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哲学概论:思维指引生活

哲学概论:思维指引生活

【摘要】:生活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因而人们面向具体生活内容的思考也是丰富多样的。第一个问题涉及我们对做事情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因而可称之为“价值之思”或“意义之思”。由此可见,对于人的活动或生活来说,“价值之思”和“方法之思”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哲学就是关于“思”的学问。

理解哲学莫过于首先理解哲学和生活的关系。所谓生活,就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即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活首先意味着我们要做很多事情,不做任何事情人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生活。动物在其生命历程中当然也要做很多事情,因此动物也有自己的生活。那么,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基本的区别呢?区别只在于一点,人不仅要“做”(doing),而且要“思”(thinking)。动物则只“做”不“思”,亦即它只是按照自己的生物本能去应对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并不思考自己的活动,至少不能像人那样凭借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人则不同,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做”是与“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做事之前,还是做事之后,都要思。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人的生活实践不能无“思”,那么“思”什么呢?生活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因而人们面向具体生活内容的思考也是丰富多样的。然而,概括起来说,无论人们做什么事情,都必然要从两个基本方面进行思考:其一,“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其二,“我怎样做这件事情?”第一个问题涉及我们对做事情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因而可称之为“价值之思”或“意义之思”。毫无疑问,任何人,除非被迫和无意,绝不会做自己认为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事情。欲做其事,必先确定其意义。第二个问题涉及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可称之为“方法之思”或“手段之思”。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做事情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恰当的手段,那么无论所做之事多么有意义,也是终究不能成功的。由此可见,对于人的活动或生活来说,“价值之思”和“方法之思”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无论是“价值之思”还是“方法之思”,只要我们思考,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我们的思索引向深处。例如,当我们在确定做某件事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就自然会对“什么是有意义”或“什么是有价值”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标准或尺度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就很难对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进行明确的判断,从而陷入苦恼和困惑。再如,当我们去思考如何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就自然会在各种可能的方法中进行选择,由此引发我们对“什么方法是正确的方法”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发我们对“方法”本身的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对于方法,特别是正确的方法,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我们就很难在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恰当问题上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同样会使我们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这样的思考,往往会使我们超出对思考的具体内容或对象的理解而转向对我们在思考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出我们做事情的意义,但当我们对同一事物美与不美的判断发生分歧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争论中转而追问“美本身”即“美”的概念是什么,或者说怎样给“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www.chuimin.cn)

我们的思考越是向深处追索,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无论是对价值之思的理论思考,还是对方法之思的理论思考,都会使我们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对价值、意义、方法等等的理解充满歧义,如果不对之做出深入的理论辨析,就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无论我们的思考面对多少问题,我们总能发现,我们的思考不仅指向思考的具体的经验内容,而且指向了思考本身,也就是把我们的思考本身作为对象加以思考。这正是哲学事业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即对思考的思考或“反思”,表现为对思想的反复追问,对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的反复追问。哲学就是关于“思”的学问。对价值之思的“思”,会使我们去追问人性、人生、人的社会生活的本性,追问人的存在的崇高价值和尊严,这个追问或反思就构成了哲学的价值论,它包括人性论、人生论、道德论、审美论等等。对方法之思的“思”,则会使我们反复追问,正确的方法是否来自于对事物本性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思维是否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本性,我们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又是如何产生的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这个方面的追问或反思,就构成了哲学的认识论,它包括了知识论、方法论等等。最后,当我们试图把价值之思和方法之思统合起来,为我们的思考确立统一的、最终的依据时,或者,当我们怀疑我们的思维是否能够真的获得这种统一的、最终的根据时,我们的思考就会达至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领域,这就是哲学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