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走神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启示

走神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大部分研究调查指向:走神是一种不良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9]塞利 等人指出,走神之所以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对走神的心理结构进行区分。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在行为功能上有差异,有意走神和注意力集中一样,对学业成绩有积极作用;而自发走神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

以往关于不同走神的研究大多是考察作业任务中的走神对当前作业的影响,但还需要在现实生活环境中 (如在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走神中)探讨走神 (包括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最终导致的事件结果是什么。其中,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走神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一个最常见的主题。

大部分研究调查指向:走神是一种不良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例如,沈 (Shen)等人通过对27所中国学校的527位教师的调研发现,走神发生频率处于课堂问题行为(讲话、太活跃、不按要求做作业、不合作、退缩、嘲笑他人、打扰、不依从等)之首,占所有课堂问题行为的57.9%,并且教师认为走神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1]大学课堂中,走神出现的概率为41%,并且随着课堂时间的推进,走神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成绩却越来越差。[2]还有研究发现,那些报告更多走神的学生,课堂笔记内容更少,在随后的考试中成绩也更差。[3]阅读时,走神的出现会阻碍个体对文本信息的编码,降低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而且,个体在阅读较难的文本时,会表现出更多的走神,因此理解这些文本的难度就会更大,个体将取得较差的阅读理解成绩。[4]此外,研究者还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与正常学生相比,学业不良学生在注意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脱离当前任务。[5]

但是,古尔德 (Gold)、安德鲁斯 (Andrews)和米诺 (Minor)在研究中要求学生连续14天记录所有与学校有关的走神体验,却发现每天报告5次或更多走神的学生在学期末有更好的GPA成绩。[6]也有研究者认为,个体在走神时可能会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走神是记忆巩固的一种手段;[7]而且,当个体沉浸在走神目标上时,可能结合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心理模拟,这有助于规划未来。[8]也有不少研究者聚焦于走神的创造性功能,认为走神时有益于产生新颖、创造性的想法,对创造性任务是有积极作用的。[9](www.chuimin.cn)

塞利 (Seli)等人指出,走神之所以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对走神的心理结构进行区分。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在行为功能上有差异,有意走神和注意力集中一样,对学业成绩有积极作用;而自发走神对学业成绩有负向预测作用。塞利 (Seli)等人在理论上从 “起点”(ignition point)和“持续过程” (continuation)两方面细致地区分了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的区别。自发走神出现时 (ignition point)无目的,没有意识或元意识,不受个体控制,相对比较被动,因此自发走神占据当前学习的认知资源,使个体中断或错过学习内容,进而负向影响学业成绩。有意走神出现时 (ignition point),个体有意转移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其伴随着元意识,受个体控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10]

2016年,瓦姆斯 (Wammes)等人首次对154名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两种走神对短期和长期的学业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自发走神对期末成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有意走神对期末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且有意走神负向预测大学生的随堂检测成绩。[11]也有研究发现,只有自发走神对成绩有负向作用,有意走神的作用不显著。[12]这些研究结果虽然说明了两种走神对任务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但与有意走神的行为功能的推测不一致。因此,走神,尤其是有意走神如何影响学业成绩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