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简明中国哲学教程-认知三表方法

简明中国哲学教程-认知三表方法

【摘要】:所以,墨子提出,“言必立仪”。所谓“仪”,就是标准。“三表”有时也被叫作“三法”。“表”是标志或标准之意,“法”也是标准之意。墨子认为,“三表”就是判断言论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

一、“三表”的具体内容

墨子认为,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必须通过检验才能知道,而要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就必须有共同的标准。所以,墨子提出,“言必立仪”。所谓“仪”,就是标准。“言必立仪”就是说,谈论任何问题都要事先确立一个标准。

墨子的标准就是“三表”。“三表”有时也被叫作“三法”。“表”是标志或标准之意,“法”也是标准之意。墨子认为,“三表”就是判断言论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他这样解释“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就是以历史上所记载的古代圣明君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由于这些历史经验往往记载在书籍中,所以,古代的典籍也就常常成为言论是否正确的依据。“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就是以普通百姓耳闻目睹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不过,墨子所指的感觉经验不是个别人的经验,因为个别人的经验有可能掺杂主观成分,因而具有特殊性,墨子所指的感觉经验是多数人的共同经验,他认为,只有多数人的经验才能作为判断真假和有无的标准。与第一表不同的是,第一表属于间接经验,而第二表属于直接经验。在墨子看来,直接经验更加重要、更加真实可靠,而且间接经验也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不过,墨子过于相信直接经验,所以,他才会根据许多人的见鬼经验,而证明了鬼神的存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把某种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它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看它能否给人民带来好处。这一条标准也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它强调任何言论都可以通过实际效果而得到检验,实际效果的验证也是一种直接经验,因此,这一条标准是第二条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二、墨子对“三表”的运用

墨子运用“三表”对时命观念进行了批判。墨子提出,命是不存在的。

他的根据在于,第一,命在历史上不存在。墨子说:“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墨子·非命上》)这就是说,通过观察历史就可以看出,夏朝的暴君桀在管理国家的时候,国家就动乱,而到了商代的明君汤治理天下的时候,天下则太平;商代的末代君主纣王在管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就起来造反,而在周武王治理天下的时候,又天下太平。社会是同样的社会,百姓是同样的百姓,桀、纣管理时,天下就动乱,汤、武管理时,天下就大治。所以,历史的经验证明,天下的治乱安危取决于人事,而与命运无关。

第二,没有人亲眼见过命。墨子说:“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墨子·非命中》)这就是说,人的直接经验证明了,命是不存在的。(www.chuimin.cn)

第三,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人们努力做事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假如相信了一切都由命运安排,相信了所有结果都与自己的行为无关,那么人们就不会再努力了。墨子论证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们之所以努力从政、“不敢怠倦”,是因为他们相信努力会使国家安定,懈怠会使国家混乱;反过来,假如相信了命运,政事就没有人来管了。现在的农夫之所以早出晚归、努力耕作,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辛勤劳动会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反之,假如相信了命运,农夫们就会变得懒惰,那样的话,田地就会荒芜,农夫们自身也会陷入贫困状态。

于是,墨子得出结论说,命不仅在经验上没有根据,而且在实践中也会造成祸害。总之,人不能信命。

思考题:

1.如果不诉诸某种宗教信仰,人类能否做到平等地爱人?

2.你是否认同“三表”就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