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方面具有适应性、灵活性、超前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民办本科高校都放弃或忽视以研究为导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专业。如果民办本科高校完全没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其生命活力和发展空间将大大受到限制。从6所名牌高校获得专业设置自主权这一突破性的变革到我国高校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专业设置主体,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过程。

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方面具有适应性、灵活性、超前性和开放性的优势。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学校刚创办时就设置了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专业,随后又设置了风景园林、家政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当时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但是,综观全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以及外部环境,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设置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缺乏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前景分析不够充分,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市场需求预测缺乏足够的依据,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的提出到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利用收集到的有限资料“闭门造车”,很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新设专业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

(二)专业设置不顾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效益不高,通过快速地发展新专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本无可厚非。但有的民办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专业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不明确,看到或想到什么专业热门,就申报什么专业,专业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每年申报专业时,有些院校在数量上求多,但申报成功的专业却只是少数。与其这样,倒不如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申办几个高水平的专业,要特别注重专业所需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方面的筹备工作。

(三)专业设置过于雷同,缺乏特色,并且偏重低成本专业(www.chuimin.cn)

民办高校的专业大多依从学生未来的择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建设人才需求而设立,这种做法对改变以往高校忽视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状况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也有其弊端,即专业设置往往雷同,不注意考虑形成自身的特色,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一窝蜂地追随社会热点。如几乎每所民办高校都以发展外语类、计算机类、经贸与财会类等社会热门专业为办学重点。虽然法律规定民办高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作为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独立办学主体,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往往以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为优先考虑对象,重视投入产出,尽可能降低办学成本,较少考虑专业设置结构的合理性。如文科类专业和其他实验设备要求较少的理科类专业的设置最为普遍。

(四)专业设置的布局问题

绝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都把社会和家长认为最具就业前景或最能“挣钱”的专业,作为学校专业设置的首选,如财经类、外语类、信息与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专业,造成民办本科高校专业布局总体上的不合理,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别远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办学特色不明显。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民办本科高校都放弃或忽视以研究为导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性专业。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这些一般本科高校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在目前的民办本科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完全看不到。另外,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的医学类专业,被社会上称为招不到学生的、艰苦的、冷门的农学类专业,同样在民办本科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也找不到,因此造成了民办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的严重失衡,影响了民办本科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本科专业设置的权限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权目前仍主要掌握在教育部手中,虽然已有6所名牌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获得了本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但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高校)缺乏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权限。如果民办本科高校完全没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其生命活力和发展空间将大大受到限制。从6所名牌高校获得专业设置自主权这一突破性的变革到我国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专业设置主体,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