题。胡瑗一生虽曾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地方或朝廷为官,但他“以经术教授吴中,年四十余”(5) 。其主要活动是兴办教育,传授儒家学说。我们考察胡瑗对道学的影响,也应当注意胡瑗学术活动的这种特色。
胡瑗的学术影响首在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胡瑗青年时期,曾“往泰山,与孙明复,石守道同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6) 。泰山十年,心无旁骛,勤苦攻读,终使胡瑗博通经史,成为学问大家。但是,胡瑗在泰山苦读十年之后,未能步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期待的仕途,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年轻学子传道授业,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由于胡瑗“教人有法”,其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渊博的学识,既受到学生欢迎,也受到范仲淹一类有识之士的赞赏与推崇。范仲淹任职苏州时,曾礼聘胡瑗为苏州州学教授。景祐三年(1036),由于范仲淹的举荐,胡瑗“白衣对政崇政殿”,以平民身份入朝参与“更定雅乐”。庆历二年(1042),滕宗谅主政湖州,也礼聘胡瑗为湖州州学教授。胡瑗在苏、湖二州的教学方法与办学理念,曾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推崇。
胡瑗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倡明正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必须“严师弟子之礼”。史籍中曾具体记述胡瑗践行自己这种教育理念:“滕宗谅知湖州,聘为教授。先生倡明正学,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子弟,诸生亦爱敬如父兄。”③胡瑗办学,主张“倡明正学”“严师弟子之礼”,实际上是在倡导与实践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儒家经典《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儒家学者看来,办学活动最为困难的事情是使教师受到尊重。只有教师受到尊重,他所传授的知识才会受到尊重;教师传授的知识受到尊重,人们才会尊重知识,重视学习。胡瑗在办学活动中“严师弟子之礼”,追求的正是儒家主张的“师严然后道尊”这种教学目标。胡瑗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尊重学生,使得学生也敬重胡瑗,乐于跟随胡瑗学习。胡瑗为湖州州学教授时,曾出现“弟子去来常数百人”的盛况。其后,胡瑗主持太学,“其徒益众,太学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随材高下,喜自修饰,衣服容止,往往相类,人遇之虽不识,皆知其瑷弟子也……既而疾不能朝,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时以为荣”(7) 。胡瑗在太学受到学生敬重,更典型地体现了他在教学活动中“严师弟子之礼”所取得的“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学效果。
胡瑗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后世学者认为,胡瑗的教学方法值得肯定的首在分科教学:
其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8)
胡瑗在教学活动中“立‘经义’‘治事’二斋”,实际上是以分科或说分类的形式组织教学。“经义”斋的教学内容为讲明“六经”,“治事”斋的教学内容为武备、水利、历算之法等。前者可说是注重义理,后者则偏重实学。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是“经义”斋的教学内容,还是“治事”斋的教学内容,其目标都在学以致用,使人们学有所获。这种分科教学的方法,应当是胡瑗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瑗在实行分科教学的同时,也注意因材施教:
先生初为直讲,有旨专掌一学之政。遂推诚教育多士,亦甄别人物。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尚节义者,使之以类群居讲习。先生亦时时召之,使论其所学,为定其理。或自出一义,使人人以对,为可否之。或即当时政事,俾之折中。故人人皆乐从而有成效。(9)
胡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习兴趣相同的学生“以类群居讲习”,而且可以组织“以类群居讲习”的学生围绕相同的议题切磋探讨,针对时政论析评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学生“乐从而有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业上的进步。欧阳修在《胡先生墓表》中曾说:“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胡瑗的教学活动之所以能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与他在教学中注意区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具体的学问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内在联系的。
胡瑗在教学活动中坚持的另一重要原则方法是“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宋神宗曾问胡瑗的学生刘彝:“胡瑗与王安石孰优?”刘彝在回答中言及胡瑗主张的“明体达用之学”:
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专切学校,始于苏、湖,终于太学,出其门者无虑数千余人。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10)
按刘彝所述,北宋自开国以来,沿袭汉唐时期“尚声律浮华之词”的学风,国家取士用人皆“不以体用为本”。胡瑗在教学活动中之所以坚持“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即是因为他不满宋仁宗明道、宝元年间盛行的这种取士方法和社会风气,力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这种社会风气所导致的“风俗偷薄”的社会弊端。从刘彝的论述来看,胡瑗理解的“体”,实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中所阐发的社会伦理与道德原则。胡瑗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要求学生“明体”,实即是要帮助学生把握儒家学说“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追求,改变社会上“尚文词而遗经业,苟趋禄利”的不良士风。欧阳修《胡先生墓表》中说胡瑗在湖州办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受,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所谓“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应当是胡瑗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明体”,即把握儒家学说基本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追求所取得的重要实践成果。
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既要求学生“明体”,也要求学生“达用”,注意“明体”与“达用”的统一。《宋元学案》中曾引用薛季瑄《浪语集》中的文字,论析胡瑗在教学活动中的这种追求:
尝谓翼之先生所以教人,得于古之“洒扫、应对、进退”。知其说者,徐仲车尔……成人成己,众人未足以知之。且君子道无精粗、无小大,是故致广大者必尽精微,极高明者必道中庸。(11)
“广大”与“精微”的统一,“高明”与“中庸”的契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胡瑗追求的“明体”与“达用”的统一。
胡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这种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其影响并不限于胡瑗办学的苏、湖地区。据欧阳修《胡先生墓表》记述:“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大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为太学之法,至今着为令。”朝廷扩建太学,吸纳胡瑗在湖州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之为太学的办学规则,这表明了胡瑗的教育实践在当时广泛的社会影响。应当说,胡瑗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对于改变北宋时期士人“以博文强记、巧文丽辞为工”的学术观念与社会风气、形成有益于道学兴起的学术文化背景是作出过历史贡献的。
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通过讲授儒家经典,为北宋道学的兴起培养优秀学术人才,乃后世学者肯定胡瑗为道学前驱的另一个重要根据。胡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讲解的儒家经典很多。他的不少著作即是由学生记述他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以“口义”的形式存世的。现存的胡瑗著作,以《周易口义》的内容最为完整。如果从经学的角度来看,胡瑗解《易》“以义理为宗”,在学术上也极有价值。从道学的角度来看,胡瑗解《易》虽注意“以义理为宗”,但在“义理”的层面,又尚未达到周敦颐、程颐、张载等早期道学代表人物的解《易》著作中所达到的理论层次。胡瑗解释儒家经典与北宋道学兴起的联系,主要是以自己解经的方法影响学生,为道学的兴起培养学术人才。胡瑗的学生蔡襄在《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中曾说:胡瑗“解经至有要义,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日月括劘为文章,皆传经义,必以理胜,信其师说”。注重诠释经典的“要义”,是胡瑗解释儒家经典的基本方法。胡瑗解经,正是因其能帮助学生了解儒家经典的“要义”,所以才使得学生“信其师说”。史籍中所记胡瑗的解经方法以其讲《易》的方法最为具体:(www.chuimin.cn)
先生在太学,其初人未信服。使其徒之已仕者盛侨、顾临辈分置执事,又令孙觉说《孟子》,中都士人稍稍从游。日升堂讲《易》,音韵高朗,旨意明白,众皆大服。《五经》异论,弟子记之,目为《胡氏口义》。(12)
胡瑗在太学讲“易”,能够使众人“大服”,原因在其对《易》理的讲解“旨意明白”。“旨意明白”也可谓“解经至有要义”。信服胡瑗“解经至有要义”,使得学生们乐于记录胡瑗对不同的儒家经典的解释,这也是胡瑗因解经而有《胡氏口义》存世的重要原因。胡瑗解释儒家经典的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们诚心信服,也使学生们在学问历练与身心修养方面终身受益。胡瑗的学生徐积曾说:
吾于安定之门,所得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违也。(13)
由此可见胡瑗讲授儒家经典对学生的影响。
在胡瑗的学生中,学术成就最为卓著者无疑当数为道学的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程颐。因此,可以说胡瑗对程颐的影响,更为集中地体现了胡瑗对于道学兴起的贡献。胡瑗对程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儒家学说的学术旨趣与理论的追求,一是解释儒家经典的思想方法。程颐青年时期游太学,遇胡瑗以“颜子所好何学”为题问诸生,成《颜子所好何学论》。程颐认为,孔门弟子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根据在于颜回主张“学以至圣人之道”。程颐在回答“颜子所好何学”的基础上,也肯定“圣人可学而至”,并将“正心”“养性”理解为“学以至圣人”的具体途径。他说: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与?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14)
程颐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的这些观念,既精炼地论述了传统儒学的基本理趣,也体现胡瑗在儒学理论方面对程颐的影响。胡瑗读完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后,之所以“大惊异之”,则是因为程颐对孔门弟子中“独称颜子为好学”的回答与胡瑗对儒学主旨的理解高度一致。程颐后来正是基于自己早年对儒学旨趣的这种理解,认定“性即理”,以理本论论释人的道德根性,使传统儒学中的道德观念自然化、客观化、本体化,为作为新儒学的道学的形成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胡瑗解释儒家经典的方法,特别是解《易》的思想方法对程颐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胡瑗的《周易口义》来看,胡瑗解《易》,不仅力求“旨意明白”,而且注意从不同的层面诠释《周易》基本范畴的意涵。譬如,胡瑗对《周易》中“道”这一范畴的解释即采用过这样的方法:
道者,自然之谓也,以数言之,则谓之一;以体言之,则谓之无;以开物通务言之,则谓之通;以微妙不测言之,则谓之神;以应机变化(言之),则谓之易。总五常言之,则谓之道也。(15)
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对乾卦的解释,实曾沿用胡瑗的这种方法:
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天,为阳,为父,为君。(16)
从程颐对乾卦的解释来看,程颐解《易》也注重对文本中概念、范畴的解释,在具体解释中,又特别注意阐发概念、范畴意涵的丰富性与层次性。应当肯定,程颐对乾卦的解释,不论思想的密度还是厚度都有超越前人的地方,体现了道学作为义理之学的思想特色。但从思想源头来说,程颐解《易》的思想方法实际上深受胡瑗解《易》方法的影响。从这种影响,我们亦可以发现胡瑗的学术活动与道学兴起的联系。
总之,北宋道学的兴起,与胡瑗的学术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宋神宗曾评价胡瑗一生的教育实践与学术追求:
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任而专,如泰山屹峙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欣慕,不远千里而翕从,召入天章,辅先帝日侍,启沃万言而纳忠。经义治事,以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朕躬。敦尚本实,还隆古之谆风;倡明正道,开来学之颛蒙。(17)
这种论述,不论是在学统的层面还是在治统的层面,都对胡瑗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作出了肯定性评价。胡瑗以自己的教育思想“倡明正道”,为北宋形成有益于道学兴起的学术氛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来学之颛蒙”,改变北宋“尚文词而遗经业,苟趋禄利”的士风,为道学的兴起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开启道学的先声。这当是胡瑗在道学发展史上真实的历史地位。
有关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_流式的文章
为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本课程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设计,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第一,模块教学。不过,上述各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上述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较好。......
2023-10-20
当前,对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基本维度:(一)英语学科教学的流派及方法西方的外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并逐步形成各种教学法流派,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二)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对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2023-07-19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历史悠久,因此被人们称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所以,它也是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侧重于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的课题,在教学时宜采用讲练结合法。......
2023-08-12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及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王勇朱朝晖姚鹏飞戴家琪薛克清摘要:随着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学及课程的质量要求也日趋提高,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
2023-11-30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数学探究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亲身体验。(三)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数学探究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023-08-12
当今教育家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数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数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既然教学方法是以儿童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依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自然成了教学方法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反之,教学方法一旦选定之后,却并不仅仅是被动的,会对教学内容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2023-08-12
胡宏是南宋著名道学家胡安国之子,胡氏父子皆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胡宏的兄弟胡宪、胡实均是南宋有名的学者。因此对胡宏的思想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本章不拟全面阐释胡宏的思想,而是力图在宋明道学演进的大背景中重新诠释胡宏的道学思想,从本体论这一特定领域重新理解胡宏的道学思想,试图阐明其思想的独特性与继承性,并对胡宏的思想予以重新评价。胡宏的思想无疑是继承北宋道学而来,但其思想与其他道学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
2023-11-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