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外部动因分析: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外部动因分析: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外部动因当然也不能例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标准等能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这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势必要以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证。

任何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产生与运行总与社会外部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这种制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学分制的产生来看,它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换言之,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等已成为学分制产生的外部动因。我国民办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外部动因当然也不能例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标准等能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不仅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发展不仅意味着数量的增加,质量与效益的提高,更意味着“适应性”的提高。“人世”后,我国民办高校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求生存谋发展,因而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面向全球一体化,着眼于国际市场的供需状况,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这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势必要以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证。

(二)文化的多元性趋势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这种相互融合大致包括文化的灭绝、文化的涵化、文化的拒绝与融合三个方面,并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指的是基于对不同文化知识的理解,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联系,即超越多种文化的同化和共存。受教育者在接受一种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一种文化,融入社会和经济生活。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进展,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人就能不断受到多重文化的熏陶,成为加速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载体和跨国沟通的桥梁。我国高等教育在设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考虑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多元文化成分,满足受教育者接受多种文化熏陶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个性差异的需要。(www.chuimin.cn)

(三)市场经济的复杂性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按市场要求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社会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更加注重个人知识的个性化发展。这种知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强烈地呼唤着灵活的、适应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很显然,传统的学年制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了。

(四)政治的民主化趋势

同经济的市场化一样,政治的民主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同样深刻的影响。政治的日趋民主化为高校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学术领域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