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之地,便是白云街道。白云街道办公楼前,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白云街,东起“蓝天”,西止“丽园”,中间枕着环城西路和民丰街,全长仅850米。经实地走访勘查,未出意料,白云街正是借白云庄之名以命的。溜达在白云街上,逛过“丽园馨都”,即临“柳汀春晓”。明末户部主事万泰之第五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被世人称为“白云先生”。然白云庄之基础,要上溯至明初万氏始祖万斌。白云街Baiyun Street是时,万家已无男人,万氏几断香火。......
2023-11-20
汪阿潮
说起莲桥街,在我的记忆中,并不十分显赫和繁华。上世纪50年代,我跟随母亲沿南大路跨过采莲桥来到了莲桥街,这是我第一次去蓬桥街。1977年,因我的连襟搬到了毛衙街,故去莲桥街的次数就多起来了。那时,莲桥街只有两三家卖烟酒和做服装的小店铺。巧的是,1982年单位分给我一间房子,是莲桥街4号,由此我对蓬桥街也更为熟悉了。莲桥街4号是一栋前后西进.南北明堂.东西厢房的老宅院,后门则是五台寺巷16号.我听老一辈的人说,一二百年前这里是宁波城南的极佳居处,很多名门望族。官宦人家都瞥居住在这一带,且西边日湖风景秀丽,南侧佛国寺庙众多,于是引起了我对莲桥街周边区域历史变革的兴趣。2003年我调到海曙区政协,又分管政协文史工作,有机会翻阅了一些有关宁波的历史书籍,故对莲桥街的历史也略知一二,且对“日湖”的变迁有所了解。
蓬桥街东起狮子街,西通南大路,全长327余米,宽2-9米不等。据《鄞县通志》记载:“莲桥街,旧名采莲桥下。”光绪《鄞县志》又称“三角地横街之一”。旧时蓬桥街北面有毛衙街(巷)、郭衙巷、五台寺巷,南面有莲香巷、白龙巷、延庆巷.
采莲桥横跨日湖河,北面曾是烟波浩渺的日湖,南面则是南大河,直通城南的甬水门至城外的护城河,一条过水月桥通金刚河。金刚河短而宽,看似湖泊,其北侧就是延庆寺和吕祖殿。紧靠莲桥街的南侧也有一条河往东通狮子河,过狮子桥进入狮子街.
日湖旧时又称南湖、细湖、竞渡湖。据《邺县志》记载:“宁绍平原湖泊群按出现年代先后,大致可分成三带:山施地带(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一春秋时代),中部地带(春秋一汉代),沿海地带(汉代一唐代)。平原中部的提湖、雁湖、日湖、月湖的湖盆形成于第1、2带之间(即春秋一汉代),至唐代它山堰建成后,南塘河水注入日、月两湖,保证了淡水来源。”可见宁波古日湖的形成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唐、宋、元、明、清的千余年历史,曾是日湖最辉煌的年代。有诗为证:
细湖竹枝词
明·张立中
笑蓉洲内棹歌声,芙蓉洲外暮云平。
采莲女儿荡桨去,沙白水清空月明。
杨柳堤连芳草堤,月湖东接日湖西。
城边岂是避秦地,万树桃花源里迷。
日湖
元·吴志淳
玉几东来浮野色,锦溪西下接湖光。
道人燕坐心如水,六月荷花镜里香。
琼波风定水纹收,向日楼台日下浮。
自是南湖龙象地,何须东海宽瀛洲。
日湖旧影(《宁波旧影》)Old Pictures of the Sun Lake(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日月湖
明·管槚
南湖日作湖,西湖湖作月。
愿湖日日晴,看月长无阙。(www.chuimin.cn)
唐时罗城建成后,城内建设日盛,日湖边逐渐建起街坊、民居、寺庙,湖域面积也逐渐缩小。至清光绪年间《那县志》载:“测得纵120丈,横20丈,周围250丈许:其水面面积约近6000平方米。1933年,湖面日湮,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又对南大路拓宽改造,才使日湖连同南大河一起彻底消失,成为宁波人的历史记忆。
据史书记载,自宋、元、明、清以来,一些官宦人家和文人墨客,纷纷迁居于日湖边的莲桥街附近,最有名的有袁桷故居。
《鲒埼亭集》云:文清家自越公以来即居日湖,位于郡东南三里袁学士桥,五台寺基即其地也。余相国第,为大学士余有丁所居,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东门内泗港桥,今延庆寺的西侧,大门上旧有“天朝师相”直额,清雍正年间毁于大火。余公嘉靖壬戌年(1562)中进士,曾任苏州通判,翰林编修,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兼大学士。胡翰林寓居,在余相国第后进东畔,其曾祖帝佐始居于此。翰林名鉴,字再谷,清嘉庆庚辰(1820)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方氏第四府,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方国珍领节钺来镇四明,二十六年九月,为浙江省左丞相。《元史》找其弟国珉,为行省枢密,建第四府于五台寺东南以居之。南湖黄氏世家,唐明州刺史黄晟后裔一脉,明初迁入城中,称五台寺黄氏,世代为官,至清康熙年间,历经近200年。胡梅涧故居,寓公名三省,字身之,号梅涧,宋宝佑丙辰年(1256)进士,居南湖袁学士桥,宋之后,梅涧独注《通鉴》。杨尚书第,杨公名守祉,字维立,学者又称碧川先生,居于采莲桥东,官居吏部尚书,明孝宗对碧川先生喜入新第曾防御笔,笔云:
新居门瞰目湖边,一脉南来自碧川。
爽垲更新各相宅,清寒依旧广文毡。
无何文字五千卷,有此辛勤三十年。
歌咏落成贻后世,能师吾俭是为贤。
陈司马第,在学士桥原系袁氏府基,后归陈氏建司马第,陈公时临以编修怡庭为师,得证人书院之教,清康熙年间,曾任兵部职方至事,陈少师第,在开元寺西,《宝庆志图》有云:陈阁学门楼并屋基在采莲桥东岸。
南湖水道状似莲花,在四面环河的莲心岛上,更有千年古刹延庆寺、观宗寺、开元寺、白龙王庙和吕祖殿。此处是南宋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吕祖殿也是宁波唯一的道观。
延庆寺,位干宁波历史上的日湖之上,是佛教天台宗的三大祖庭之一,也是著名的四明古刹。该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当时称报恩院。宋至道中(约995-997),僧知礼传天台止观法,真宗遣使加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今名,赐“南海福地”额,为天下讲宗五山之第二。宋天圣三年(1025)知礼法师造放生池,枢密直学士刘筠为记并铭,集货院修撰曾会立石。以后历朝各代多有兴废。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天王殿、大殿及后殿,占地五千余平方米。延庆寺不仅是一座有影响的宗教建筑,而且是名人流寓和学者讲学之所。明末的“南湖诗社”曾在寺内集合,吟诗论文。清康熙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黄宗羲曾在寺后殿设“证人讲会”,一度成为甬上学术重地。“文革”前,除厢房、庭院被有关部门占用外,寺院仍比较完整,黄色高大的围墙依然守卫着这座千年古刹。1966年“文革”开始后,一些造反派以“破四旧”之名,破坏了许多珍贵文物,尤以1967年春的一场“武斗”为甚,更带来了一场劫难。
观宗寺原为延庆寺的十六观堂,位于延庆寺北侧,建于北宋哲宗元丰年间(1078—1085),也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其占地面积虽是延庆寺的三分之一,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延庆寺。1912年,56岁的啼闲法师任观宗寺住持,受任后依据四明法师遗志,“三观为宗,说法为用",遂改称为观宗讲寺。于是募建殿堂,严订规约,使观宗寺声名大振,蔚为名刹。谛闲法师也被誉为中兴观宗寺之始祖。1913年创设弘法研究社,成为天台宗司教之所。1918年开办僧伽学社。1919年成立观宗学社,啼闲法师等人亲为主讲,由此培养了许多高级僧才使得观宗寺被后人誉为“佛教界的黄埔军校”。
1928年,弘法研究社与观宗学社合并为“弘法研究学社”,此时观宗寺的高级僧才已不断向外弘法,有的远涉重洋赴美国、东南亚,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就曾在观宗寺学法十余年。1947年,又创办“四明佛学院”。2002年经宁波市民族宗教局同意,观宗寺重新对外开放。
观宗寺 Guanzong Temple
在延庆寺山门的西侧,还有我市唯一的一座道观吕祖殿。清时有道人于余相国祠前隙地结茅修行,立吕祖坛,募余氏余地构瓦屋三间,崇奉日盛。嘉庆年间(1796—1820),以社中干友为首事,广募数千金,大兴土木,除余氏祠堂门庭不动外,其余地尽售于道家建造。吕祖殿渐成规模,盛况空前。据《四明谈助》记载,吕祖殿“画栋雕墙,金朱闪烁,俨若琳宫”。殿前即为金刚河,往西过水月桥通南大路。吕祖殿上世纪80年代被毁。
开元寺,在城东南采莲桥东,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以纪年名为开元寺,是宁波市最早的寺院之一。此外,五台寺和白龙王庙史书上均有所记载。
莲桥街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进入全面的拆迁改造阶段,所幸的是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正视,延庆寺、观宗寺和部分明清时期的名宅得以保存下来,其中个别建筑虽有异地重建的可能,但毕竟留下了历史的一系文脉。
日湖遗址碑 The Stele for Relics of the Sun Lake
2006年6月10日,海曙区文保界人士在原采莲桥的位置立了一块“日湖遗址碑。立这决碑原因有二:一是日湖周边有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追忆和怀念,也有利于史学界人士今后对宁波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二是2002年,市城建部门在江北湾头原姚江古道围堰建一公园,暂用名“日湖公园”,且一直沿用至今,《宁波日报》、《浙江工人日报》等曾就此发表文章,此乃后话。
……非徒善创,亦且善因。时至今日,“日湖”命名的争议难消,但对挖掘莲桥街历史文化和日湖文化内涵的工作却远没有结束,还需要作不懈的努力。也许随着莲桥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拆迁改造,人们又会发现具有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物,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链接:莲桥街,原地名为采莲桥下、莫家弄、横河头。民国拓街,以其西有采莲桥为名莲桥街。该地历史上为日湖所在地,延庆寺为日湖之中莲心岛上的著名古刹,日湖渐废后,成为袁氏、黄氏、杨氏、李氏等家族的居地。现为毛衙街一莲桥街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史迹有观宗寺、延庆寺等。
有关甬城街巷的文章
落户之地,便是白云街道。白云街道办公楼前,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白云街,东起“蓝天”,西止“丽园”,中间枕着环城西路和民丰街,全长仅850米。经实地走访勘查,未出意料,白云街正是借白云庄之名以命的。溜达在白云街上,逛过“丽园馨都”,即临“柳汀春晓”。明末户部主事万泰之第五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被世人称为“白云先生”。然白云庄之基础,要上溯至明初万氏始祖万斌。白云街Baiyun Street是时,万家已无男人,万氏几断香火。......
2023-11-20
今天,且将目光投向“大沙泥街”——这条宁波最为古老的街道,看它如何由沙而来,又随沙散去.天封塔地处奉化江西岸,今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塔明暗十三层,高51.5米,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封塔的窗户隔层而设,那没窗的就成为暗层。天封塔鹤立鸡群的风光不再。......
2023-11-20
而西北厢的广仁街,隐藏于老城深处,倘不是地道的老宁波人,恐怕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方位。据称故事发生地就在广仁街,说是南宋初肇,金兵南侵,高宗赵构出逃至明州,随从走散,赵构只身逃到城西北的广仁街一带,幸得当地一位老妪相救,躲过金兵追捕。来访多位世居于此的老人,他们记忆中的广仁街,或是他们父祖辈口耳相传的广仁街是属于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坐落于广仁街西端的白衣寺无疑是这条小小街巷中最重要的历史遗存。......
2023-11-20
裘燕萍仓基街,顾名思义,是因为原是仓库的地基。仓基街虽然不很长,但地理位置很独特。仓基街最有名的家族是经常为人称道的“仓基陈氏”,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如雷贯耳的直臣,他叫陈禾。清代同治十二年,举人陈愈守在仓基街创设翰香家塾,即取“文翰振其书香”的意思。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家塾从此迎来了书声琅琅的景象。随着时代的改进,翰香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从办学初至今日,依然书声琅琅,人才济济。......
2023-11-20
午后的日光,静静的,暧暖的,懒懒的,醺醺的,就像脚下的这条老街——偃月街。偃月街北起中山西路,南至柳汀街,东临月湖,西接拗花巷、中营巷、马衙街、书院巷。相比前后两条大街,偃月街少了一分繁忙和喧嚣,多了一分闲适和古韵。在偃月街的西侧,月湖人家的灰墙黛瓦错落有致,青石小弄曲径通幽。偃月街始于何时?......
2023-11-20
在宁波二中与天一阁之间的月湖历史街区的街弄里巷间,有一条名日桂井的小街。据《鄞县通志》载:“桂井街,旧名大巷衙。”以有桂井古迹得名。据文保专家介绍,全祖望除了短暂地有过到外地为官、教书的经历外,可以说,他的生命轨迹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月湖西岸桂井街附近的这块区域。昔日的徐时栋故居,也就是他读书和藏书的地方,又名“烟屿楼”,现在早已历尽沧桑,却依然屹立于月湖西岸共青路79号,这是一座前后二进五开间楼房。......
2023-11-20
张大健张苍水故居坐落干宁波市海曙区苍水街194号。街名的由来,是源干纪念明朝民族英雄张苍水的高风亮节。那年,张苍水25岁,凛然正气,投笔从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苍水倡议勤王,井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苍水和钱肃乐一同起义后,取得节节胜利。张苍水与岳飞、于谦同被后人尊誉为“西湖三杰”。2005年4月,张苍水故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0
俞国玉一县学街,是甬城最古色古香的一条街。短短一条老街,东起开明街,西至镇明路,仝长540余米,宽约11米,以城隍庙为穿越古今的灵魂轴心,县学街就像穿越古今的时光通道,沿着这条千年历史的老街悄然行走,细细体会,细细琢磨,仿佛明州府从古代到如今的社会缩影和世事变迁都一一从眼前掠过。明州子城的范围不大,却是州治的中心。三城隍庙穿越古今,能保存下来,源于古代和现代社会都需要的一个纽带:商业。......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