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成果

【摘要】: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内涵。因此,既要精简评价指标,提炼出影响办学特色的主要因素,又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尽可能地使评价结论的得出容易识别、便于评定。(二)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标准的建构依据与价值评价、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某些办学与发展的指标、元素是否就是办学特色,是有依据和标准可循的。

在构建特色评价标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特色、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特色,指的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特色”是这样描述的: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内涵。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总体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2.体现在教育模式上的特色—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实训等;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

(一)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标准的建构原则

评价一所民办高校是否具有办学与发展特色,是有一定的原则的,这些原则反映了民办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直接影响到对民办高校特色的评价是否科学和合理,对形成民办高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正确的导向有利于民办高校特色的形成,错误的导向可能使民办高校走向发展的误区,越办越差。

1.全面原则

对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民办高校发挥自主办学的优势,打造品牌学校,同时通过选取办学特色鲜明的榜样加以推广,扩大受益面,形成与公办高校有别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需要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否存在、特色的成熟程度以及有无推广的价值,设计的指标必须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主流性,能充分反映民办高校的独特优势和创新价值。鉴于办学特色在办学实践中表现为丰富的个性特征,但凡在办学中提出的不同于他校而又能彰显自身优势的个性都可以归纳为办学特色。在实施这条原则时,要开展广泛的座谈访问,进行充分的调研,征集意见,仔细分析,切忌以偏概全。

2.准确原则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评价的对象是某种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特定教育现象,对这些教育现象的民办高校群体进行考察,又能发现其中的共同特性,反映民办高校办学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与规律。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又不能被现象所迷惑,需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民办高校办学发展和办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典型特色现象,寻找民办高校的真实特色。针对各类不同院校的不同特色,要想建立起对特色进行评价的某种科学的常规模式,需要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办学特色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提炼出准确并能获得认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客观、可靠、科学。

3.简易原则

由于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在建构评价标准的时候,指标之间要有区分度,边界不能过宽、模糊;与此同时,指标也不能过于繁琐,缺乏可操作性;要有层次性,递进延伸。因此,既要精简评价指标,提炼出影响办学特色的主要因素,又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尽可能地使评价结论的得出容易识别、便于评定。(www.chuimin.cn)

(二)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标准的建构依据与价值

评价、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某些办学与发展的指标、元素是否就是办学特色,是有依据和标准可循的。

其一,它是否是长期形成的,即是否具有长期性。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那些没有长期的积淀,只是迎合市场所设立的短期学科专业和培养管理模式均不能称之为特色。

其二,它是否得到公认,即是否具有认可度。办学特色必须得到校内外的普遍认可,包括师生员工的认可、用人单位的认可、社会地区的认可等。

其三,它能否体现差异性、独特性。与非同类院校相比,是否表现出差异;与同类院校相比,是否表现出优势。即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其四,它是否有指导作用,即是否具有持续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这个特色在办学的历史进程中是否发挥过重大作用,效果如何,现在是否还在起作用,如何继承和创新,将来是否还要坚持和完善等。

至于建构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则在于引导各民办高校走出特色趋同、千校一面的误区,加强民办高校对特色的深层次认识,帮助民办高校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性,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为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制定学校战略规划以及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效管理民办高等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