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遒在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高校的恰当定位取决于办学目标,需调整对高校的政策导向,需要消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最终由市场来评判。本部分内容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对定位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类研究,拓展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二)关于民办高校的特色及其评价研究在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以下几篇论文比较具有代表性。......
2023-11-20
对于高校定位,包括民办高校定位、分类与特色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办学实践者都非常关注,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关于民办高校定位分类的研究
对于民办高校定位、分类与特色的理解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研究好、理解透定位与特色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定位,特色立校”。而如今许多民办高校出现定位不明、特色趋同现象的原因也就在于对定位与特色内涵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从相关的文献中。
潘懋元(厦门大学高教所教授)指出,高等学校定位不只是高低层次的定位,也不只是学科门类的定位。定位的主要依据应当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职能。
陈厚丰(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认为,高等学校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比较和分析,在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董泽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认为,所谓分流机构定位的合理性,是指分流机构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条件在分流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据此,他推断这种定位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对象定位,即招收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学生;2.形式定位,即运用何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培养人才;3.区域定位,即培养出的人才服务的空间范围;4.层次定位,即培养何种层次的人才;5.类型定位,即培养何种专业或何种学科的人;6.能级定位,即培养人才的综合实力在同层同类学校中所处的地位;7.特色定位,即培养出的人才与同层同类学校相比有哪些独特优势。
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杨雪梅(黄河科技学院院长)、张锡侯(黄河科技学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等在《民办高校类型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成果报告》中指出,“定位是学校对自身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选择与确定,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民办高校的优势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民办本科高校应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民办专科高校应定位为职业技术型专科或教学应用型专科。民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办出特色。”文章建议,民办高校的合理定位应当是教学型和技术应用型。
王义遒(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高校的恰当定位取决于办学目标,需调整对高校的政策导向,需要消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最终由市场来评判。
周培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在《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一书中提出,定位学校必须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需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
张晋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工会副主席、代主席)在《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兼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思考》一文中亦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在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时应当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定位。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1.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位置;2.国家或地区对学校的要求;3.学校现在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是什么;4.学校可能获得的支持以及支持的力度有多大。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给学校一个科学的定位。”
可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校定位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必须将外部环境与因素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定位。
通过对以上关于公办高校以及民办高校定位文献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关于高校定位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并且对定位的理解也极为深刻,但是对于定位的具体分类却较为零碎,往往于概念理解中夹带对定位的分类,缺少对定位分类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本部分内容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对定位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类研究,拓展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民办高校的定位简要概括为:民办高校在国家、社会等方面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对自己的微观层面进行了解研究,从而做出自身的发展部署与前景规划,具体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
(二)关于民办高校的特色及其评价研究(www.chuimin.cn)
在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以下几篇论文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对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作者依据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十年的经验,总结出学院创特色谋发展的五条基本思路和做法:一是“助残扶弱”铸特色;二是坚持发展树特色;三是狠抓教学出特色;四是紧跟市场创特色;五是诚信办学扬特色。作者在文末回答了“怎么造就自己的特色”这一问题。作者认为,“特色无处不在,特色就在你身边”,但是,“你一定要抓住它,使之成为你的强势,才能发挥出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西安民办院校的办学特色、亮点及其启示》一文中,广东培正学院通过对西安五所民办高校的考察,同时结合广东培正学院的办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专业建设,走多学科综合发展之路;确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学习西安翻译学院的创新精神,搞一块有培育特色的“试验田”;改革现行英语强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过级考试能力的培养。在《甘肃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作者认为,甘肃省民办高校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要想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应结合甘肃的大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进行合理定位,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着重构建自身的办学特色:特色的办学理念、结合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两手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总之,创建特色民办高校、打造品牌是甘肃民办高校的生存之道,此外,《科学定位,突出特色,铸造以工科为主综合性一流民办高校》一文也总结了西京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特色的经验,颇具实际意义。
民办高校特色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特色研究的基础展开,比如胡卫、方建峰合著的《民办学校的运营》一书认为办学特色具有不同的定义:“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是学校整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性风格或个性风貌。”“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或是把已出现的某种经验特色通过深化积累,逐步形成某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学校的特色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前提,‘新’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创造,更不一定都是特色。真正的特色是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所谓的特色一般都是固定在学校常规活动之中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所以判别一所学校特色形成与否的关键是看学校是否已经具有了一批与特色相适应的成果,特别是看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运营机制,这些成果是否得到了周围社区、教育主管部门与同行的认可。”
同时,胡卫在另一著作《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中不但为特色的内涵赋予了深刻的意义,也为特色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他认为,办学特色往往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由这一特色而展开的学校教育行为和辐射出去的社会效应,将大大增强学校的生命力,所以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尤其重视特色的作用,千方百计地以发掘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这里提及的“特色”,专业人士将它理解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
所谓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改变我国几十年来国家办教育所形成的统一办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同时,这种独特性应考虑到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当然更应考虑到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的某些特殊的需要。所谓优质,是指办学特色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它培养出来的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适应能力的优质人才。特色只有具备了优质性,才能得到公众的承认和仿效,才能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所谓稳定,是指特色不可以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探索、实践、成熟、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虽然需要不断地修改施教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是稳定的、清晰的。特色一旦成熟,就会转化为一种常规或模式,并被保存下来,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
李霞在《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探析》一书中认为,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内涵。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性,这是民办高校的一大优势。民办高校可以更加紧密地围绕社会的需求办教育,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的多样化,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创出自己良好的社会声誉。
关于特色评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邢真在《学校特色评价的探讨》一文中认为学校的特色评价具有三大基本特征。第一,学校特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转轨”,即学校的特色评价的价值取向在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新和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气氛;第二,学校特色评价具有探索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校特色评价的对象是某种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特定教育现象。因此,学校特色的评价不大可能像其他种类的教育评价那样,可以大规模取样,建立某种常模,并以此常模来判断或比较评价对象的优劣高下。也正因如此,学校特色的评价带有鲜明的探索性和研究性的特征;第三,学校特色的主体性,指明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在对学校特色的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参与机制。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学校特色评价指标的制定依据,认为学校特色评价的指标应是由学校办学主题思想、教育行为方式和教育环境氛围三项基本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指标所构成的集合或整体。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学校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是什么、如何实施学校特色的评价等内容。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特色的评价有许多难以量化的指标,并且各民办高校的特色又“万紫千红”,因此很难确定一套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许正是鉴于此,专门研究民办高校的特色评价标准的文章与著作极少,研究者更多地关注民办高校的社会评价与质量评价等。本部分将通过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特征研究,对构建和创新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
(三)美日私立高校的发展特色与定位研究
关于定位与特色的研究最终是为了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环境与时期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发展的情况也不同,而当代美日两国的私立高校的发展皆趋于稳定上升的阶段,因此与美日两国的私立高校需要进行纵向上的比较,也就是与美日私立高校发展初期相比较。
马立武在《二战后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中分析了美国私立大学能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借鉴;周小红、陈磊等的《美日私立大学与我国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比较》介绍了美日两国私立高校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分析美日两国私立高校的层次结构及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同定位,认为我国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应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曹成刚在《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考—以美日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为启示》一文中认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具有独立自主性,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则拥有多样性的学科结构。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民办高校应立足于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办学理念,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朝着优质、多元的方向发展。
关于美日私立高校发展与比较方面的研究资料较为丰富。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总体而言,美国和日本的私立高校不仅发展迅速、质量优良,而且都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美日两国的私立高校的发展虽各具特色,但亦有共同之处。1.政府均以法制与资金支持、保障私立高校的发展。美国的《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修正法案》等法案的制定与实施,使得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高校都得到了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某种形式的资助。日本通过《私立学校法》《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等有关私立学校的法律,以立法的方式,有效地指导与帮助私立大学的办学和发展。2.两国私立高校的自身优势是其发展的内在优势。美日私立高校均追求高质量,定位明确而科学,学科设置多样且灵活,特色鲜明且富有生命力,管理制度自主且独立。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由于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备,使得《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障碍与挑战。主动地发展自我是至关重要的,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定位。在学科发展上,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
有关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的文章
王义遒在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高校的恰当定位取决于办学目标,需调整对高校的政策导向,需要消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最终由市场来评判。本部分内容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对定位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类研究,拓展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二)关于民办高校的特色及其评价研究在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以下几篇论文比较具有代表性。......
2023-11-20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内涵。因此,既要精简评价指标,提炼出影响办学特色的主要因素,又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尽可能地使评价结论的得出容易识别、便于评定。(二)民办高校特色评价标准的建构依据与价值评价、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某些办学与发展的指标、元素是否就是办学特色,是有依据和标准可循的。......
2023-11-20
在法国,国家尽管承认私立高校的合法地位,但要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实施行政干预,私立高等教育受到国家强有力的控制。在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成熟的环境下,在民办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管理日益规范的条件下,民办高校在未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023-11-20
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和服务,真正做到“送出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真正的“送出去”离不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学定位,以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
2023-11-20
在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公立院校大规模扩招的状况下,调动民间力量和资本,积极发展民办高校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导致中国公立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创新不足、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因其灵活的机制、较少受行政权利干预,很好地避免了公立高校的弊端,容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之所以可以生存下来,和它的理念追求关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看,就是这种理念追求才成就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综合,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符合......
2023-11-20
民办高校“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首先,改变了高等教育政府事业单位的性质。高等教育扩招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原因之一,民办高等教育“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以学生所交费用作为学校运营、发展经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教育财政紧张状况,还催生了不同利益群体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
2023-11-20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专业建设。因此,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更应将专业建设作为核心的、主体的工作。应用型专业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支撑专业的应用型学科在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