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改革发展模式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民办高校改革发展模式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针对“股东利益至上论,提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本质是其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它通过一系列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等都是企业的所有人。企业的风险由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因此,企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针对“股东利益至上论,提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本质是其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它通过一系列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等都是企业的所有人。企业的风险由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因此,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因此公司治理要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其决策要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同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弗里曼在其专著《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他认为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这个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也视为利益相关者,而且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如把当地社区、政府部门保护主义者等实体都纳入利益相关者的范畴。

与企业相比,高等学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民办高校作为非财政经费、非政府行政机构所举办的教育组织,学校的发展和经营与组织内部的各方面人员形成了明确的利益关系。民办高校筹资、经营与管理都是通过努力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争取各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而得以实现。根据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个体与群体。如举办者、学生与家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政府、职业界、校友与捐赠人士等。(www.chuimin.cn)

第一,举办者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出资举办民办高校,无论初衷是获取利益回报还是出于慈善之举,举办者的管理理念、经营行为和办学思想都与民办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第二,学生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如此。学生的学费是当前民办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众多的学生和家长期望通过交付学费而从民办高校中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过渡性高等教育需求。因此足够的生源成为我国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第三,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是民办高校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民办高校的主体和最为关键而稀缺的人力资源,决定着民办高校经营的成败和办学质量。同时,民办高校的发展也与他们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密切相关。第四,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财政支持者,也与民办高校的利益直接相连。虽然目前对民办高校并不直接提供财政资助,也不直接参与高校的经营活动。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决定着民办高校筹资的政策环境和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同时民办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理应对民办高校负有扶持和规范的责任。第五,职业界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合作的对象。通过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可以争取企业直接提供资金和师资方面的支持,也可以得到企业在学校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指导,从而间接提高民办高校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另外,校友和社会力量捐赠者也是民办高校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发达国家,私立大学的捐赠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15%左右。在我国捐赠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家的公益意识还有待于增强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家捐赠教育而获得贡献公益事业的满足感,或者获得税收或名誉上的收益,将是民办高校积极争取的一个重要的筹资渠道。当然,民办高校筹资的利益相关者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还包括市民、媒体、评估机构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不同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经营是一种战略导向的、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制度安排,学校的经营目标应更多地服务于利益相关者。其核心就是通过学校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各个利益主体具有平等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采用适当的利益约束机制来稳定合作的基础,在保证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达到利益主体行为统一从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这一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