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燕萍仓基街,顾名思义,是因为原是仓库的地基。仓基街虽然不很长,但地理位置很独特。仓基街最有名的家族是经常为人称道的“仓基陈氏”,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如雷贯耳的直臣,他叫陈禾。清代同治十二年,举人陈愈守在仓基街创设翰香家塾,即取“文翰振其书香”的意思。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家塾从此迎来了书声琅琅的景象。随着时代的改进,翰香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从办学初至今日,依然书声琅琅,人才济济。......
2023-11-20
张大健
张苍水故居坐落干宁波市海曙区苍水街194号。街名的由来,是源干纪念明朝民族英雄张苍水的高风亮节。
张苍水(1620 -1664),名煌言,字玄箸,明末浙江邮县(今宁波)人,苍水是他的号,以号行世。他出身官宦书香世家,少年时,勤苦练文习武,为人刚毅不阿,有报国济民之志。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次年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或仓皇出逃,或策划献城投降。那年,张苍水25岁,凛然正气,投笔从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苍水倡议勤王,井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张苍水和钱肃乐一同起义后,取得节节胜利。康熙三年闽战一役失利,隐居南田悬岙岛,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慷慨就义。和文天祥一样,张苍水也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典范。他的英雄事迹在老一辈宁波人中几乎家喻户晓,甚至带有传奇色彩。
东西走向的苍水街不宽不长,东通中山东路,西至秀水街,中与开明街、解放北路相交。全长1345米,宽处6米,窄处仅2米。《邮县通志》载:“苍水街,旧名贡院桥、甘溪头、后市、彩章衡、道后、宪墙衙。”道后、宪墙衢为街的西段,清时为宁绍台道署宪台院墙之后。
我小时候,这条街一点也不热闹,绝不像今天,车来人往,熙熙攘攘。那时的街道,夏季晨曦中,冷冷清清;冬日斜阳下,落落寞寞,只有那街上的名叫“红旅”的幼儿园和记不起校名的小学放学时,才显得生机蓬勃。坐落于苍水街的张苍水故居离旧时孔庙府学(原址在今中山广场)不远,所以正门后面的门额上有砖雕“近圣人居”四个阳文大字,字体端庄而又苍劲飘逸,从右至左,分别刻在四块大方砖上,四块横向而排的大方砖的外围,再饰以厚近的砖框,美而庄重。
张苍水故居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Cangshui
我小时候,张苍水故居大门口所设的石鼓、旗杆.照壁都不很起眼了.那时候,同城的永寿巷、尚书街、旗杆巷的石鼓、旗杆.照壁都很起眼呢,甚至还有石雕的高大牌楼。这令当年走在苍水街的行人,对张苍水故居不是特别的瞩目,因为朝街的高高的砖墙,斑驳陆离,砖墙上的破瓦,参参差差,墙门内又没有高大巍峨的马头风火墙与大门相映,所以与甬城好多大户人家的豪宅相去甚远;但我年轻时就注意到了张苍水故居朝街的大门比别的大墙门的正门往北退了近两米,使此处的苍水街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清楚地记得,故居内以雨道为纵轴线,有台门、仪门以及相对称的厢房。但是明朝建筑毕竟历经沧桑,规模庞大的建筑风格只是依稀可辨,仅三合院和张苍水的书房保存完好,由张氏后裔和其他居民居住。1982年12月,张氏故居被列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张苍水故居不仅是名人故居,还是匠心独具、古朴典雅的、颇具江南风格的老墙门。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主体建筑不高,尤其是二楼,低矮得很,与我家老宅永寿巷的大墙门二楼的高大不能相提并论。好在张苍水故居的主体建筑都有前后走廊,主楼两侧设置弄堂。这样的布局,便于行走而不妨碍室内人的休憩,也利于夏季通风纳凉。我有个同学,小时候就住在那里,那里的居民盛夏不用电扇:藤椅竹榻,或放于走廊,或摊干弄堂,尽情享受过堂风的凉爽。别出心裁的还有整个大墙门的每一幢建筑均设置间隔墙,各自天地一方,却又互相连通,令人感到空间的充实而亦有情趣。
记忆犹新的是张苍水故居的书房。
书房在张苍水故居大墙门的西边,要进入书房不是太容易,因为那里相对独立,有防火墙相隔,要进去得穿过一门。这门令年少的我十分好奇:两扇门板上钉着三四十公分宽的方形砖块,每扇横两块直八块,四角都有钉子钉住,只是下部的砖块破落了好几块,裸露出破破的厚厚木板。这门常关着,里面住着张苍水的一个后裔。听我同学的爷爷说,这个大墙门里只有砖门里面的房子质量保持得最好。有一天,这砖木结构的门有一扇开着,我就进去了,只见有一保存完好的单糖硬山顶结构的建筑,这就是张宅的书房?当年张苍水就在此读书?四周।价悄悄的,我肃然起敬!生怕打扰了先贤之英灵在故居读书,又静悄悄地退出。张苍水故居修茸之前,我特去瞻仰,那书房已是人去房空,破败不堪了。及近又去了几次,那通书房的砖木结构的门是原物,只是门下部的砖已补旧如旧了。遗憾的是原先张苍水故居的东面有与西面书房相对称的五间同样结构的房子,不知何故,在修建中山广场时连同故居南面的其他建筑被拆掉了。
以前,我陪外地朋友去看张苍水故居,总是事先介绍背景,进入故居后便缄口不言。因为我觉得面对结构别致、素砖素瓦、青石铺地,又间有花草树木的故居,除了欣赏建筑美,更有英雄豪气在我胸中激荡。与友人彼此默默无语中,我仿佛看到了张苍水文武双全,义勇过人:16岁补诸生,校射三发三中,令学使奇之,22岁中举人.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雄风:清兵渡浙,他急驰归家与父母妻儿决别,到舟山追随鲁王,后与郑成功部会师天台。公元1659年,联兵北伐,从崇明直破瓜州、镇江,最后包围南京。张苍水又两进安徽,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连克徽州*宁国.太平、池州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从清朝手中收复了大片失地,威震东南各省。郑成功兵败南京后,张苍水孤军奋战,历尽千辛万苦,威武不屈,直至血洒杭州官巷口,丹心可照汗青。(www.chuimin.cn)
我去杭州拜谒葬于南屏山下岳飞和于谦两墓中间的张苍水墓时,深深地为宁波出了张苍水这位忠勇昭日月的人物而自豪、而感动、而惊叹!张苍水与岳飞、于谦同被后人尊誉为“西湖三杰”。
张苍水就义后,家乡百姓为纪念他,在县学街建起了“钱(肃乐)张(煌言)二公祠”(今已废);1936年改建贡院桥一带马路时,把张苍水故居前面的一条街命名为“苍水街”。其实,青山埋张苍水忠骨的112年后,连清乾隆皇帝也被张苍水的忠烈所感动。因为清史清楚地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蜴张苍水谥号“忠烈”。这固然有执政者收买人心之意,但我宁愿相信乾隆作为一代英君,是会被张苍水的忠烈所感动的。
1998年,该地辟建中山广场,张苍水故居也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复原如旧,供后人瞻仰,《人民日报》还专门报道了此事。2005年4月,张苍水故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在中山广场西南角的绿树掩映中,人们可见一组青砖熊瓦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修复后的张苍水故居。走近看,大门左面的墙上分别挂着“宁波市海曙区文物管理所”等三块直形牌匾;右面则分别挂着“张苍水故居”、“宁波市十大名人故居”等四块横形大铜牌。钉于四块大铜牌之上的一块小铜牌“苍水街194号”尤为醒目。
修复后的张苍水故居,占地166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36平方米,基本保留原貌: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中间三间二弄,左右五间三弄,俯瞰的话,总体呈“H”型。现在的大门仍是整体建筑的中轴线。左右厢房用防火墙及砖式门楼构成前明堂后天井的布局,前明堂中央的一尊气宇轩昂身着戎装手握剑柄的张苍水铜像是修葺后新置的;而站在明堂正中朝南看门楼背面,砖雕“近圣人居”四个阳文大字是纯粹的原物。
明堂的东、西、北三面,由古朴的正屋和厢房围着,正屋的前后檐廊与东西厢房相通,游人可从东或从西到达厢房后面的檐廊。东西厢房的前檐廊与正屋的两弄相连,直通北面的后天井。而东西厢房的南端又各有一弄,连接厢房的前后檐廊,与我年轻时的记忆基本吻合。现在的正屋和厢房开辟了“张苍水史迹陈列”,用展板的形式介绍了张苍水英勇的一生。
从正屋前廊向左,穿过西厢房,现在是一个清静雅致的小花园。小花园中间植三株高大的桂花树,北侧靠砖墙有两尊铜铸坐像,西为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东为明末清初浙东学派领袖黄宗羲;西侧靠墙安置一铜铸王安石立像。花园中还有一块大石碑,上面的文字是《重修张苍水故居碑记》,碑记系宁波文史界前辈周冠明先生撰文,宁波书法家曾厚德先生篆额并书丹。
进入书房,只觉得时光没有蚀动书房的风雅,与我儿时记忆中的一样:五开间的单檐硬山顶结构,两边山墙上各有五节不张扬的马头墙。书房中间三开间通厅,青古板地面,左右两梢间均为搁板、地板。花格门窗均为原物,隔扇上均有人物,雕刻精致,线条流畅。四周静寂可人,令我想到张苍水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位吞吐江海、寄情的律的卓越诗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传世的诗文集《冰槎集》、《奇零草》、《采微吟》、《北征录》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战斗性,荡漾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书房出来,见书房前天井的中间有一古井,水不涸,就像张苍水精神不死一样。实际上,张苍水故居原来的规模比现在还大,因为从大门进入,穿正屋前廊向东,穿过东厢房的小弄,本来也可看到与西边书房相对称的五开间单檐硬山顶结构的房屋,可惜没有保留下来。
张苍水故居前,现在是大批草木,已无街可言了,但东南面贯穿解放北路的那条街至今仍叫苍水街,井将继续叫下去,因为,张苍水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气节将会永恒。
链接:苍水街,原有地名贡院桥、甘溪头、后市、彩章衕、道后、宪墙衕等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马路改建时,将原几条小街小弄连接、拓宽,因该地有张苍水故居而定名为苍水街。该地块现已改建成中山广场。周围还有张苍水故居、孔庙(孔学)遗迹、宁波总商会史迹等。
张苍水故居内景 Inner Scenes of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Cangshui
有关甬城街巷的文章
裘燕萍仓基街,顾名思义,是因为原是仓库的地基。仓基街虽然不很长,但地理位置很独特。仓基街最有名的家族是经常为人称道的“仓基陈氏”,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如雷贯耳的直臣,他叫陈禾。清代同治十二年,举人陈愈守在仓基街创设翰香家塾,即取“文翰振其书香”的意思。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家塾从此迎来了书声琅琅的景象。随着时代的改进,翰香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从办学初至今日,依然书声琅琅,人才济济。......
2023-11-20
午后的日光,静静的,暧暖的,懒懒的,醺醺的,就像脚下的这条老街——偃月街。偃月街北起中山西路,南至柳汀街,东临月湖,西接拗花巷、中营巷、马衙街、书院巷。相比前后两条大街,偃月街少了一分繁忙和喧嚣,多了一分闲适和古韵。在偃月街的西侧,月湖人家的灰墙黛瓦错落有致,青石小弄曲径通幽。偃月街始于何时?......
2023-11-20
而西北厢的广仁街,隐藏于老城深处,倘不是地道的老宁波人,恐怕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方位。据称故事发生地就在广仁街,说是南宋初肇,金兵南侵,高宗赵构出逃至明州,随从走散,赵构只身逃到城西北的广仁街一带,幸得当地一位老妪相救,躲过金兵追捕。来访多位世居于此的老人,他们记忆中的广仁街,或是他们父祖辈口耳相传的广仁街是属于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坐落于广仁街西端的白衣寺无疑是这条小小街巷中最重要的历史遗存。......
2023-11-20
在宁波二中与天一阁之间的月湖历史街区的街弄里巷间,有一条名日桂井的小街。据《鄞县通志》载:“桂井街,旧名大巷衙。”以有桂井古迹得名。据文保专家介绍,全祖望除了短暂地有过到外地为官、教书的经历外,可以说,他的生命轨迹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月湖西岸桂井街附近的这块区域。昔日的徐时栋故居,也就是他读书和藏书的地方,又名“烟屿楼”,现在早已历尽沧桑,却依然屹立于月湖西岸共青路79号,这是一座前后二进五开间楼房。......
2023-11-20
俞国玉一县学街,是甬城最古色古香的一条街。短短一条老街,东起开明街,西至镇明路,仝长540余米,宽约11米,以城隍庙为穿越古今的灵魂轴心,县学街就像穿越古今的时光通道,沿着这条千年历史的老街悄然行走,细细体会,细细琢磨,仿佛明州府从古代到如今的社会缩影和世事变迁都一一从眼前掠过。明州子城的范围不大,却是州治的中心。三城隍庙穿越古今,能保存下来,源于古代和现代社会都需要的一个纽带:商业。......
2023-11-20
今天,且将目光投向“大沙泥街”——这条宁波最为古老的街道,看它如何由沙而来,又随沙散去.天封塔地处奉化江西岸,今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塔明暗十三层,高51.5米,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封塔的窗户隔层而设,那没窗的就成为暗层。天封塔鹤立鸡群的风光不再。......
2023-11-20
明天顺二年,确定“雨水桥里”的“南塾墟”逢三逢八为市集,称之为“长春门外南廊市”,俗称“三市”,是当时城内最繁华的集市,并一直延续至今。据198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经甬水桥下通过的年客运6000人次,货运60万吨,每天至少有40个航船班从甬水桥下通过。如果把甬水桥视为这街这水的中央坐标,那么启文桥就是一个末尾坐标。2003年,此宅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11-20
落户之地,便是白云街道。白云街道办公楼前,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白云街,东起“蓝天”,西止“丽园”,中间枕着环城西路和民丰街,全长仅850米。经实地走访勘查,未出意料,白云街正是借白云庄之名以命的。溜达在白云街上,逛过“丽园馨都”,即临“柳汀春晓”。明末户部主事万泰之第五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被世人称为“白云先生”。然白云庄之基础,要上溯至明初万氏始祖万斌。白云街Baiyun Street是时,万家已无男人,万氏几断香火。......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