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首关于宁波地名的十字歌谣:“一言堂百货多,良心堂药材多,三法卿钞票多,四明药房西药多,鱼市场黄鱼多,陆殿桥杨柳多,七塔寺和尚多,八角楼下小鬼多,九曲巷弄赤佬多,日新街花轿多。”其中提到的陆殿桥,就坐落在柳汀街上。“杨柳多”的描述不禁让人想到“江南水乡,杨柳依依”的画面,只不过昔日陆殿桥上的那些杨柳,如今只存现到月湖的湖堤洲屿以及老宁波们的脑海里面去了。......
2023-11-20
李全平
一
月湖西岸,桂杏馥郁,书声琅琅。这里不仅坐落着知名学府宁波二中,而且更伫立着有“南国书城”美誉的天一阁藏书楼。
在宁波二中与天一阁之间的月湖历史街区的街弄里巷间,有一条名日桂井的小街。与其说它是街,不如说是巷或小道,只能用“幽深”两字来形容。它东起共青路,北通柳汀街,西至长春路。浇的是混凝土路面(我想以前应该是石板拼成的),全长不到500米,宽2-4米,仅能容纳一辆小车子开过。
桂井街 Guijiog Street
它的存在,分明不是眼前的事情了。据《鄞县通志》载:“桂井街,旧名大巷衙。”光绪《邺县志》称大巷,为今路西段。以有桂井古迹得名。光绪《郊县志》载:“陆庭桂井,在月湖西,(明)给谏陆懋龙宅,老桂枝蟠高结,环围如井。”似乎从此,它就被称之为桂井或桂花井了。
陆懋龙,字启原,号珍所,是明万历丁丑(1577)进士,历刑科都给事中(统称“给谏”)。他就从小生长干斯,喝着月湖的水长大的,于是,等他做了朝廷的高官之后,这里就出现了后来的“陆给竦第”,因共宅第坐落在桂井,时人就称陆懋龙为“桂井陆氏”。
于是,整条幽静的小街,恍如因桂而博得了名声,每年月湖丹桂飘香时节,热衷干附席风雅的达官贵人们皆纷至沓来,也辨不清他们是来游湖,还是来赏桂了。说实话,今天要在这里找到几株桂树也是件难事。但花开有香,那香味是勾人慑魂的。
小街两侧,是寻寻常常的月湖居民住宅区。你看,高高低低的瓦片,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看似杂乱无章的电线,构成了一幅古老而宁静的月湖民俗风情图。推开每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高高的被阳光覆盖出许多斑驳之影的墙门,随便哪个老太都能向你讲述一段遥远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与某个读书人相关或者与某本在灰尘下面沉唾的古籍有关。
说起这条古老的街道,清朝的张幼学还作有一首以《桂井》为题的古诗:
瑶台青桂太玲珑,可爱机玄组织工。
木本不妨能绕指,花神底事会蟠空。
众香成国风难度,独坐观天月正中。
应是素娥嫌旧魄,人间别构广寒宫。
他所描绘的秋色、桂香以及坐“井”观天的踯躅心事,留给我们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读了让人不禁唏嘘。
除了“陆给谏第”,原先这里还有“五桂堂”的,它与全祖里有关。说起全祖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有这样的评价:“绝顶聪明的人有两个,·个是朱总,另一个就是全祖望。”更早一些,另一位文化巨人梁启超说:“若问我对占今人文集最喜爱读某家,我必举《鲒埼本集》为第一部。”《鲒埼亭集》的作者正是全祖望。这位被中国两大文化巨人共同推崇的千占俊杰全祖望,他的家就在月湖岸边的“五桂堂”,这里还是他的读书与藏书所在。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儿,现在的我们离他已经行好几百个年头了,前阵子我们刚刚迎来他的300年诞辰。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亦自署鲒埼亭长、双韭氏、双韭山氏、孤山社小泉翁,学者称谢山先生。全家原住鄞区洞桥沙港口村,但据考证,全祖望出生地却是在宁波城内月湖西岸的全氏住宅,这是全祖望先祖全天叙中进七后建造的,因堂前有桂树,故称“五桂堂”。康熙四十四年(1705)正月初五,全祖望出生在这里。他曾写过一首“五桂堂”的小诗,抒发了一个读书人的雄奇抱负:
五桂堂前桂,云光五色寒。
恩多从鹤禁,画尚记龙翰。
锦里图书散,崧窗竹石残。
凤毛零落在,珍重世论看。
据晚,全祖里的聪明和天赋在他幼年时就显露了。他4岁时就能读四书五经,6岁时就能吟诗赋词,对课答辞,8岁时已经可以读《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之类了。相传孩提时,随父亲去洞桥沙港口村祖居走访,族中长辈想试读这个神童的才华,就挡住去路要小祖望当场作诗。沙港全氏多以烧窑为业,有“十八太公”之称。祖望接题后脱口成诗:“一缕青烟上碧霄,月里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长辈们听了哈哈大笑,当即让路放行。
后来,全祖望成了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藏书家,是清代浙东学派中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的重耍代表人物。他一生成就非凡,著作等身,共30多种,400多卷。主要作品除《结埼亭集内编》38卷、《外编》50卷外,尚有《经史问答》10卷、《句余土音》3卷、《读易别录》3卷、《鲒埼亭诗集》10卷、《宋元学案》1。0卷、《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七校水经注》、《三笠困学纪闻》等。此外辑有《续甬上耆旧诗》70卷、《国朝甬上耆旧诗》40卷等。
《清史·全祖招传》称全祖望“其学渊博无涯愿意,干书靡贯串”。清代著名学者、云贵总督阮元则称:“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邮县全谢山先生兼之。”由此可知全祖望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不凡地位和杰出贡献。
据文保专家介绍,全祖望除了短暂地有过到外地为官、教书的经历外,可以说,他的生命轨迹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月湖西岸桂井街附近的这块区域。他在这里读书、著述,累了就到湖滨走走,看看湖光山色,怡情养性。
全家曾是月湖望族之一,但到全祖望一代已然没落。全祖望一生清贫,去世后要靠变卖藏书来入殓,所以生前很可能无钱维修他那从祖上传下来的木结构房子,他的故居亦在他逝世后不久倒塌,或者易手他人新盖房子了。这便是历史之憾了。但文字终归是永恒的,我们或许可以从他构筑的字里行间,去寻觅这条古街曾经的古老意蕴与非凡境界了。
二(www.chuimin.cn)
历史总是在嬗变与承继中递进的。
孰能预料,在同一条桂香馥郁的街道,相距不过百米,100年后竟然又诞生了一位耳熟能详的学者、方志学家、藏书家,他就是徐时栋(1814~1873)。
徐时栋,字定字,一字同叔,号柳泉,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后来,两次上北京会试,均不得志,从此便回到老家发愤读书。在此,徐时栋投入了全部楮力,致力于校勘文献,尤致力地方文献,他校刻了《宋元四明六志》,写出了《烟屿楼文集》、《烟屿楼诗集》、《烟屿楼笔记》等三十余种著作。昔日的徐时栋故居,也就是他读书和藏书的地方,又名“烟屿楼”,现在早已历尽沧桑,却依然屹立于月湖西岸共青路79号(桂井街的巷口旁),这是一座前后二进五开间楼房。
在一个淡定、清朗的月明之夜,我像一尾自由的鱼一样,使劲地呼吸着源自月湖两岸的阵阵书香、桂香。当我凝望烟屿楼,发现它的衰落在橘黄的月色里显得如此直接,又如此缓慢。我并没有怅然泪下。学一学古人,学一学那位柳泉先生,留一些嗅觉和视觉给自我的心乃至后世的灵,这是我读《烟屿楼笔记》之后留下的某些感触。
有人说,徐时栋“资性通敏,委己于学”。烟屿楼是他从小到大的读书之地,落座在月湖西岸的桂井巷口旁。大约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誉为“万宝全书”的,也是徐时栋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谢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这条桂花飘香的街巷深处。
月湖,是一座千年之湖,也是一座逍遥之湖。她已经记不得了,究竟有多少人荡在清幽的湖里摇船打鱼,又有多少人窝在湖畔的藏书楼中熬夜看书。黎明,打鱼人看着读书郎家里摇曳的灯火,觉得那是一丛令人仰视的神圣的心灵之光。黄昏,读书郎推窗远望,看着打鱼人和他的渔舟,心中若有所思,飞笔挥毫,又涂写上几句自在之辞。“山中云在意入妙,江上风生浪作堆”,这幅字条如今收藏于天一阁的云在楼,写这幅字的人就是徐时栋。揣想当年柳泉先生写字的模样和心境,肯定比今晚的月色更淡定,也更清朗吧。
烟屿楼 Yanyu Tower
显然,只凭怀想是不够的。在我们城市的森林里,湖里的白鹭鸟似乎没有了可以永远落脚的地方,渔舟唱晚的古老歌调也被市声以及浮华的喧嚣渐渐湮灭。但每次走过月湖,走过这座从城市的腹地飘散出郁郁书香的文化之湖,忍不住善感地想:若说月湖的柔波,似那一层在光线里微微卷曲的某本古籍的封面,从封面到封底,永不停歇地舞动者的水的涟漪,是含着多少人的泪与汗,书写而成的厚沓沓的内容?一米?两米?三米?那么,一千年的月湖,这永远不会被时光之火灼伤的古老之书,到底被多少人抚摸、阅读、书写和收藏过呢?
徐时栋注定是其中之一。
在月湖烟屿楼二楼那狭窄、逼仄,甚至稍稍有些潮湿的空间里,他成天同古籍、方志和各种善本打交道。当他抚摸着宣纸柔韧的腰身,仿佛是商人抚摸若金银财宝。这种喜爱源自心灵。没有人逼他读书,也没有人雇佣他读书。他意识到的只有一条:文化的命脉必须传承下去,历史是沿着每一条现在的管道运输到未来的空间里去的。
有人说,沿着月湖,便是沿着一条宁波的文脉。方圆五公里处,依次坐落有伏附室、天一阁、东楼、碧沚亭、辟生居、博雅堂、烟屿楼等藏书楼.这些藏书楼的名字大都与湖有缘,与书有缘,与精神的湿地有关。
三
楼在烟屿洲,书藏烟屿楼。
烟屿楼,初名叫做恋湖书楼,徐时栋在自己的笔记里这样宣称:“吾十龄外即:含聚书.”在极年轻的时候,他颇有吟诗作对的天分,少年时就曾撰有《恋湖书楼诗余》二卷。“凭栏远眺,湖光一碧如万顷琉璃,玲珑四映.凡志所称花屿、柳汀、碧沚诸形胜,无不争妍献媚于其前。”他的书房面向月湖,鹤波荡漾,花团锦簇,不仅是文人雅士们的精神天堂,亦是官宦人家垂钓与游园惊梦之地.
柳泉先生那一代共有兄弟六人。据说他的父亲曾感慨自己一家在宗族中话语权低落,于是要求儿子们发愤读书,以求碌碌功名。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儿子为进士,一个儿子为举人,家族的声望、地位、品位干是都有了明显提高。我相信,这也是烟屿楼藏书的坚实靠山吧。
21岁那年,徐时栋的藏书已经很多了。干是,他亲自编订了《新故书目录》二卷,把自己的藏书分为钦定类、丛书类、经类、史类、子类、集类六类。所藏多为当时常见的读物,书目卷首自叙:“置书以宜读之书为务,奇僻之书无所宝也。故吾家所有书,大约皆布帛菽粟。”卷末又题:“自先君来至今年九月止,置书如右,愿后人不以藏书为务,而以读书为急,此余心也。不然,邺架曹仓,仍饲蠡鱼,亦何裨乎!”表明其为读书而藏书的宗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徐时栋33岁,乡试中举。后来他和很多读书的有志青年一样,踌躇满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但两次北上会试,均不得志,于是“以输饷授内阁中书”,做了两年官,也觉得索然无味,便回家发愤读书。
夜夜凭栏临风,日日独对月湖,他发现月湖的天空、大地以及流动的湖水已经为他而变得更加宽广沉静了。他专心著述,“视世俗科举之学夷然有所不屑”。在《五十七岁小像自记》中,徐时栋这样形容自己:“四十年来苟无事故,吾手中未尝一日而释卷也。”宛然一个勤奋执著的殉道者形象。
走进烟屿楼,明末清初的她筑风貌便映入眼帘。镂刻在月湖这面古老镜子里的前尘旧世的记忆,打开,关阖,没有人能说得清主人的贫穷与寒酸。故事、历史和唇舌的关系是不牢靠的。石花窗、木墙门、大石墩,以及圆滚滚的柱子,似乎都是当年的原物。它们被火烧过,被历史的尘埃淹没过,被风雨侵袭过,如今依然保持着站立的姿势。
桂花、石榴、海棠、杜鹃,花期年年精彩燕子来过,台风来过,一代代的外姓人来过。这里现在住着十余户人家,市井气息甚浓,也许不久以后他们也会像门前湖水里漂动的树叶,凛到他处。来此小园里静静赏花的人也一年年、一批批老去了。离开意味着怀旧,而死亡却端倪着新生。
从漫漫时空中,穿越岁月的阻隔,拨开月湖的迷雾,这座楼的主人,那远逝的先哲,那位人淡如菊的柳泉先生仿佛又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如今,南国书城天一阁里也保存着很多徐时栋的藏书,书上铃有他的藏书印章,如“徐时栋印”、“烟屿楼”
“徐氏”、“柳泉”、“城西草堂”、“水北阁”等。
专家们都说,徐时栋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徐时栋为保存古代典籍所作的努力,是最最令人称道的:当他面对藏书的散失甚至毁灭,却依然能够矢志不渝、孜孜以求,这就是百折不挠!
徐时栋如此,全祖望如此,古往今来,宁波多少读书志土亦是如此。正因为有了种种“奋发”的精神,宁波的藏书楼、宁波的读书人方能呈现今日之昂扬面貌;正因为有了这种“潜心”的精神,浙东文化才能爆发出今日之夺目光芒!
古人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桂井街,这是一条金灿灿的街道,桂井街,这里缔造着一座高尚的书香乐园……K链接:桂井街,原名大巷、大巷弄。明湖广参政陆懋龙居宅之后有棵老桂,枝蟠高结,环围如井,故时人雅称桂井,其地民国时改称桂井街。该地历史上为甬上四姓之一的“西湖陆氏”集居地。后易地他姓。史学家全祖望出生于此,现有烟屿楼、大夫第等史迹。
水北阁 Shuibei Pavilion
有关甬城街巷的文章
从前,有一首关于宁波地名的十字歌谣:“一言堂百货多,良心堂药材多,三法卿钞票多,四明药房西药多,鱼市场黄鱼多,陆殿桥杨柳多,七塔寺和尚多,八角楼下小鬼多,九曲巷弄赤佬多,日新街花轿多。”其中提到的陆殿桥,就坐落在柳汀街上。“杨柳多”的描述不禁让人想到“江南水乡,杨柳依依”的画面,只不过昔日陆殿桥上的那些杨柳,如今只存现到月湖的湖堤洲屿以及老宁波们的脑海里面去了。......
2023-11-20
裘燕萍仓基街,顾名思义,是因为原是仓库的地基。仓基街虽然不很长,但地理位置很独特。仓基街最有名的家族是经常为人称道的“仓基陈氏”,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如雷贯耳的直臣,他叫陈禾。清代同治十二年,举人陈愈守在仓基街创设翰香家塾,即取“文翰振其书香”的意思。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家塾从此迎来了书声琅琅的景象。随着时代的改进,翰香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从办学初至今日,依然书声琅琅,人才济济。......
2023-11-20
午后的日光,静静的,暧暖的,懒懒的,醺醺的,就像脚下的这条老街——偃月街。偃月街北起中山西路,南至柳汀街,东临月湖,西接拗花巷、中营巷、马衙街、书院巷。相比前后两条大街,偃月街少了一分繁忙和喧嚣,多了一分闲适和古韵。在偃月街的西侧,月湖人家的灰墙黛瓦错落有致,青石小弄曲径通幽。偃月街始于何时?......
2023-11-20
而西北厢的广仁街,隐藏于老城深处,倘不是地道的老宁波人,恐怕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方位。据称故事发生地就在广仁街,说是南宋初肇,金兵南侵,高宗赵构出逃至明州,随从走散,赵构只身逃到城西北的广仁街一带,幸得当地一位老妪相救,躲过金兵追捕。来访多位世居于此的老人,他们记忆中的广仁街,或是他们父祖辈口耳相传的广仁街是属于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坐落于广仁街西端的白衣寺无疑是这条小小街巷中最重要的历史遗存。......
2023-11-20
张大健张苍水故居坐落干宁波市海曙区苍水街194号。街名的由来,是源干纪念明朝民族英雄张苍水的高风亮节。那年,张苍水25岁,凛然正气,投笔从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苍水倡议勤王,井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苍水和钱肃乐一同起义后,取得节节胜利。张苍水与岳飞、于谦同被后人尊誉为“西湖三杰”。2005年4月,张苍水故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0
俞国玉一县学街,是甬城最古色古香的一条街。短短一条老街,东起开明街,西至镇明路,仝长540余米,宽约11米,以城隍庙为穿越古今的灵魂轴心,县学街就像穿越古今的时光通道,沿着这条千年历史的老街悄然行走,细细体会,细细琢磨,仿佛明州府从古代到如今的社会缩影和世事变迁都一一从眼前掠过。明州子城的范围不大,却是州治的中心。三城隍庙穿越古今,能保存下来,源于古代和现代社会都需要的一个纽带:商业。......
2023-11-20
阵阵书香在学校操场的上空回荡,飘过葱郁的矮树林,穿越青蔓葳蕤的县学社区围墙,若隐若现地游弋在一条名日“念书巷”的小巷子,直至细音缕缕声渐息。趁着晨色,探寻漫步于浓萌遮蔽的县学社区云石小区,这才发现念书巷仅是一条长不足百米,被绿化带环绕的解除小径,巷子深处隐约可见二三老者正在凉亭读报聊天,氤氲祥和、恬淡、宁静的气氛。......
2023-11-20
今天,且将目光投向“大沙泥街”——这条宁波最为古老的街道,看它如何由沙而来,又随沙散去.天封塔地处奉化江西岸,今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塔明暗十三层,高51.5米,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封塔的窗户隔层而设,那没窗的就成为暗层。天封塔鹤立鸡群的风光不再。......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