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药行街:历史、建筑与重建

宁波药行街:历史、建筑与重建

【摘要】:据永乐《宁波府志》记载,药行街当时称砌街,东自车桥,西至新排桥。顾名思义,药行街因药行林立而得名。这些现代都市的产物遍布了整条药行街,老药行街狭窄坑洼的街面、两层楼的木屋早已不见踪迹。药行街天主教堂,是法兰西传教士邦中传于1702年抵达宇波后,在城内现药行街建筑的一座圣堂。药行街天主教堂因无人照管,就被市民充作民房或开设店铺。1845年,法籍传教士顾方济来宁波视察教务,并开始设计重建药行街天主教堂。

毛雷君

药行街东起江厦街、灵桥路口,西至解放南路,中与开明街十字相交,全长1028米,是城区主要街道之一。

药行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早在唐长庆元年(821)宁波建城时,药行街就是交通要道。据永乐《宁波府志》记载,药行街当时称砌街,东自车桥,西至新排桥。乾隆《鄞县志》称其为三法卿坊街.西抵开明桥南侧,东至灵桥口。民国17年(1928)改建灵桥门至万泰弄一段为沥青路。1929年改名为物行街。

顾名思义,药行街因药行林立而得名。据《鄞县通志》记我,清咸丰、同治至民国间,宁波的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药行街上有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药行53家,药业从业人员达500余人,为全国中药转运聚散中心。北京著名药业铺子同仁堂,业主乐姓,亦是甬人。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中药业兴起,药材集散中心自甬移沪.但浙地所产重要药材,如浙贝、白术、麦冬等,仍以药行街为贸易枢纽。到了抗日战争前夕,药行街尚有药行、药店31家,其中著名的有懋昌、万瑞、荣昌、德昌、宝盛等。

七七事变以后,一批老字号药店相继停业,清一斋则失火遭焚,从此,药行街药业由鼎盛转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众多的木材行.家具店和杂货铺.

那个时候,每年冬天,只要带上5毛钱,就可以到药行街上的木器店里做一个陀螺。看着一段木块在飞速旋转的车床上越来越有型,直到最后压入一个钢珠,觉得这条街道真是神奇。在没有电子游戏和山地车的岁月里.,一个陀螺和一根穿了绳子的筷子,给了这个城市里的少年太多太多的美妙回忆。

20世纪20年代药行街(《宁波旧影》)Yaohang Street in 1920s(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最初的药行街,西边到开明街戛然而止,是丁字相交的。街面窄窄幽幽的,夏日里两边的法国梧桐并肩携手为路人撑起一片绿阴,两辆小货车交会也可能引发短暂的“肠梗阻”。街道两旁的建筑以两层木楼为主。

旧时中医诊所广告 Old Advertisemen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Clinic

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穿梭共间的汽车……这些现代都市的产物遍布了整条药行街,老药行街狭窄坑洼的街面、两层楼的木屋早已不见踪迹。

走过数十年风雨,药行街上的药铺、木材行、家具店和杂货铺随着历史相继作古。后来,药行街上建起了第一百货商店、大同南货店、大有南货店、市交电五金商店、工人文化宫,以及市展览馆。到近年,大大小小的店铺、亚细亚广场、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而楼大皮更如雨后春笋窜出地面,耸立在街旁。

如今的药行街,北连若集休闲、购物、娱乐、饮食于一体的天一广场,引领着时尚,而另一边则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如果说过去的药行街是一个古朴的老人,那么现在的它就是一个衣着光鲜、气度雍容的贵妇。

药行街不长,但从头走到尾,还是否要一些脚力。这里充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是一个漫游的好地方。关于这条路,每个宁波人都能讲得出个一二三:灵桥日用品市场,在这个热气腾腾闹哄哄的自由市场里,除了旺盛景象外,同时伴生着一股市井风气。不过,大多宁波的准新郎准新娘们都知道,去灵桥市场的地下一楼,你要的婚庆用品,应有尽有,上世纪80年代,工人文化宫里常上演电影或文艺节目,小伙伴们时常买不着或买不起票,就在检票口尾随大人往里混,那忐忑不安、诚惶诚恐的心情难以言表。(www.chuimin.cn)

药行街虽已经一扫往昔的古老逼仄,但悠闲地徜徉其间,还是能发现不少隐藏的时光痕迹。“圣母升天堂”就是一例。几经风霜,悬挂在60米高空钟楼上的大钟,是教堂唯一保留下来的原物。听,它的声音仿怫在诉说逝去岁月里发生的一切……只在这时,才让你觉得,历史其实还未走远。

宁波市群艺馆(展览馆),成立于1979年3月,1994年11月与宁波市展览馆合并,是宁波市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中心、群众文化理论、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大众艺术培训中心、舞美中心。曾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文化部评为一级馆。

宁波市工人文化宫,毗邻雨江,位于江厦街与药行街交汇处。工人文化宫建干上世纪50年代,1991年在原址进行新建,1995年年底建成,大楼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新宫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老年职工活动室、健身房、影视厅、歌舞厅、餐厅、棋牌室、乒乓球室和保龄球馆等,是浙江省目前规模较大、设施和功能较全的市职工文化娱乐中心。

药行街天主教堂,是法兰西传教士邦中传于1702年抵达宇波后,在城内现药行街建筑的一座圣堂。1723年,清朝皇帝出上谕禁教,外国传教士先后被驱逐出境,宁波天主教也未能例外。药行街天主教堂因无人照管,就被市民充作民房或开设店铺。1845年,法籍传教士顾方济来宁波视察教务,并开始设计重建药行街天主教堂。经各方募捐和多年建设,1855年5月已能在大堂内行祭,可惜在1855年7月6日凌晨3时倒塌,所幸当时堂内无人。1865年8月重建此教堂,于1866年底落成,定名为“圣母升天堂”。同时建神父住宅楼。

1918年,教友们以4500元的捐金,在药行街天主堂内,竖起了一座高122尺的钟楼,顶上冠以3米长的铁十字架,与江北岸外滩天主教堂的钟楼遥遥相对。

1953年,教会被停止活动,教堂成了市越剧团的舞美工场,于1978年建市越剧团大楼时,钟楼倒塌。直至1991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得以归还教会,但因年久失修,梁柱已腐烂,在1994年进行修复时倒塌。

1997年4月正式开工重建,在2000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新建的教堂、神父楼及地下车库总共建筑面积为9800平方米。

31岁的市民余先生回顾药行街:小时候的我一直觉得,工人文化宫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高高地耸立在灵桥边,里面充满了各种新鲜的事物。但是对于学生时期的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还是里面的电影。在我读小学时期,好像每星期学校都会组织去看一场电影。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穿过厚厚的门帘,依次坐在木质的椅子上,享受着电影带给我们的乐趣。当时宁波影都还没有造好,而民光电影院对学生来说又有点高不可攀,所以离我们学校较近的工人文化宫就成为学校组织看电影的不二选择了。

那时候,一楼就是一个电影大厅,座位不是现在电影院配置的舒服的软沙发,有的只是那种一排排可以翻转的硬木椅子。但是只要有电影看,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记忆中,除了放电影,一楼的大厅还经常举办各种报告会。我现在还非常清晰地记得,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听了一场有关巴黎公社的报告,从此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对共产主义美好的向往。

等我上初中,电影院的生意渐渐变得萧条起来,那时候录像厅开始流行。只要你花上几元钱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港台片,这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少年是很有吸引力的。那时候,工人文化宫也开了录像厅。于是在周六的下午,我会和同学一起去工人文化宫的后门看录像,对于港台明星的最初记忆就是来自工人文化宫后门的录像厅里。

再后来,宁波的娱乐场所多了起来,工人文化宫也顺应潮流,在顶楼开了一个迪厅。大学放假期间,我们那些在全国各地读书的高中同学会聚在工人文化宫,挥洒自己的青春岁月,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天一广场建成后,宁波的娱乐重心也转移了,这时候的工人文化宫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娱的大杂烩。一楼原来的电影厅曾经改成了保龄球馆,后来变成了台球厅,又增加了乒乓球台。几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可惜今非昔比,少年时那些美好记忆中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在了。我想随着记忆老去的还有那些古老的建筑,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工人文化宫还矗立在灵桥边,它就会是我永远的青春记忆。

链接:药行街,原地名为药行街、三法卿桥下、砌街。清前宁波为各埠药材聚散地。药行多建在灵桥西一带,并建有祀炎帝神农氏的药皇殿。清同光朝曾有药行十余家。民国后为上海药业所夺,甬上药业每况愈下。民国十七年(1928)改建为柏油路时,定名为药行街。现存天主教堂等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