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北宋初年僧人赞寧撰写《宋高僧传》,却题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无疑是考虑到武周取代李唐时期,法藏在神都洛阳从事政治和宗教活动,并在武则天的直接支持下创立了华严宗。武则天称帝后,命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讲解新译《华严经》。关于法藏在洛阳的政治活动,崔传记载了两件事。形势稳定后,中宗赏功,让法藏荣升三品。法藏在洛阳的宗教活动,是他的本色,主要表现为翻译并研究佛经,以及进行佛教的宣传教育活动。......
2024-07-03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其实际创宗人是唐代著名僧人法藏(643—712)。法藏俗家姓康,字贤首,祖籍西域康居,后来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法藏曾经参与玄奘所主持的佛经翻译工作。玄奘所创立的唯识宗认为,众生身处其中的世界由其阿赖耶识所变现,而阿赖耶识是染污的心。唯识宗又认为,一阐提人的阿赖耶识中没有无漏种子,也就没有佛性,因此主张“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指作恶多端不具善根之人。由于在诸多问题上同玄奘的意见不一致,法藏便退出译经场,并且自己建立起了华严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教典,法藏曾经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受到了武则天的赞赏和宠信,武则天还封他为“贤首大师”。后来,法藏又给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授戒,从而得到了帝王师的地位。法藏的三传弟子澄观(738—839),被唐德宗赐号为“清凉法师”,唐宪宗加号“清凉国师”,受命主持全国佛教。总之,法藏所创立的华严宗,得到了王公贵族的大力支持。法藏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华严义海百门》《华严金师子章》《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旨归》等。
华严宗把自己这一派的教义称之为“圆教”,把中国佛教其他派别和印度佛教判定为“偏教”。所谓“圆教”,就是说,华严宗自认为它的教义是最圆满的,调和了佛教经典中的各种矛盾。华严宗认为,物质世界是虚幻的,但佛性是真实的;事物是假的,但真如本体是真的。为了论证佛性是真实的,真如是世界的本体,他们着重讨论了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一整套佛教学说。
一、四法界说
关于对世界的看法,华严宗提出了四法界说,所谓四法界,就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法指一切事物,界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从形而下的现象的层面来看,界是分界之意;从形而上的本体的层面来看,界是性质之意。总之,前一个层面的法界指千差万别的事物现象,后一个层面的法界指法性真如。所谓“事法界”,指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所谓“理法界”,指清净的本体世界;事法界同理法界相互包容而没有妨碍,这叫作“理事无碍法界”;各种事物彼此之间都相互包容而没有妨碍,这叫作“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认为,四法界不仅体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关系,而且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四种精神境界。详言之,由观现象——事法界到观本体——理法界,再到观现象与本体的关系统一而无矛盾——理事无碍法界,最后在综合本体与现象统一的基础上,以本体的同一,观照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和谐、统一——事事无碍法界,其中,事法界是凡夫境界,后三种境界则超凡入圣,且一层比一层高,“事事无碍”是最高境界。
华严宗把一般人所认为的物质世界称作“事法界”,即现象世界,同时华严宗又在现象世界之外建构了一个精神性的本体世界——“理法界”,他们用这个本体世界来回答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华严宗认为,千差万别的现象世界统一于本体世界。理法界的“理”指自性空、真空。华严宗又将本体世界或理法界称作“佛性”、“如来藏”、“自性清净圆明体”(《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真心”、“净心”、“本心”。如法藏的四传弟子宗密说:“理法界也,原其实体,但是本心。”(《注华严法界观门》)这说明,华严宗所谓“理法界”是一种精神本体。在华严宗看来,这个本体不仅存在于众生心中,是众生成佛的根据,而且也贯穿于其他一切事物之中。对此,澄观解释说:“理法名界,界即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华严法界玄境》)这里所谓“同一性”也就是事物的共同本体,“理法界”就是这样的“同一性”,它一方面存在于众生心中,另一方面又幻化为万事万物,是万事万物的最终依据。不过,与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不同,华严宗虽然也认为有情众生与无情识的草木瓦石等万物都贯穿着真如本体,但又主张,只有众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即佛性,而无情识的草木瓦石等万物只具有真如本体的理性,即法性——空。换言之,草木瓦石只能在缘起性空这一点上体现真如本体,而不能像有情众生那样具有成佛的可能性。
华严宗所提出的“理事无碍”命题,其实是在讨论本体与现象两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割裂的,实际上,现象世界依赖于本体世界而存在,本体世界内在于现象世界之中,这就好像波浪与水的关系。具体言之,有各种水波,但是所有水波都由水所构成,水在水波中,水波在水中。法藏把这种关系叫作“事彻于理”或“理彻于事”(《大乘起信论义记》)。法藏在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时,还曾经拿镇纸用的金狮子打比方,从而对本体与现象的密切关系,做了一种通俗的解释。他认为,世界就好比用金子做成的狮子,金子是本体,狮子的形象是现象,没有金子就不会有金狮子,金子就存在于金狮子之中。华严宗还认为,现象世界没有自身本质的规定性,一切事物都是各种条件集合而成的,都是缘起,因而是虚幻的,只有本体世界才是真实的。法藏又以金狮子打比方说,金狮子是工匠用金子造成的,金子是金狮子的“因”,工匠则是金狮子的“缘”,狮子的形象是缘合而成的,是有生灭的,但是金子这种材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由此,法藏得出结论说:“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华严金师子章》)所谓“师子不有”,不是说狮子的形象不存在,而是说它的形象是虚幻的假象。但是,这种狮子的幻相是用金子做成的,而金子却不是虚幻的。金狮子的形象和金子本身,一个是虚妄的,一个是真实的,但是,狮子的幻相并不妨碍金子的材质是真的,金子的材质也不会妨碍狮子的形象是虚妄的。在这个比喻中,金子相当于理,狮子的形象相当于事,这就说明了“理事无碍”。华严宗认为,他们的这种说法,既论证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又论证了本体世界的真实,因而是最圆满的。(www.chuimin.cn)
华严宗的“事事无碍”学说认为,既然万事万物都是本体所显现的现象,每一个现象又都包含着本体,所以,各种现象彼此之间也就相互包容、“圆融无碍”。法藏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义海百门》)。在这里,“一”指本体,“一切”指各种复杂的现象。还是拿金狮子来说,狮子的形象包括了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毛发等,这是“一切”,但它们都是金子的,这是“一”,从它们都是金子这方面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毛发没有差别,这是“一即一切”。由于一切事物的本体都一样,法藏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个别的东西就是一切东西,一切东西又是每一个个别的东西。比如金狮子,它的眼睛、耳朵等都是金子的,所以可以说“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华严金师子章》),同时,也可以说,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都是狮子的眼睛。因为一切事物的本体都一样,法藏又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个个别的东西包括了一切东西,而且还包括了每一个个别的东西所包括的一切东西。比如金狮子,它的每一根毛发中都含有金狮子,而且每一根毛发中又都有无数的金狮子。因此,华严宗认为,大的东西固然能够容纳小的东西,小的东西也能够容纳大的东西,这就像巨大的须弥山可以被纳入细小的草芥,海水也可以被纳入毛孔,各种事物彼此包容,这就叫作“事事无碍”。
为了说明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华严宗又对“一”和“多”的关系做了论证。他们认为,没有一,也就没有多,没有多,一也不能成为一,多是一中的多,一是多中的一,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包括了多,多也包括了一,这就叫作“一多相容不同门”(《华严五教章》)。华严宗还从时间的角度,对“事事无碍”的境界做了论证,他们主张“三世一时”。所谓“三世一时”,意思是,“一念”就是“三世”,“三世”就是“一念”。换言之,在一刹那中,就包容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法藏还试图形象地说明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他用十面镜子,放置在上下和四面八方,使镜子面面相对,在十面镜子中间放一尊佛像,再拿火光一照,这时,每一面镜子中不仅会有对面镜子中的佛像的影子,而且还有对面镜子中影子的影子,影子层层叠叠没有穷尽,这就叫作“华严无尽藏”;“事事无碍”就像这相互包含的影子。华严宗认为,这“华严无尽藏”——“事事无碍”是理解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
二、余论
华严宗讲“事事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并不否认现象之间存在着表面上的差别。不过,华严宗认为,现象之间的差别是意识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消解的。一切现象都是“自心变起”“从心所生”,如果心量广大,看山时就会生出高大宽广的山的形象,如果心量狭小,看尘土时就会生出尘土窄小的景象,他们的结论是“一切法皆唯心现,别无自体。是故大小随心回转,即入无碍。”(《华严经旨归》)就是说,事物的大小并非由事物自身决定,而是随着人心转移,只要人心明澈,觉悟了真理,那么人就可以了解事物原来彼此相容无碍的真相。
华严宗讲的真如本体、佛性、如来藏等也并非实体,并不违背“诸法无我”的三法印,《楞严经》里明确说如来藏“无我”(《楞严经》卷二),意谓如来藏仍然是非实体性的,只不过,对于现象界的事物,人们可以从缘起的角度说明其非实体性——空,而本体界的如来藏却是“非因非缘”(《楞严经》卷二)、不可思议的。
有关简明中国哲学教程的文章
然而北宋初年僧人赞寧撰写《宋高僧传》,却题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无疑是考虑到武周取代李唐时期,法藏在神都洛阳从事政治和宗教活动,并在武则天的直接支持下创立了华严宗。武则天称帝后,命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讲解新译《华严经》。关于法藏在洛阳的政治活动,崔传记载了两件事。形势稳定后,中宗赏功,让法藏荣升三品。法藏在洛阳的宗教活动,是他的本色,主要表现为翻译并研究佛经,以及进行佛教的宣传教育活动。......
2024-07-03
15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尼古拉哥白尼是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根据观测研究,开始对盛行于欧洲已一千年之久的“地球中心说”产生了怀疑。哥白尼在观测天象《天体运行论》是一部系统地、全面地阐明“日心说”的伟大著作。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强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家,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4-01-24
一八八五年后并控制了海军事务衙门,购买军舰,成立北洋海军。所有这一切在技术和原料方面都依赖外国,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他们所掌握的北洋海军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北洋大学就是适应这一需要在天津原博文书院旧址成立的。博文书院是早在一八八六年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和津海关道周馥商妥成立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于一九四六年一月,经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准予恢复北洋大学。......
2023-10-08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是法藏20卷巨作的总纲,在这一卷中,法藏分十门总体论述《华严经》要旨和自己的经典解释学原则。对此,法藏并未予以评析。法藏说“谓一切诸法悉为教体”。这是主要就《华严》的理事关系所阐发的思想,即使是世间的有为法,无论兴福还是其他,都是和华严的修行密切相关,所以也可以称为“教体”。......
2023-11-30
在2018年12月第三届大艺至臻颁奖典礼上,正式发起成立“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邀请辽宁省内14所本科、高职高专高校加入“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共同成为“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的发起单位、合作成员单位”。“大艺至臻创新合作组织”秘书处设在大连艺术学院,相关工作由大连艺术学院负责与成员单位协商确定。......
2023-08-26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所制定和公布的法律条文越来越繁。其目的在于保护统治阶级利益,是十分明显的。这类律文实质上是官府统治上需要的各种规章制度。所有这类作为规章制度的《秦律》,都是加强对农民、工匠、刑徒、奴隶的统治的,但是为了确保这些规章制度的推行,着重对于负责执行的下级官吏的考核和奖惩。当时法令的颁布有一套例行的制度。......
2023-08-29
当时江南工商各业的内部救助设施较为普遍,地方慈善机构也渐见增加,设施增多。作为商帮,其地域性商业组织的特色在慈善设施上得到了最形象的反映。徽州商帮的内部救助、善后措置,不独有利于增加徽商团体的向心力和竞争力,客观上也有助于江南地方秩序的稳定,减轻江南地方和官府的社会保障压力。立即批示,阻挠者不敢违反。......
2023-10-16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除了出现后秦、后燕、后凉、西秦等几个政权外,还兴起了一个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代国的大臣为了保存拓跋部的血脉,骗过苻坚,让代王的后代拓跋珪逃过了劫难。拓跋珪自幼聪明能干。拓跋珪为了扩大北魏地盘,发动了一连串战争。拓跋珪不但善于打仗,还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到他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即位的时候,北魏终于灭掉了十六国中最后的几个国家,统一了北方。......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