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委托代理关系最早出现在国家法律、法规中。在法律意义上代理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在委托人赋予的代理权限内与第三者所发生的法律行为。但这种行为的法律效果要直接由委托人而不是代理人来承担。在经济生活中这种关系也具有相同的性质。代理人可以不直接承担其特定经济行为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有可能导致委托人要承担不同程度的经济利益损失。因此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 Problem)制也称为受托责任制,是随着股份制而产生的制度,指通过契约方式,委托人将某一方面的工作或事务授权代表委托人进行工作的人(代理人)管理,并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要素有订立契约、明确责任和义务、赋权、确定代理费用、监督等五个方面。
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理论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可以用来解释交易的治理结构。但它解释的是有关服务的交易,其核心内容在于如何选择代理人和激励代理人,而不是如何组织实物商品的交易。该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密切相关。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委托人从事某项工作,无法直接观察代理人的行动,因此代理人在受到委托之后有可能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反过来,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一致,即使行动不可观察,代理人也会按照委托人的目的行动。那么如何达到这一最佳效果呢?具体地说,在委托—代理中需要对代理人进行激励,让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激励的前提是在委托—代理合约中满足两个约束: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要使代理人签订合约为委托人办事比他不代理更加有利,而激励相容约束则要求代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和委托人利益一致,这样代理人不至于为了私利而违反委托人利益。张维迎教授总结了代理问题中需要激励的四个原因:第一是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因为有外部衍生因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的和努力程度挂钩,这样就无法确定结果到底是不是因为代理人努力工作所致;第二是代理人的偏好和目标可能与委托人不一致。比如公司的债权人希望公司资产运作良好,能保证自己的债权及时收回;公司的股东则希望公司利润增加,成本最小,年末可以多分红;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则可能希望公司销售额增加、规模做大,自己可以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可是这样必然增加成本;第三是代理人可能是风险规避者。这样如果经营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那么为了能让代理人参与到合约当中,就必须对他承担的风险给予补偿;第四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如果人们可以承担无限责任,那么惩罚就能得到实施。但是对于股份制公司、民办高校对有限出资的组织形式来说,就只能承担有限责任。(www.chuimin.cn)
委托—代理理论在法人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如何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而不违背股东、债权人等委托人的利益。法马在一篇重要论文中,以詹森和麦克林的代理观点为基础,指出市场竞争作为一种机制,对公司中作为管理者的经理具有监督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市场竞争不仅会监督经理,同时也给经理提供了一种机会。贝克尔等人对报酬和激励的一些理论做了研究。此外,他们还尝试将公正、公平、道德、信任、社会责任和文化等因素融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平顿也对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问题做了研究。他指出要让代理人承担风险,委托人必须承担一部分风险。市场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是事后约束,为了更好地约束代理人,委托人必须保证有潜在的代理人代替现有的代理人。
有关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的文章
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之所以可以生存下来,和它的理念追求关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看,就是这种理念追求才成就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综合,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符合......
2023-11-20
在法国,国家尽管承认私立高校的合法地位,但要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实施行政干预,私立高等教育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控制。在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在民办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管理日益规范的条件下,民办高校在未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023-11-20
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真正做到“送出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真正的“送出去”离不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学定位,以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首先,改变了高等教育政府事业单位的性质。高等教育扩招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原因之一,民办高等教育“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以学生所交费用作为学校运营、发展经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教育财政紧张状况,还催生了不同利益群体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
2023-11-20
特色专业是民办高校的标志性专业,是提高知名度和体现民办高校生存价值的重要载体。加强对新办专业的评估验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专业、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严格对照《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的标准,保证每个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达标。......
2023-11-20
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这部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和依法办学的阶段,为今后国家制定民办教育法奠定了基础。2011年1月,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
2023-11-20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针对“股东利益至上论,提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本质是其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它通过一系列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来规范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等都是企业的所有人。企业的风险由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因此,企......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