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哲学概论:智慧之学第一课

哲学概论:智慧之学第一课

【摘要】:也就是说,在古希腊文化中,哲学既是“智慧”,也是对智慧的一种态度。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研究哲学就是摆脱无知,追求智慧。”根据对“哲”的这种解释,19世纪,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日本著名哲学家西周首次用汉语“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即认为哲学是一种使人热爱智慧、增进智慧的学问。那么,怎样理解“哲学”之为“智慧之学”呢?

我们首先可以说,哲学是一门人类最古老的学问。在英语中,“哲学”一词是“philosophy”,它源于希腊文“φιλοσόφια”,用拉丁文表示,则由“philein”(爱)和“sophia”(智慧)两个词根构成,其意为“爱智慧”。也就是说,在古希腊文化中,哲学既是“智慧”,也是对智慧的一种态度。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研究哲学就是摆脱无知,追求智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哲学”这样一种单独的学科门类,文、史、哲是不分家的。但是在中国话语系统中,对“哲”字的解释,与西方人对“philosophy”一词的解释大致相同。如《尔雅》中解释:“哲,智也”,也就是说,“哲”就是“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就被称为“哲人”,如《尚书·皋陶谟》中说:“知人则哲”,再如唐代名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根据对“哲”的这种解释,19世纪,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日本著名哲学家西周首次用汉语“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即认为哲学是一种使人热爱智慧、增进智慧的学问。之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又将这一翻译词引回中国,并沿用至今。

那么,怎样理解“哲学”之为“智慧之学”呢?这当然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智慧”。通常人们会认为,知识丰富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但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一位叫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1]的哲学家认为,博学不等于智慧,“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驾驭一切的思想”。那么“驾驭一切的思想”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先看一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2]对“智慧”的解释。他对智慧的解释就包含着对“哲学”本身的解释,或者说他把哲学和智慧看成是同一个东西。(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