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教育也要适应人本的需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在民办高校课程建设中尤其值得注意。课程体系内容要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社会、市场以及个人的需求,目标应该体现多样化的特征,人文课程、学术性课程、职业类课程、技术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等都应该有合理的比例,内容上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教育目标要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一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实际上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民办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整既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民办高等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是一个首要问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晚、力量相对薄弱以及发展过程中趋于实利性的现实,决定了大多以培养适应社会多元化、多层次就业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用型人才与高级研究人才之间的比例应该是4:1或者5:1,而当前我国的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走应用型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民办高校自身生存发展和走向强大的正确选择。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基本的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可能会得到增强,有的民办高校可能会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甚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但是总体而言,民办高校仍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来正确定位。笔者以为,外部强大的实用性渗透必须要有内在的大学自主发展理念下的人本文化去平衡,在课程建设中要融入科学客观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价值与精神素质的培养,这是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必须明确和坚持的重要思想。
民办高校的教学方式受制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状况,其课程体系需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指导形式也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要求与条件要考虑到民办高校的特色,不仅应提出教学所必须做到的要求,还要考虑该课程设置在实施中其教学管理、教学设备(施)、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可行性因素。
由此可见,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有两条原则:(www.chuimin.cn)
(一)规范性原则
所谓规范性,即统一性。就是遵循200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本科专业所提出的关于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等方面的原则要求。民办本科院校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标准,遵循高等教育质量统一性原则。
(二)特色性原则
200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介绍中所列业务培养要求、主要课程等条目均为各专业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高等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专业办出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性原则既是高等教育质量多样化的体现,也是各类高校的生命力所在。民办高校课程体系之构建即是在“规范性原则”基础上构建其适应自身要求的特色,反映其应用型教育的教学体系特征。
有关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的文章
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学术性课程、人文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课程等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如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上来。通识教育隐性课程门类众多,其中部分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课程,有人称这类课程为通识教育主导隐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讲座、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之所以可以生存下来,和它的理念追求关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看,就是这种理念追求才成就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综合,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符合......
2023-11-20
在法国,国家尽管承认私立高校的合法地位,但要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实施行政干预,私立高等教育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控制。在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在民办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管理日益规范的条件下,民办高校在未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023-11-20
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真正做到“送出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真正的“送出去”离不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学定位,以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
2023-11-20
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就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专业,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记,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其专业设置的审批主要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
2023-11-20
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这部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和依法办学的阶段,为今后国家制定民办教育法奠定了基础。2011年1月,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
2023-11-20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内涵。因此,既要精简评价指标,提炼出影响办学特色的主要因素,又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尽可能地使评价结论的得出容易识别、便于评定。(二)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标准的建构依据与价值评价、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某些办学与发展的指标、元素是否就是办学特色,是有依据和标准可循的。......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