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甬城街巷-望京路的历史与诗意

甬城街巷-望京路的历史与诗意

【摘要】:罗燕一望京路是市中心历史最悠久的大马路之一。《邺县通志》载:“望京路,旧名西北脚、通利门。”有传望京路因清代晚期吏部右侍郎张家骐而来。当年,张家在城河上造了一座“望京桥”,意为遥望京城不忘皇恩,望京路即由此得名。“文革”中,望京路曾与长春路之北段合并,称长征路。面孔变了,望京路会记得多少?三因为有了水,望京路显得灵动而诗意。北斗河,南起西门板桥,北至长安桥,与望京路平行。

罗燕

望京路是市中心历史最悠久的大马路之一。南起西门口,与长春路相连,北至北郊路口,与永丰路相接,濒临北斗河东岸。

沥青、混凝土路面。

《邺县通志》载:“望京路,旧名西北脚、通利门。”民国十七年(1928)拆城,民国二十二年(1933)沿城基筑马路,为环城马路之西北段。据《延祐四明志·城邑考》记载:“迎恩门、城西门,旧名朝京。庆元中,守郑兴裔更名望京。”有传望京路因清代晚期吏部右侍郎张家骐而来。当年,张家在城河上造了一座“望京桥”,意为遥望京城不忘皇恩,望京路即由此得名。“文革”中,望京路曾与长春路之北段合并,称长征路。1981年,恢复原名。

望京路路边曾有效实中学、毛纺厂、光学仪器厂、前卫电机厂、电业局和工人大厦等。另有公交2、9、10路经过。望京路,最早是宁波第一条环城马路(长春路一里京路一和义路一江厘街一灵桥路)的西北段,至今已有多次整修、拓宽。2006年的拓宽工程全长640米、宽度17米,从此,望京路路宽从原来的17米变为34米,从双向二车道变为双向四车道。

很多年前,当我乘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宁波的第一个早晨,便随父母走进望京路,因为我要赶去参加效实中学的插班考试。考试顺利通过,我的胸前别上了令人骄傲的校徽。之后的日子里,望京路成了我两点一线生活的必经之地。那时的眼中,这个路名和我的校徽一样亮堂堂的,值得大声说出来。遗憾的是,中考失利,我没能如愿进入效实高中。害怕看到过去的同学,害怕他们自豪又同情的眼神,我总是绕开望京路,似乎那里成了我的滑铁卢。直到结婚后,直到父母把家搬到望京路附近,直到我骑车带着孩子往来于自家和娘家,我才有了平和的心情从望京路穿街而过,曾经刻意封闭的视觉渐渐开始左顾右盼。

清望京门外接官亭(《宁波旧影》)Officials Welcome Pavilion outside Wangjing Gate of Qing Dynasty(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原本窄窄的路宽了,平了。即使深秋,依然有着浓密的绿,微风摇曳中,枝叶扑拉拉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阳光从枝叶间洒下来,温和地闪烁,驱走浮躁,令心境平静如水。是我变了还是路变了?淡漠了趾高气扬和安自菲薄,心胸才能豁然开朗,充满绿色和阳光,就像此刻的望京路。

路不长,北段常有捧着鲜花的人,他们多是去看望住在第二医院的病人,祝福健康。南段的东侧多了几个售楼处,让人有了更多的向往。或许有一天,居住在望京路上的人都会陆续搬到别处,而别处的人也会陆续搬进来。面孔变了,望京路会记得多少?

因为有了水,望京路显得灵动而诗意。北斗河,南起西门板桥,北至长安桥,与望京路平行。从西门板桥往北,沿河有海曙公园,流至姚江永丰,相连河道有西塘河、护城河、蔡江河、卖鱼河,河道2公里,均宽32米,深2.5米。

河面上常有浮萍,绿油油的一片。若是夏天,还能看到睡莲和荷花,甚至还有火红的美人燕。远远望去,望京路边像是嵌了一条美丽的碧玉带,带上点缀着颜色各异的花纹。

望京路 Wangjing Road(www.chuimin.cn)

然而,曾经的北斗河水质发黑,臭气熏天,令人掩鼻。

1998年以来,宁波市政府陆续投入资金对北斗河实施综合治理,从引入姚江水到用生态、生物技术治理的方法净化内河水质,从河堤、河道、河水的治理到沿河水体绿化、内河“第三层”绿化的推广,逐渐恢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形成生态的、亲水的、人性化的河流景观。2001年4月20日,北斗河形象整治工程开工,同年7月5日竣工。北起永丰西路,南至中山西路,全长1285米,工程包括:新建和修补河坎,铺装人行道,安装花岗石柱头栏杆,沿岸灯光布置,拆除违章搭建,整修沿河建筑立面,统一安装空调架和塑钢窗,建设观货性绿地和街头小品

而北斗河水环境景观工程更是美轮美奂,南起西河桥,北至长安桥,全长630米,水域面积25200余平方米。工程于2005年5月8日开工,历时三周,共种植浮岛2860平方米,种植黄花鸢尾、千屈草、再力花、荷花、睡莲等各类水生植物69700余株。同时,通过种植黄馨、茶梅、紫鸭等垂直绿化形式,使北斗河河坎与水体绿化形成了呼应。

每一条路都有属于自己的鲜明记忆,有的商店林立,有的曾有热闹的市集,还有的拥有众多文物古迹。而对于望京路来说,曾经的几十年,云集着众多大型工厂,还曾是老效实中学的校址所在地,以及唯一没有迁址的单位——第二医院。

宁波发电厂,创设于1914年12月,当时有两台25千瓦发电机和蒸汽引擎。1954年改为公私合营宁波永耀电力公司,发电量7000多千瓦时。1966年9月改为宁波电力公司,下设宁波发电厂、供电所、电力营业厅。发电厂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发电量量10600千瓦时,曾有职工200人。

宁波毛纺厂,1957年原名羽毛制品厂,生产鸡毛刷,靠手工操作。1969年改变生产方向,生产公纶毛线,1972年后改为合成纤维制造厂,于1976年改为宁波毛纺厂。1987年时,全厂面积18000平方米,职工308人,主要生产氨纶毛线,每月产值达25万元左右。

第二医院,是1843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原道教场所“佑圣观”始设诊所。1875年,传教士白保罗接替玛高温,并从“佑圣观”迁址到北门城墙外的姚江边(永丰路20号医院旧址),成为大美浸礼会医院。1915年,第三任院长兰雅谷将其改名为“华美医院”。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改为“华华医院”,1943年复名华美医院。1951年,正式定名为宁波市第二医院。

效实中学创办于1912年,原系浙江省著名私立中学。1956年改为公立,更名“宁波第五中学”。1959年和1978年两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复称“效实”,1981年被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5年被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被列入首届中国百强中学。

华美医院 Huamei Baptist Hospital

1996年起,宁波市政府投亿元巨资易地重建效实,1999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校舍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8500余平方米。

原校址被开发为银杏四季小区,共名字的由来据说是缘于老效实校内几棵古老的银杏树。

经过多年的改建,现在望京路两旁的香樟树枝叶繁茂,也算是宁波的优雅地段了。漫步干优雅的望京路上,除了获得惬意与放松,还会让人滋生浓浓的怀旧之情。

链接:望京路,原地名西北城脚、通利门。民国十七年(1928)拆宁波城,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城址筑环城路,因该段路西端原有望京门(城西门)而名望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