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炜王国宝一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叶脉和纹路,宁波也不例外。......
2023-11-20
荣荣
一
宁波有一条颇有些来历的百丈街,百丈街上有一座更有来历的七塔寺。七塔寺于我是绝对不陌生的,只是平日里很少去,一来我单位旁就有居土林,二来我这人天性懒散,常常忘了或不愿受一些哪怕再简单的宗教仪式约束,再笃信,也不深读不细究不反复诵经,更认为一佛即万佛,所以,也没有跑各个寺院,把香火烧遍角角落落的习惯。当然,与朋友们一起去,那又会是另一番心情。我曾陪外地的信友专程前去参拜过不少名寺,七塔寺自然是其中之一。有一次,现任年轻的住持可祥法师还邀请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前去参观呢,我也因此对七塔寺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七塔禅寺在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对寺院殿堂内结构典雅、古朴庄严的七石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等主要建筑,更多了一分普通游客或香客所没有的亲切感。
去寺院与逛风景名胜自然不同。去寺院,一颗心总会是肃穆的,生怕有什么不敬。所以,总得正衣冠,确定自己肠胃里没有大鱼大肉,更要怀上满心的虔诚,才敢迈进去。这也成了我不太随便进寺院的另一个理由。
在一般的市民眼里,七塔寺更多地成了一个参照系,比如碰头、约会、问路,人们便会说,“我在七塔寺那里”或“我就在七塔寺最边上的那个塔下站着”,或告诉对方,“你可以坐车到七塔寺,再往东走上五十米”等等。除了参照的作用,七塔寺自然还很“养眼”。每次走过路过,那些古朴的结实的好看的石塔,在车水马龙、市嚣尘蒙的街头,总会让人驻足疑里并略作一会儿出世的浮想,那总会是一些干净的想法。如果进入,十有八九的男女也是看风-景的,其中的一二才会是进香拜佛的,自然,喜景者见景,喜佛者见佛,无论是进香还是看景,七塔寺都会不负所望,,止各位看众信众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看景的,看到的是七塔寺古旧的韵,悠久的史,善男子善女子呢,看到的便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圣洁之地。观物就是观心,心不同,物不同,这就像摊开的一本书,心浮气躁的现代人,总会选择一些喜欢的章节而跳过更多的内容。
二
在诗人眼里,七塔寺又成了一个诗意的比喻。我的一位小诗友不止一次告诉我,他很喜欢无意识地去数数百丈路上的那七个塔,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那时候,他的工作单位就在七塔寺边上,有空没空,他会拿着心爱的相机,对眼里的世界进行“扫射”,并在七个“够分量够级别”的塔前定格。但糊涂的他,到今天还是搞不清楚,分列寺门两侧的塔,是左四右三呢,还是左三右四.有一次,他在诗里诉说理想中的爱情,就把那七个塔一个一个地写进去了,每一个塔下都有他设计的一次浪漫的约会。我们因此可以想象他所渴望的爱情,也应该像塔那样,沉静,恒久,怀着一种海枯石烂的情怀。
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我也许会去猜想,让这个寺院拥有七塔寺这样一个名称的七个塔,这一个与那一个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先在这寺院前站立起来,成为第一个守护的使者?哪一个稍轻些哪一个更近些?这些塔,既然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一次次被损坏又一次次被重修,那现在的七个塔还是1000多年前的七个塔吗?若不是,它们何从感受1000多年来的风雨,并因此站得历史般沉重?
这些自然只是痴想。师父说,“不能有分别心”。师父还说,“仰头大师,再俯身自我”。在俯仰之间,相信凡俗若我者,内心的尘土,该是一具可以擦拭的器皿。
三
很有些来头的七塔寺,它的历史,翻出来已太过绵长悠远,以至于那些大德高僧渐行渐远的脚步,重叠在一起,很难轻易区分之间的轻重高下。我只能取其寺志所载,略作梳理,用流水账式的复述,这忆七塔寺建寺1150周年里,那些漫长的辉煌或几个一闪而过的细节:
百丈路 Baizhang Road(www.chuimin.cn)
七塔禅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当时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是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藏奂禅师是马祖道一嫡传法子、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故东津禅院属于禅门洪州宗一脉。藏奂禅师深通禅宗心法,在甬城大开法筵,广设禅席,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志冲关,直参本来面目。《宋高僧传》称其“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堵立云会。(藏)奂学识泉涌,指鉴歧分。诘难排纵之众,攻坚索隐之土,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人神,永破沉惑”.咸通元年(860),浙东裘甫率兵起事,攻城掠地,四明亦遭荼毒。一日,有一大头目率领2000多乱兵闯入寺院,欲行抢掠。寺众惊骇逃散,唯心镜禅师临危泰然,在殿中瞑目禅定,神色不变。众兵惊异慑服,作礼而退,寺院得以保全。翌年,郡守以此奏闻朝廷,盛称师德,懿宗诏改“东津禅院”为“栖心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敕改栖心寺额为“崇寿寺”。此时,寺院已成四明地区的著名道场之一,与同处市区的天台宗山家派延庆寺相并立,并为山家派提供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广智法孙明智中立、神照法孙智连觉云、持律甚严的戒度法师等。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因崇迷道教,下旨将佛教寺院改为道观,崇寿寺随之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宜和二年(1120),仍还原为崇寿寺。乾道三年(1167),日本遣使致书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郎庭太守召集众僧研读使函,无人敢出来应命。栖心(崇寿)寺维那忻然而出,一一加以分析,指出了日书的七处错误,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栖心寺维那为国争光,为怫教争光,太守尊其为“天下维那”。
明洪武十九年(1386),信国公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焚毁普陀山宝陀寺(即普济寺前身)殿舍300余间,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圣像于宁波府崇寿寺内供奉,寺院住持惟摹石沃禅师舍地以建,寺东三分之一面枳,复建“栖心寺”。第二年,诏改寺额为“补陀寺”,从此遂成观音菩萨道场,人称“小普陀”。七塔寺与普陀山历史渊源非浅,即因此故。永乐四年(1406),栖心并入补陀,两寺合一。永乐二十二年(1424),住持汝庆建园通宝殿。宣德七年(1432),永诜建毗卢阁。天顺二年(1458),文彬建藏阁、大悲弥陀殿及廊虎等。
清顺治年间(1644—1661),七塔寺重建佛殿、方丈殿、山门、钟楼等。康熙二十一年(1682),修建大悲殿,超育建云来庵塔院。因寺前建有七座石塔,故俗称“七塔寺”。寺经“洪杨之役”(即太平天国革命),惨遭兵火,遂成废墟。同治十年(1871),江东迎春弄周文学医生母子发心重修佛殿,早磐晚鱼,募化不倦,以人微言轻,应者寥寥,仅建山门及偏屋数间而已,母子相继抱憾而殁。光绪十六年(1890),天童寺退居方丈慈运长老应地方绅董之请,出任七塔寺住持,广集净资,大兴土木,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中兴祖堂、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云水堂、大钟楼、门前七佛塔等,塑千手观音圣像,梵宇一新,衲僧云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慈运长老普京请颁《龙藏》一套,并蒙光绪皇帝敕赐寺额为“报恩寺”。慈运长老为禅门临济正宗第39世传人,主寺期间,大弘临济禅风,传法洞48人,皆一时之法门龙象,其中以圆瑛、道阶最为著名。七塔禅风因此广传海内外,分布在湘、滇、蜀、陕、闽、浙、苏、赣、皖、像、台等地区,乃至南洋、日本、韩国等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七塔寺法派”,七塔禅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后人缅怀慈运长老之德,建“慈荫堂”以纪念之,尊共为七塔禅寺中兴之祖。
七塔寺 The Seven-Pagoda Temple
民国时期,觉101长老担任住持时,礼请华严学大师博常长老在寺内创办了七塔报恩佛学院。佛学院创办10年(1928—1938),培育学僧288人,多为佛门俊才,弘化十方。溥常长老住持寺院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编修了《七塔报恩寺宗谱》,编辑了《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阿瑛大师任住持时,在邺县五乡同缶庾山岭辟建了塔院道场,为七塔寺年老僧众修行之所,设立普同塔,供奉七塔寺圆寂僧人灵骨。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法派弟子岐昌、道亨、僧唆、智圆、常西、觉圆、圆瑛、博常、指南、显宗等近代佛门大德曾先后担任住持,虚云、谛闲、圆瑛、道阶、溥常、谛闻等常于寺内讲经说法,大施教化,影响深远,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屡经兴废,特别是“十年动乱”之际,更遭严重破坏,七塔道场名存实亡。1980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大和尚任组长。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月西大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管,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成为市区内唯一一所大型寺院。月西大和尚之功绩,诚堪与慈运长老相比肩而永垂不朽。
1993年月西大和尚圆寂后,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师父遗训,带领全寺僧俗四众,重修了圆通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开辟了“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重建了东厢房,新建了鼓楼,改建了山门牌楼,创办了七塔佛学文化网站,编辑出版了《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七塔寺人物志》等书籍。在寺院各项管理中,坚持以城市作为依托、以制度加强管理、以经济促进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确立品位、以道风赢取信众、以慈善回报社会的原则理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供进、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1994年8月23日,可祥法师接慈运长老法孙、圆瑛大师法子明暘大和尚所传之心法,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祖庭得以重光。2003年3月25日,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新一任方丈,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链接: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从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迁到三江口,为便于与江东的沟通,长庆三年(823)建造了灵桥,该桥的建成,加速了江东的建设,到清末江东已形成百丈街、后塘街、锦绣街、东胜路、木行街、四眼碳等等道路网。原百丈路北侧有纪念抗清志土钱肃乐的忠介街(肃乐谥忠介),现已拓建为百丈路。附近有七塔寺、彩虹坊、钱肃乐故居等史迹。
有关甬城街巷的文章
蔡双其陈玉贤一妈祖文化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如今,带着这些期待,我们开始了主题之旅,一路寻访妈祖庙。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渔民,尤其是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即今天的福建莆田湄州妈祖祖庙。......
2023-11-20
裘燕萍仓基街,顾名思义,是因为原是仓库的地基。仓基街虽然不很长,但地理位置很独特。仓基街最有名的家族是经常为人称道的“仓基陈氏”,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如雷贯耳的直臣,他叫陈禾。清代同治十二年,举人陈愈守在仓基街创设翰香家塾,即取“文翰振其书香”的意思。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家塾从此迎来了书声琅琅的景象。随着时代的改进,翰香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从办学初至今日,依然书声琅琅,人才济济。......
2023-11-20
我家老屋就在永寿巷。永寿巷改名为永寿街后,老住户还是叫它永寿巷。一永寿巷古老的豪门大宅,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三处。听父亲说,永寿巷与孝闻街相交的街口原先立有林家的父子登科坊。二永寿巷,原先叫“水浮桥巷”。而《邮县通志》上,改称这条小巷为永寿巷。永寿巷东端与南北走向的呼童街中端相交的“永寿桥”,我幼时还有遗址。它地处永寿巷与呼童街的交接处。......
2023-11-20
午后的日光,静静的,暧暖的,懒懒的,醺醺的,就像脚下的这条老街——偃月街。偃月街北起中山西路,南至柳汀街,东临月湖,西接拗花巷、中营巷、马衙街、书院巷。相比前后两条大街,偃月街少了一分繁忙和喧嚣,多了一分闲适和古韵。在偃月街的西侧,月湖人家的灰墙黛瓦错落有致,青石小弄曲径通幽。偃月街始于何时?......
2023-11-20
张落雁迎凤街东起解放南路,西至偃月街,中与镇明路相交。《邺县通志》载:“迎凤街,旧名迎凤桥、醋务桥。”乾隆、光绪《邮县志》称千风坊西横街。一看到“迎凤街”这个名字,大多数人会联想,是不是这里曾吸引凤凰落脚呢?皇帝同意他的要求,并下诏给明州官员,为臧中立在明州南湖复修屋舍,建立牌坊,永彰后世。这座牌坊被命名为“迎凤坊”,这条街由此便叫迎凤街。......
2023-11-20
它们依然存在于宁波的记忆中,大多数都化作了地名与街巷,比如东渡路、永丰路、望京路、灵桥路,还有长春路等等。二长春路南起镇明路口,与灵桥路相连,北至西门口,与望京路相接。有时候我想,虽然这条路名得名于“长春门”,但我觉得这条路上四季长春,实在很符合“长春路”这个名字的。是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长春路是既静谧又热闹的。长春路,确实是静与动的完美结合。......
2023-11-20
谢善实我要写呼童街,是因为我是在那儿长大的,而且我在这条街上的一家单位工作过。不过,我说的呼童街,并不是现在铺若水泥路面,两旁矗立着高大楼房的呼童街。所以这个地方叫呼童坊,这条街也称作呼童街了。......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