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王室。在这之后,孔子有十四年的生涯在其他各诸侯国之间流亡。由此一来,孔子才成为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命只与贵族统治者有关的思想,从而打破了贵族阶级在沟通天命方面的垄断权,使得每一位注重道德修养的君子都能够直接地面对天命。这样一来,不仅孔子,所有人的挽救世道人心的努力都与天命相统一。......
2023-11-20
本章重点:
1.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之法
2.韩非“皆挟自为心”的人性主张(www.chuimin.cn)
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引发了各国诸侯的治国理念和统治方式的改变。当时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就是适应这样一种改变而发生的。这里所谓法家,既指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如商鞅(约前395—前338)、李斯(约前284—前208),也指倡导变法的理论家如韩非(约前280—前233)。
法家主张以严刑峻法确立君主的极权统治,法家的各种思想学说归根结底都是为君主服务的。法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韩非,他总结前期法家的理论成果,主张实行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之法,由此而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年轻时曾与李斯共同在荀子门下学习,但是韩非终究没有成为儒家,他仅承袭了荀子思想中尊君、重法的部分。韩非站在韩国国家本位的立场上,面对诸侯争雄、韩国积贫积弱、随时可能被吞并的危险局面,更愿意接受法家的变法图强的思想。韩非才华出众,长于著述,但是口吃,不擅长外交辞令。他曾多次上书韩王,劝谏韩王实行变法,但都没有受到重视。失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下了《五蠹》《孤愤》《显学》等十多万字的著作。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后,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甚至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为了迫使韩非出使秦国,嬴政甚至加快了进攻韩国的速度。不过,韩非到了秦国之后,很快就遭李斯、姚贾陷害,被投入监狱。等到嬴政想要赦免韩非时,韩非已经在李斯等人的胁迫下服毒自杀。韩非一生宣扬法治而死于秦之恶法,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现存的《韩非子》五十五篇多为韩非本人所作,是研究韩非思想的主要材料。
有关简明中国哲学教程的文章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王室。在这之后,孔子有十四年的生涯在其他各诸侯国之间流亡。由此一来,孔子才成为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命只与贵族统治者有关的思想,从而打破了贵族阶级在沟通天命方面的垄断权,使得每一位注重道德修养的君子都能够直接地面对天命。这样一来,不仅孔子,所有人的挽救世道人心的努力都与天命相统一。......
2023-11-20
王阳明的著述中,《传习录》和《大学问》在哲学上比较重要。王阳明的这两次实践,目的都是寻找心与理的结合点。王阳明的这一段神奇的经历,被称作“龙场悟道”。这是王阳明第一次表述他的心即理说。王阳明继承和发挥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见解,他同样否认心外有理。......
2023-11-20
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和以二程兄弟为代表的洛学,后来被统称为“道学”。其中《正蒙》一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张载的哲学思想。张载写《正蒙》的目的,是用儒家的学说批判佛、道两家的思想,并且建立起一个以气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张载所谓“道”是由气的运行、变化而得名的,在张载的哲学里,道常常被用来表述气的运动变化的过程。......
2023-11-20
不过,朱熹一生的成就主要还是在学术方面。朱熹的著作遍及经学、史学和文学等科目,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和《四书章句集注》等几部书中。由于长期在福建讲学,朱熹所建立的学派被后人称为“闽学”。至于朱熹自己,则是继承二程思想的。朱熹大力宣扬儒家道统,认为道学掌握了永恒的、终极的真理。另一方面,朱熹又认为,理与气也不能相杂,即不能相互混杂。......
2023-11-20
慧远的师父是东晋时期最为博学的佛教学者道安。在此基础上,慧远又跟随道安出家,研究佛教理论。慧远用佛教固有的缘起论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当时产生了不少激烈反对佛教的思想家。慧远试图调和佛教理论与世俗观念的冲突。......
2023-11-20
不过,从现有文献来看,庄子与孟子均未提及对方,原因不明。据司马迁所说,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就是说,庄子的思想继承老子,是对老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在精神生命的追求上,庄子进行了大量思考,并且在这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哲学。这一记载不一定真实,但是却折射出庄子的为人同他的学术思想之间保持着一致性。这就反映了庄子的超越世俗、与众不同。在这里,庄子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出世的理想。......
2023-11-20
于是,孟子拜孔子的孙子孔伋的门人为师,学习儒家文化。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他提出了“仁、义、礼、智”的德目体系,并且把仁、义、礼、智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孟子声称,人的本性中就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孟子》是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当时的主要辩论对手是告子。孟子反对告子,主要是因为他对性做了另外的界定。......
2023-11-20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对于儒家、儒学而言,董仲舒有功有过,一方面,董仲舒使儒家获得了独尊的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吸收了法家思想,他的新儒学也引发了儒学的重大转向。在论述君臣、父子、夫妇关系的过程中,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三纲五常思想。......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