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改革模式及发展方案研究

民办高校改革模式及发展方案研究

【摘要】:(二)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评价标准等级说明及内涵评价标准等级的核心是对重要评价观测点的分解,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但一般只给出A、C两级。

(一)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评价标准体系

鉴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主要是应用型、职业技术型,因此,在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特色项目指标之后,考虑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区别,根据民办高校办学目标和学校性质等,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实践。这些标准只是衡量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共同指标,并不能涵盖民办高校各种办学特色的全部内容。

(二)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评价标准等级说明及内涵

评价标准等级的核心是对重要评价观测点的分解,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但一般只给出A、C两级。参考权重表示主要评价观测点各方面之间的地位轻重及其对评价指标的贡献大小,其值在0.1至1.0之间。

1.办学指导思想特色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与特色。民办高校办学思路要遵循职业应用的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办学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对于那些定位准确,坚持公益办学为主要方向,不以盈利为办学目的,能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能按照学校战略特色来创新办学模式和培养人才,建设规划全面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于那些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定位准确,发展规划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2.办学特色的存在与否以及相关举措

办学特色的存在与否,主要在于学校的特色是否真的满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学校的特色是否有其投入支撑与依托;校园文化能否体现学校特色的人文风貌。

其一,对于那些特色非常明显,特色覆盖面广,差别大且不易被模仿、移植,对相关人、财、物要求较高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那些有独到之处但较易被模仿、移植,其特色对相关人、财、物要求较低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其二,在软、硬件等对办学特色支持力度方面,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上。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数量较多,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突出,这是我国民办高校现阶段的一个劣势,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对于同一层次或类型的民办高校而言,对于那些师资结构(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稳定,专业力量有特长,经费投入持续、充足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那些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基本满足办学特色需求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其三,学校文化环境在受办学特色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每一所民办高校背后,都有一个或者一群投资办学者,他们有其特定的投资目的,市场经营意识极为突出,对于民办高校的影响表现为校园内具有强烈的商业文化氛围。对于那些集中体现民办高校的改革创新思想文化,不被商业文化主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开展紧紧围绕学校特色的活动、实践且内化为学校特色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那些具有一定学校特色,有助于学生了解学校特色,开展特色活动的学校文化,商业文化不至于影响校园文化的民办高校评定为C级(合格)。

3.办学特色的成熟程度

办学特色的成熟程度表现为成熟的特色稳定持久,成果较高较多。(www.chuimin.cn)

其一,对于那些办学特色持久稳定,在公益性与营利性办学发展方面保持公益为先、协调发展,经受得起市场和社会考验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那些办学特色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基本符合市场和社会要求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其二,办学特色成果直接反映在科研、理论成果以及人才特色上。对于那些有影响的、有社会显示度的公益支持性研究报告,有突出的、高水平的、充分反映学校专业优势的调研或咨询报告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等,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对近几年学校培养的人才综合评价在地区内处于较高水平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那些有调研、咨询报告或公开发表的论文,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对近几年学校培养的人才综合评价较为满意,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4.特色的运行机制

民办高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直接受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较少,因而在运行机制方面得天独厚,灵活高效,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市场紧密结合,办学的决策机制较为实用,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教师工作的劳动报酬、规章制度等偏向于市场机制,实行成本控制约束、绩效评估,而保障和改善教师的利益是民办高校较为薄弱的地方。

首先,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在教育模式、培养方式等的配套管理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学校对办学特色的研究、产学研的结合、实训建设、教学改革、教学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对于这一观测点,我们下设以上五个三级观测点,以下分而述之。

在办学特色研究上,对于那些注重学校自身研究、地方经济与社会研究反跨区域问题研究相结合,有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发展中,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方案,形成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真正以全方位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于注重民办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究,基本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于已形成了以合理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投资办学者的社会资源,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形成传统和校企合作品牌,成效显著,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中有非常显著的成果或效益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于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得到体现,并有实质成效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大块。在校内,多数专业都建立了一支具有学校特点的职业师资队伍,具有技术氛围真实(或仿真)、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在同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在校外,多数专业都建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果好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于校内外多数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训基地这一观测点,主要适用于定位于职业型和技术应用型层次的民办高校。

特色的形成与运行离不开相关管理机制的运作,这里主要指教学与学生管理方面。教学管理机构不直接受董事会干预,教学管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教师教学劳动报酬公平并体现学校风格,有特色创新意识和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管理工作在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并且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已经常化、制度化,效果显著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对于教学重大事务直接受董事会决策干预但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基本能满足需要,工作能正常、健康运行,能开展教育管理研究,组建了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有符合工作要求的专职人员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其次,有特色就意味着是高质量的。在特色的质量控制方面,对于建立较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并切实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能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促进办学特色结构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优化的学校评定为A级(优秀)。那些初步建立了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能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了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制度,并已开展工作的学校评定为C级(合格)。

考虑到特色评价的复杂性和评价观测点内涵的多样性,对于评价指标的评测,采取定性与定量考察相结合、硬件与软件考察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先就观测点达到相应标准的程度评定等级;接着将观测点的等级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系数,得出最后的评定等级,再将各观测点评定等级相加并计算得出该等级指标所占百分比,依据各等级的百分比数来确定该校的特色等级。

鉴于民办高校层次定位一般为职业应用型,在确定特色等级的百分比数时,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律,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借鉴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吸纳其与示范性院校评估要求相关的内容,在大方向上进行把握确定,同时对评价结果做了简化和改革,以百分比的方法输出结果,易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