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珠中形成雌配子和雌配子体,受精后发育形成种子。珠心由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并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大孢子,即大孢子发生过程。大孢子四分体继续分化形成结构性的雌配子体,即雌配子体发生的过程。图4.13拟南芥胚珠和胚囊的结构雌蕊发育的两个关键过程是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形成在不同的物种中发育类型不同。......
2023-11-20
根毛的发生分为起始和生长两个主要时期。
起始时期开始于分生组织形成后,特化成根毛的表皮细胞变宽、变长、变深,在向外的直径22 μm的圆盘区域定位扩张,成为根毛起始处。ROP蛋白定位于起始位点,并在根毛生长过程中一直位于生长顶端,直到生长停止。ROP定位后几分钟细胞壁就开始突出,同时细胞壁pH值下降,这种pH值变化导致伸展蛋白催化细胞壁疏松(图8.15,Jones et al.,2002)。ROP蛋白的过量和恒定表达改变肌动蛋白纤维和维管纤维的结构,控制维管结构的驱动蛋白(kinesin)MRH2很可能参与根毛极性生长中ROP2GTP酶介导的肌动蛋白纤维和维管纤维之间的协调关系(Yang et al.,2007)。根毛起始位点细胞壁pH值降到4~5,激活伸展素蛋白,疏松细胞壁,形成膨胀和突出生长,根毛其余区域有目标的分泌生长。
图8.15 根毛生长过程中ROP的分布(Jones et al.,2002,ⓒASPB)
在根毛生长阶段,钙离子从根毛顶端到近轴端递减分布的浓度梯度以2~4/min的频率发生周期性震荡,这种周期性变化与根毛延伸生长的周期性一致,钙频率比生长频率迟滞5.3±0.3s(Monshausen et al.,2008)。同时,根毛顶端区域也存在细胞内外pH值从高到低时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周期性的,与延伸生长频率相对应,pH值变化周期比生长频率延迟7.0±0.3 s(Monshausen et al.,2007),同样,内源ROS也发生相似的周期性变化,内源ROS周期比生长频率延迟8.0±1.4 s(图8.16,Monshausen et al.,2007)。NADPH Oxidase催化产生ROS,在保持细胞壁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可能与生长中结构物质的周期性提供有关。如人工提高顶端钙离子浓度,细胞壁加厚,钙促进的小泡融合增加,细胞外分泌增加,因此高钙浓度很可能增加顶端细胞外分泌(Monshausen et al.,2008)。
如突出增大,其中的内质网密度增加,维管重组和定位分布(图8.17,Van Bruaene et al.,2004)、肌动蛋白积累(Ringli et al.,2002)。最适情况下,根毛在细胞表面从膨胀到形成需要30分钟。根毛生长速度每分钟一微米,内含物随细胞质流迅速移动(图8.18,Peremyslov et al.,2008),连接细胞内各组分的维管系统和肌动蛋白纤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图8.19,Sieberer et al.,2002;图8.20,Ketelaar et al.,2003)。可以看出,维管系统和内质网系统主要分布在根毛细胞膜内外层,肌动纤维系统主要分布在细胞中间区域,呈现相对互补的区域性分布(图8.19,图8.20)。由肌动蛋白和维管系统构成的细胞骨架共同参与根毛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在生长过程中的移动(Ketelaar et al.,2002;Peremyslov et al.,2008;Zheng et al.,2009;Van Bruaeneet al.,2004;Sieberer et al.,2002)。
图8.16 根毛生长周期与根毛顶端Ca2+、pH、ROS梯度周期的关系(Monshausen et al.,2008,ⓒASPB)
(www.chuimin.cn)
图8.17 根毛起始处内质网和维管的聚集(Van Bruaene et al.,2004,ⓒASPB)
根毛的生长方向由ROP蛋白的分布、微管的生长点数目和位置决定。结合GTP的ROP是活性形式,GDP结合态是非活性形式。永久性GTP结合态的ROP突变造成根毛的气球形态。微管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生长点,当用细胞骨架解聚抑制剂oryzalin和taxol处理时,根毛成波浪或分支成两个或更多的生长点。微管解聚或稳定处钙的浓度更高,表明微管限制在生长的尖端部位(Reviewed by Grierson and Schiefelbein,2002)。
图8.18 根毛中细胞器的分布(Peremyslov et al.,2008,ⓒASPB)
图8.19 根毛中维管的分布(Sieberer et al.,2002,ⓒASPB)
根毛生长的维持需要保持一定的内在压力或膨胀压,细胞内渗透压需要通过离子浓度调节。钙离子浓度梯度、pH值、ROS在根毛的周期性变化可能反映了这种调控作用。
当根毛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尖端细胞质分散、圆顶液泡增大、ROP蛋白、钙离子梯度、钙通道活性都消失(Reviewed by Grierson and Schiefelbein,2002)。
有关植物发育生物学的文章
胚珠中形成雌配子和雌配子体,受精后发育形成种子。珠心由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并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大孢子,即大孢子发生过程。大孢子四分体继续分化形成结构性的雌配子体,即雌配子体发生的过程。图4.13拟南芥胚珠和胚囊的结构雌蕊发育的两个关键过程是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形成在不同的物种中发育类型不同。......
2023-11-20
开花植物中,胚囊的种类有四孢子起源、二孢子起源、单孢子起源,即使是单孢子起源,核在胚囊内迁移的数目和位置决定了中心细胞的核数目,从而决定受精后胚乳的倍性。图6.9介绍了不同进化水平的植物胚囊结构、中心细胞核数目和双受精后胚乳的倍性。下面以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和单子叶植物玉米为代表介绍胚乳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受精时一个来自花粉管的单倍体雄核进入中心细胞,三个核融合形成三倍体原胚乳核。......
2023-11-20
心皮特性和数目是在花分生组织阶段开始确定。心皮的分化由以AGAMOUS为主的C类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控制形成。影响WUS分布范围的CLVATA信号途径的组成成分也同样决定心皮数目。crc-1 spt-2 ap2-2 pi-1 ag-1突变体花中CRC的移去消去了外轮器官多数其余心皮特性。AG可以在体外结合到SHP2启动子一个位点,表明AG心皮特性的决定是通过促进SHP基因表达。......
2023-11-20
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转录因子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AG转录因子是在花分生组织中决定雄蕊和雌蕊特性的基因,从其表达开始到果实形成,一直表达,但其所受的调控和与其结合的因子在雄蕊和雌蕊是不同的,且随着果实形态的变化,表达的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受到调控的因素及与其作用的各种因子在不同的时期和部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相应区域的分化结果。......
2023-11-20
影响每个细胞膨胀数目的基因有ROOT HAIR DEFECTIVE 6和TINY ROOT HAIR1。图8.20根毛中肌动纤维的分布RHD6也是影响突起在细胞上位置的基因。RHD2、SHV1、SHV2、SHV3、KJK、BST1、CEN1、CEN2、CEN3、COW1、RHD3、SCN1、TIP1、RHD4以及PHYA和PHYB都会影响根毛的形成。影响尖端生长停止的基因有生长素抗性抑制子。营养对根毛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根毛的发育受营养的调节,营养稀少,根毛的密度和长度都增加。图8.21营养对根毛形成的影响Müller and Schmidt,2004,ASPB......
2023-11-20
表观遗传包括了DNA的甲基化与染色质修饰。表明MET1进行的DNA甲基化对发育的胚中生长素梯度的建立和保持是必需的。PIN1是生长素流出载体,参与生长素梯度的建立,在met1突变胚中也均匀分布,说明DNA甲基化也影响PIN1的表达。通过影响生长素分布和与组织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基因组DNA甲基化控制胚极性的建立。PcG中的PRC2和PRC1在KNOX类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如PRC2成员CLF对STM、PRC2成员FIE、PRC1成员TFL2/LHP1对STM、KNAT1、KNAT2的表达都有调控作用。......
2023-11-20
植物的花型除了上述基因控制外,还有其他一些基因在对称性和各花部的形状、大小等方面起作用。两侧花型是进化上较高级的花,背腹特性的形成也是由相应区域基因的特异表达所控制。②RAD基因抑制DIV基因在花分生组织背部的表达。相对于野生型,过量表达CYC基因的拟南芥花瓣细胞大小增加,花瓣大小增加。BOP基因的过量恒定表达在侧生器官边界区域上调LATERAL ORGAN BOUNDARIES和ASYMMETRIC LEAVES2的表达,而bop突变体中这些基因表达下调。......
2023-11-20
只有与静止中心接触的起始细胞受到影响,表明从静止中心短距离发射信号保持周围起始细胞的干细胞活性。生长素通过控制影响胚根发育的一系列关键基因起作用。突变体对生长素反应,但生长素反应元件DR5只在高浓度下反应,表明反应强度降低。与生长素运输有关的载体和蛋白对根的发育有影响。......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