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改革:学分制改革的关键目标

民办高校改革:学分制改革的关键目标

【摘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实施学分制而言则是一个基本前提。近几年来,教育部已批准了相当一部分高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6年又新批了16所民办本科院校,而这些新的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民办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抓住发展机遇的一个目标性战略。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实施学分制而言则是一个基本前提。现代人才培养理念下的目标选择要求民办高校面对市场必须做出明确的答复。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给民办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在发展初期成为其突出的优势,即便在今天高等教育市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这仍不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大优势。民办高校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与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贴近市场、面向市场培养人才。

当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既是社会经济水平所催生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内在的必然逻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使得大学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走出了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培养社会生产、工程、管理与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宏观政策分析,国家与政府鼓励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育部已批准了相当一部分高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6年又新批了16所民办本科院校,而这些新的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教育部在最近几所民办本科院校升格的通知中指出:“民办本科院校要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民办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抓住发展机遇的一个目标性战略。(www.chuimin.cn)

因此,从目前的整体现状来看,市场、政府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选择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上。显然,学分制作为一个制度,必须为这样一个目标服务。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过程中,以这一“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前提,设计教学目标,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建设更多的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教学资源,提供更为自由的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构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