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甬城街巷|寻访宁波妈祖庙

甬城街巷|寻访宁波妈祖庙

【摘要】:蔡双其陈玉贤一妈祖文化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如今,带着这些期待,我们开始了主题之旅,一路寻访妈祖庙。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渔民,尤其是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即今天的福建莆田湄州妈祖祖庙。

蔡双其 陈玉贤

妈祖文化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北起丹东、泰皇岛、天津、烟台,南到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澳门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就连江西景德镇、贵州镇远、安徽天长县等内地,也建有妈祖庙,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建有妈祖庙,,与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妈祖的影响更为深远,在世界各地的近5000座妈祖庙中,台湾全岛就有500多座。以妈祖信仰为核心并形成发展的妈祖庙,已经成为无数信众表达怀念与感戴的重要载体,而福建湄州妈祖祖庙,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

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早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妈祖信仰便借助明州港而获得朝廷认可,并使其影响从该地扩大至全国乃至世界。

为了从历史到现状,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宁波泉州商会前不久还专门邀请了有关人士,举行了妈祖文化信仰源流座淡会。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妈祖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从广义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去探究,商会应为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做出特殊贡献。为此,商会组织了精干人员,从实地走访和资料辑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其实,早在商会成立之际,我们就心存永念。如今,带着这些期待,我们开始了主题之旅,一路寻访妈祖庙。

我们从海曙区出发,驱车一路向北,经过车水马龙的江厦街,绕道江北,穿过岿然矗立的雨江大桥,几千年文明承载着的现代宁波商业文化,如春风般扑而而来,让人感受到时代赋予的沧桑、繁华与激情。

我们首先来到江东北路,叩拜庆安会馆。如果将江东北路喻为长龙,那么魏然矗立于其龙首位置,左右两边互相对峙的中信国际大酒店和香格里拉大酒店,就应当是龙角了。两家五星级酒店同时位列一条街道的两边,如秀丽的峰峦般耸峙,足见其锦绣繁华。

一切仿佛还在我们眼前。记得2008年5月22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宁波市区的起点仪式,就是在位干江东北路156号的庆安会馆门口进行的。5月22日上午,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运火炬接力,因悼念“512”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暂停三天后,再度在宁波启航。宁波站的奥运火炬传递线路,体现了宁波时尚水都、商贸名城以及江海港桥的特色,因此被浙江省命名为“东方港城之路”。

在“东方港城之路”中,不仅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也有内地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宁波港,更有着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天后宫,同时也是宁波港昔日海外贸易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雨东天后宫(今庆安会馆)。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渔民,尤其是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史料记栽,妈祖原名林默,是位未婚女子,福建芾田人,宋代都巡检之女。她生而神异,能预测天气和预言人间祸福,尤其熟悉水性,能拯救海难和指导航海,为海边百姓所崇拜,故“邑人祠之,水旱疣疾,舟行危急,有祷则应”。妈祖后来因救助海难而献身,人们为表达对妈祖的怀念与感戴,相继立祠祭祀,历代朝廷也对妈祖一再褒扬诰封。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即今天的福建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后来,妈祖庙由莆田逐渐扩大到整个福建地区,并随着闽地商人的足迹,传播到了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以至于妈祖信仰和妈祖庙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信仰和标志性建筑景观。

庆安会馆历来就是妈祖信仰和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内外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地处奉化江、雨江、姚江汇合的三江口东岸,江东北路中段,南为常关弄,东为东胜路,北为荷池路,与甬江大桥相邻近,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会馆建筑群,目前已经跻身全国七大会馆之列。在这七大会馆中,唯独宁波的庆安会馆(包括安澜会馆)是我国近代海运业著名的南北号兼之的会馆。不仅如此,它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这一切同时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

庆安会馆的大殿原系供祀天后的神殿,有10多米高,叨间和次间各有一对蟠龙柱,采用镂空雕刻,在整块的石料上一气呵成,柱上倒挂的苍龙栩栩如生,与此相呼应的凤、凰二柱也是采用这种雕法。

庆安会馆 Qing ' an Chamber

这几根石柱还有一段故事。据说为了雕成这些石柱,时人特地邀请福建兴化的名师巧匠雕凿,且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每根高四米余、重达数吨的石柱,雕成后要运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船工们巧动脑筋,奇出点子,未将石柱装入船舱,而是把它悬装在帆船的船舷外侧,左右各置一柱,用绳索固定,四柱分装两船。当运至浙江洋面时,忽遇飓风,海上不少帆船被狂风刮翻,船沉人溺,唯此两艘装有石柱的木船,在惊涛骇浪中因两舷挂装石柱,重力均衡,船体稳定,竟乘风破浪,得以安然无恙,平安到达甬江道头。舶商、船工认为是妈祖佑灵,于是在庆安会馆的大门前,搭起高高的戏台,演戏三天,如敬神灵,江东顿时热闹非凡……

也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会在江东北路上建造这么一座天后宫呢?这还得从宁波和江东北路独特的地理位置说起。宁波东临大海,自古有鱼盐之利。唐宋以来,宁波以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宁波“昔有古鄞县,乃取贸易之义……南通闽广,东接倭人,北距高丽,商舶往来,物货丰溢,出定海有蛟门虎蹲天设之险,实一要会也”。(《宝庆四明志》)由此可见,宁波之所以经济繁荣、贸易发达,是与各地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商贾云集明州城,各地商人依托宁波港的优越地理环境,开设商号,打造船只,经营货物,繁荣了海上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妈祖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正是由于宁波在海外贸易和国内漕运中重要的交通地位,宁波的天妃(妈祖)信仰在元代受到特别重视,其地位也发生了新的飞跃,元代宁波各种有关天妃庙的文献都表明这一点。《元天历二年九月壬申祭庆元天妃庙文》云:“浙水东郡襟江带海,漕道远涉万里波涛,神妃降鉴丕著宏功,息偃狂飓风,儿扫妖氛,永颂明德,百世扬休。”

元代宁波人程端学《灵慈庙记》又云:“若海之有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是已。我朝疆域极天所覆,地大人众,仰东南之粟以济京师,视汉唐宋为尤重,神谋容克创运于海,较循古道功相万也。然以数百斛委之惊涛骇浪冥务飓风,砜柁失利,用人隳守危在瞬息。"

不管是天妃庙的祭文还是碑文,都表明元代天妃信仰背后人们的希翼。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宁波天后宫的兴建发生了一次大转机。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宁波被英国侵略军占据。战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的航海商贸发展迅速,加上咸丰年间(1851 —1861)黄河北移之后,漕粮大部分改为海运,在这种情况下,宁波“南北号”的克船,开始在浙江的酒粮海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是宁波三江口各地船商云集,港口贸易繁荣。

清光绪《邮县志》云:“鄞之商贾聚于南江,嘉道以来云集辐辏,闽人最多,粤人吴人次之,旧称渔盐根食马头及西国通商百货咸备,钱粮市直之高下呼吸与苏杭上海相通转运。民国的《鄞县通志》又云:“甬埠通商要以清代成同年间最盛,是时国际因初辟商埠,交通频繁,国内则太平军起,各省梗塞,惟甬埠岿然独存,与沪渎交通不绝,故邑之废著起财者,舟楫所至北达燕鲁,南抵闽粤,而迤西川鄂皖赣诸省之物产亦由甬埠集散且仿元人成法重兴海运,故南北号盛极一时,共所建之天后宫及会馆辉煌煊赫为邑建筑冠。

晚清时期,那些在宁波靠海运发财的舶商,纷纷在三江口附近建立商业会馆和天后宫,北号船商建了庆安会馆,而南号船商则在比邻兴建了安澜会馆。妈祖信仰在宁波又一次兴盛起来。(www.chuimin.cn)

据清董沛《甬东天后宫碑铭》记载,庆安会馆临江西向,“前殿三,后殿三,前西为宫门,又西为大门,南北为翼楼,北之北为庖厨。宫之基前广六丈,后广十丈,左延三十二丈八尺,右延二十九丈”,里面供奉航海保护神妈祖,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一大批航商、渔民云集到这里,他们演戏敬神、祭祀妈祖,举行庄重的崇拜祭祀仪式和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热闹非凡,仿佛赶庙会一样。史载我国近代自办的第一般轮船也是从庆安会馆起航,通往大海的.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木帆船向轮船的转变,而且成为创办中国近代洋务的先声。

20世纪50年代宁波港 Ningbo Port in 1950s

19世纪70年代位于江厦街的宁波天后宫(《宁波旧影》)fhe Heaven Goddess Palace in Jiangxia Street in 1870s(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而福建人所建的宁波天后宫,又在哪儿呢?其实,就在江东北路的对面,也占尽了宁波三江港口天然的地理和经济优势。

我们一路追寻,在文保专家和当地老人的指引下,终于在宁波三江口一带的奉化江西岸的灵桥门北,即今东渡路与江陵街交叉处,找到了她的原址所在。这是福建船主沈法询在宁波建造的第一座妈祖庙。通过信奉妈祖,把福建船商联合起来,这成为宁波港商业船帮集会场所最早出现的雏形。《灵慈庙记》就载有“神之庙始莆,遍闽、淅。鄞有庙,自宋绍熙二年(1191)来远亨船舶长沈法询……舍宅为庙……”

《四明谈助》亦载,宁波天后宫,旧名天妃庙,又名“福建会馆”,始建于宋绍熙二年(1191)。“国朝康熙间(1662-1722),海禁既弛,闽、粤商贾辐辏,海中屡著灵异,捐资修建,为城东巨观。雍正五年(1345),敕号‘天后'”。

19世纪中叶以来,大批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和旅行者来到宁波,对天后宫恢宏壮丽的建筑风采和精美绝伦的雕刻神韵惊叹不已。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在天后宫摄下了精美的照片,其中前庭、神龛的画面尤其珍贵。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攒誉天后宫为“中国最好的建筑之一”和“中国神殿建筑的辉煌典范”。

由于天后宫建制宏大,巍峨壮观,故连当初临近的路名也因其而名,如《邮县通志》就载有“东渡路,旧名天后宫前、天后宫后街”云云。

宁波天后宫的建造时间,比泉州天后宫还要早一年。遗憾的是,1949年,天后宫被国民党飞机炸毁。

1982年8月至11月底,宁波文物管理部门曾经组织人员,对宁波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挖掘考古,发掘面积达134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此次挖掘考古,同时还清理了不同时期的建筑基址。其中第一次建筑保存有主体建筑一座,体量与第二次建筑同,在基址中尚保留了元代的素覆盆式柱础石等残构件;第二次建筑仅有殿宇建筑一幢,年代最晚也在元至元五年(1345)左右,相距第一次建筑约半个多世纪;第三次建筑由前殿和大殿二部分组成,在台基中出土了大量景德镇等民窑青瓷器,且以嘉靖、隆庆、万历、天启等各朝代器物为多,其中出土的龙泉窑青瓷盘、碗、炉均为明代常见之物,由此断定该建筑应为明代无疑;第四次建筑包括放生池、前殿、戏台、甬道、月台与大殿等,因在大殿中出土了一批清康熙时期的青花器与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重建敕蜴宁波府灵慈宫记碑”,证实了该建筑群乃重建干康熙年间;第五次建筑包括水池、前殿、戏台、甬道、月台与大殿等,该建筑一直沿用至宁波解放初,从清理残迹的雕龙柱、青花器与碑记证实,这座建筑扩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 —1861)。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了宁波三江口一带之所以繁荣、昌盛的客观原因。

说起庆安会馆和江东北路,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周星驰。周星驰的祖籍便是宁波,由他导演和主演的电影长江七号》中的绝大多数镜头,是在宁波拍摄的,而且影片中的大多数镜头都是围绕着这条江东北路展开的。

在影片中,周星驰扮演一位民工,他和儿子一起住在一座风雨飘摇、快要动迁的小楼中。这座小楼正是位于江东北路之上,是一片空地上孤零零的一幢烂尾楼。我们甚至还可以从影片中,透过这幢破屋门口的一块道路交通指示牌,看到“距庆安会馆4公里”字样呢。如果不是迷人之地,又怎么能演绎一个城市的童话,吸引媒体足够的目光?

庆安会馆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内涵与历史底蕴,而且在于它常年举办的古代船模展。各种各样、古今中外的帆船模型,看了让人流连忘返。驻足干三米左右长,一米左右宽、一米左右高的帆船模型前,人们仿佛能够听到大海上的风,沿着雨江的方向吹过来,鱼贯而入,吹进庆安会馆的大门,进入这些帆船的船舱,鼓起这些帆船的篷帆,甚至还能听到艄公的号子,与浪花拍击船舷的声响,能闻到鱼腥的味道和大海的味道……

循着味道,忽然想到古人坐在这条江东北路上,看着樯帆与桅杆在风中摇曳,看着古城的灯火辉煌,发出“阅尽沧桑不记年,入海迂回路八千,从斯共比古城好,风涛声中处处烟”的感慨。现如今,我们就站在江东滨江公园里,感受着同样的神奇:三条活力无限的江河,终年朝着大海的方向汤汤地流淌,孕育并创新若宁波乃至中国的航海史;开风气之先的“宁波帮”,从对面的江北老外滩出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滨江公园内“三江送别”铜雕组,就是近代宁波帮告别故土、闯荡天下的生动再现,庆安会馆南侧的中国人民银行和紧挨着的金光百货,在不断吸纳人气的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财气;就连与“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卷烟厂)同时诞生的宁波大红魔卷烟厂,也在江东北路旁,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妙不可言的动感与节奏。

要是沿着甬江朝北走去,欣货过三江口及其甬江大桥的美景,到了江东北路的原渔轮厂码头,进去后就会发现,里面竟开着几十家海鲜大排档。每次陪外地朋友尤其是福建来的朋友,参观完庆安会馆,介绍了宁波的航海史,了解了福建妈祖文化与宁波妈祖文化的结晶后,我们便会驱车将他们带到渔轮厂的海鲜排档店,请他们尝尝鲜。因为这里有宁波最新鲜、最实惠的海鲜。勤劳的渔民们从岱山、沈家门、象山捕到鱼后,直接就用船只送到这里的码头,这样的海鲜才叫真正的鲜。据说,每天晚上都有数千人熙熙攘攘流连于此,一道平民化的夜生活风景于是在江东北路边上的这些夜排档里展开。走到任何一家店里,店主都会秀出独特的拿手菜,烹饪手法没有繁复花样,一切都照着简单、纯粹来,完全保留了海鲜的“鲜味”……

宁波帮雕塑群 Sculptures of Ningbo Business Elites

在宁波卷烟厂斜对面,江东北路的西侧,不久后还将崛起一座“甬江边的城市书房”——宁波书城。建成后的宁波书城将以一个最富.特色的精品书城典范,打造宁波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宁波书城是宁波文化大市建设和实施“中提升”战略的重点工程,是三江六岸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甬江东岸片区开发的首期项目。书城选址在江东北路原宁波太丰面扮厂厂址,隔江与宁波老外滩和宁波美术馆相望,规划中的惊驾桥建成后,将会形成老外滩历史文化街区、美术馆与书城文化产业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的文化中心。

历史没有忘记给后人留下存在过的凭据,江东北路充满着精彩的时代跳跃感,让人们的每一次回眸都更加真实。人们同样希望,宁波天后宫也能在不久的将来复兴,使曾经璀璨的宁波妈祖文化喜逢盛世又流芳。

链接:江东北路,原地名后塘街、木行街。甬地建造住宅喜用福建杉树。明清以来,自福建而来的杉树在现杉杉公园一带上岸交易。这里成为建杉的集散地。因设有多家木行,故名。这一带又有杨柳道头、包家道头等多处海运码头。现有庆安会馆、安澜会馆、浙海常关等史迹。

如今的外滩,少了曾经的沉重与压抑,多的是时尚和轻盈。The Old Bund today has replaced the heaviness and depression of history with fashion and relax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