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科类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简析

民办高校科类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简析

【摘要】:民办高校发展的初期正值我国第三产业兴起,市场对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期,高等学校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备受家长与学生的青睐,而这些专业大多为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民办高校设置此类专业,能够避开公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占据市场。(五)实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招生是民办高校生存的第一要素。许多民办高校为了招生,迎合家长与学生的需求,采取实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我国民办高校科类结构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也适应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市场意识的体现

产业结构是制约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发展的初期正值我国第三产业兴起,市场对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期,高等学校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备受家长与学生的青睐,而这些专业大多为经济管理文科类专业。民办高校及时瞄准市场,找准切入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所需要的专业,培养相应的人才,体现了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特征和贴近社会需求办学的市场意识。

(二)参与竞争的需要

民办高校办学初期,受办学实力限制与公办高校挤压的影响,民办高校必然要避开公办高校实力较强的传统专业。当时公办高校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较少,而且受国家计划管理和经费投入的影响,专业转换难度较大。民办高校设置此类专业,能够避开公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占据市场。从浙江树人大学等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许多专业都是区域内高校首次设置的专业,如在浙江省早期的外贸机构业务人员中,来自浙江树人大学的毕业生几乎近半。

(三)发展实力的制约(www.chuimin.cn)

民办高校发展初期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社会认同度较低,资金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学校处于滚动发展的状态。如早期设置的民办高校,其发展经历了高考复习办班、学历文凭考试助学和普通学历教育等三个阶段,而前两个阶段的办学成本是最经济的,这样的办学思维自然也延续到了普通学历教育的今天。由于文科类学科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建设太多的实验室,适合民办高校发展初期投入少、成本低的要求,有利于学校资金积累和滚动发展,自然就成了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民办高校的首选。

(四)师资因素

民办高校办学初期,主要聘用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在教师的聘用和管理上,与工科类的教师相比,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在时间上更灵活,很少受到实验、现场教学等因素的制约,管理相对比较方便。因此,民办高校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空间,通过特聘、专聘、返聘等形式,聘用公办高校在职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教师,解决了起步阶段教师队伍不足的困难。

(五)实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招生是民办高校生存的第一要素。许多民办高校为了招生,迎合家长与学生的需求,采取实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中,财经类专业非常热门,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是实现学生与家长追求的最热专业平台;在工科类专业中,主要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非常“热”。实用、实惠、能挣钱成为家长鼓励子女选择这些专业的强大驱动,好招生、好就业、市场需求旺盛则是学校开办这些专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