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关认识的可能性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如何能够确信自己与自在的事物一致,如何能够“切中”这些事物?可以看出,对认识之可能性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西方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交接点,因而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可以说,绕开这个问题,绝无可能对现代哲学有深入准确的把握。......
2023-11-20
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学派争论所围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知识,特别是那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归根到底是来自于感性经验,还是来自于思维本身。一般来说,我们关于事物的知识总是具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具有感性的、经验的内容,另一方面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形式。例如,当我们感受到“太阳晒”,又感受到“石头热”的时候,我们会说:“由于太阳晒,所以石头热”,也就是确认在太阳晒和石头热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问题是,你在感觉中可以感受到太阳晒,也可以感受到石头热,但作为把“太阳晒”和“石头热”结合起来的因果联系却不是你在感觉中可以感受到的。因果联系是一个普遍的、必然的命题,如果它来自经验,何以证明它的普遍性、必然性?如果它没有出现在你的感觉中,那么它来自何方呢?如果在我们的知识中包含着不是来自经验的成分,那么我们的知识是对经验对象的客观把握吗?进一步说,我们到底能不能客观地把握经验对象?这就是所谓认识的可能性问题。
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是人对自身认知能力的一次反思。这个问题的提出,体现出哲学认识论与科学认识论的区别。在科学认识中,作为认识对象的感性世界和感性对象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感知、认识到这个感性世界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对象本身的知识。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科学家毫不怀疑认识的可能性。但哲学作为一种“反思”却从一开始就要求对这些“毋庸置疑”的东西提出质疑。在人的意识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感性世界?人们的认识能否切中这些客观存在?我们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否说是对客观世界、客观对象自身的把握?等等。对这样的问题的各种回应可以大体被归纳为两条不同的路径,其一为独断论(Dogmatism),它肯定人的认识能力,相信人的智慧终究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身”的真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其二为怀疑论(Scepticism),始终对于人的认识能力抱有质疑态度,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达到对所谓“事物本身”的认识,认为在人的主观能力与作为客观对象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鸿沟。(www.chuimin.cn)
有关哲学概论的文章
而有关认识的可能性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如何能够确信自己与自在的事物一致,如何能够“切中”这些事物?可以看出,对认识之可能性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西方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交接点,因而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可以说,绕开这个问题,绝无可能对现代哲学有深入准确的把握。......
2023-11-20
基督教神学对于道德信念的神学论证,不只是颂扬上帝的至善本质,这对神学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还从人的“原罪”本性出发,论证信仰上帝和皈依宗教的必要性。这就是以“原罪论”为核心的一整套道德观念。道德权威性的神学论证通过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得到了确认。总之,道德权威性的神学论证就在于把“神”或“上帝”视为道德的终极根据,认为只有通过信仰神或上帝,才能真正获得道德的力量。......
2023-11-20
在这里,我们以“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为题,从美学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真、善、美的关系。它表现为心灵的美、行为的美、人格的美和社会的美。因此,美育和德育自然地就是相通的,在人格的自我塑造上相辅相成。......
2023-11-20
所谓“高度抽象”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哲学家沉湎于“纯思”的自我陶醉,而是人类理性担当文明守护者的方式。哲学不是向人们宣布真理的地方,而是人们探索真理的地方。只有那种自认为把握了绝对真理,并强迫人们去接受这种“真理”的哲学,才是欺世盗名的伪哲学,它给文明带来的不是生机勃勃的活力,而是一种足以毁灭一切的死的精神。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文明的守护者,但要能够自觉地承担起这种责任,就需要这种哲学精神。......
2023-11-20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起之于对世界的追问。这些神话传说固然是“不经之谈”,但它们却体现出古代先民对世界和人本身的认知和理解。这种界说作为科学假说,固然不是终极的,而是有待于进一步确证、进一步发展的,但它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基本上排除了用超自然力量来解释世界起源和人类起源的种种不经之谈,是我们至今唯一可以信赖的答案。......
2023-11-20
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具有独断论的特征,不是说早期的自然哲学家有着十分清醒的独断论意识,而是说他们从来就不怀疑人的理性有能力把握那些作为世界的“本原”、“始基”或“本质”的真理。......
2023-11-20
哲学的这种自我批判既表现为不同哲学派别、思潮之间的相互论战,也表现为哲学家或某一哲学派别、思潮对自身理论的批判。当然,哲学的自我批判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哲学自身的发展。哲学的自我批判也就是思想前提批判,这种批判,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环节和动力。......
2023-11-20
在古埃及人那里,用表示“好的”、“优良的”的词来表示“美”的内涵。当然,这最初的追求往往是同生活的功用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正因为早在原始人的生活中“美”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精神感受,并指引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活动,因而它和“真”与“善”一样很早就进入到哲学家的理性思索中,由此开始了哲学的美学历程。......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