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花卉种苗快繁技术引进成功,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花卉种苗快繁技术引进成功,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摘要】: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已引进和吸收此技术,并获得了成功,通过鉴定和验收,在非洲菊、满天星、马蹄莲等种类上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目前准备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总之,花卉种苗大规模的快繁生产需

(一)花卉快繁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快繁技术在花卉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快繁技术在多种花卉上的运用取得成功,特别是在鲜切花的规模化生产上,每年通过组培生产的种苗达几千万株,以满天星、情人草、月季、蝴蝶兰、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孔雀草等为主。对观叶植物特别是一些热带雨林类花卉植物如红掌、红宝石、绿巨人、龟背竹、花叶芋、朱蕉、绿箩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组培生产。球根花卉的组培研究以唐菖蒲和百合比较深入,用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近年彩色马蹄莲的研究和运用有了很大进展,科研院所和花卉公司等在引种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并在种球培养、处理等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已有部分组培种球在生产中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郁金香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以试验研究为主,进行批量生产的报道少见。总的来讲,球根类花卉由于其特殊性,大规模生产较少;盆花的运用以名贵品种及播种后分化严重不能正常收种的种类为主,肉质多浆类花卉主要解决生长速度慢、增殖率低的问题,除芦荟等少数种类在生产中工厂化运用外,其他如仙人球类植物的研究和运用都较少;兰花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在中国台湾、泰国早已形成规模,以洋兰生产为主,我国近年新建了一些专业化的兰花种苗公司,利用国内的人力和资源从事兰花的规模化生产;随着野生资源调查、收集和运用工作的开展,部分种类已进行了快繁研究和运用;木本花卉方面,对山茶、牡丹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

(二)鲜切花产业

快繁技术在鲜切花的产业化运用上,以满天星、香石竹、情人草、月季、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等比较成功,作为主要切花种类,种苗90%以上是组培苗或以组培苗为母本的扦插苗;洋桔梗在有制种技术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播种苗,但与组培苗相比,在长势和产量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以目前的种苗市场为例,香石竹的需求量最大,它可用脱毒原种进行扦插,也可直接组培快繁生产种苗;其次是满天星,每年的种苗需求量近千万株,均为组培苗;再次是玫瑰;最近几年来,非洲菊、情人草、勿忘我的组培苗需求量迅速增加,年需求量达到数百万株,洋桔梗的种植量也在逐年增加。

(三)新技术的运用

无糖培养技术是由日本研究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组培快繁技术,它改变了传统培养方式,通过提高培养环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同时增加光照强度,促使培养物进行光合作用,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已引进和吸收此技术,并获得了成功,通过鉴定和验收,在非洲菊、满天星、马蹄莲等种类上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目前准备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其优点是小苗健壮、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污染率低、生产成本低。

(四)规模化生产关键措施

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对种苗市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种苗质量、品种、价格、时间和信誉上优于别人。因此,在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要特别抓好以下工作。

1.计划的制订

大规模生产计划包括品种计划和产量计划。首先,要选择有竞争力、市场畅销或有特定市场需求的品种,否则会因品种不对路造成种苗滞销。第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掌握品种的流行动态;第二,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和筛选,并将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第三,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要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和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次,要制订各个品种的全年生产计划,并根据各个种类和品种的生产特性,结合组培难易程度、增殖系数、继代和过渡培养的时间等因素,确定引种时间及各月繁殖进度。计划要考虑各个种类的种植时间,一般满天星的生产季节为3~6月,情人草为12~3月,非洲菊为3~8月,种植时间分别为6~8月、4~6月和5~10月。在时间的计划上,除要考虑室内的扩繁、增殖和生根时间外,还要将炼苗时间算在内,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计算误差或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瓶时间、数量与计划不吻合,结果不是苗龄过大影响质量,就是错过销售季节。一般将计划的60%以销定产,其余40%作为预计量是比较科学的。

2.快繁技术的研究

研究工作应以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从培养基配方、培养室的光温条件、操作、过渡管理等技术环节入手,大规模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差异和特殊性问题。

3.成本核算

在大规模的快繁生产中,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成本分为室内成本和室外成本两部分,包括材料费、水电费、工资、业务费等直接生产成本,以及设备和资产的折旧费。降低生产成本是工厂化生产的核心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以简化和节约为原则,在采购物资时,要从质量和价格上货比三家。在组培生产中,水电费的支出占了大约30%,通过利用自然光、散射光并根据品种特性采用隔层开灯、向阳面有阳光时关灯、交替开灯、适当减少开灯时间等措施,可将水电费降低7%~10%。此外,要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挖掘潜力。总之,成本与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管理水平、种类和品种等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组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增殖率,减少污染,同样可以间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据测算,通过提高增殖率,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可下降14.86%,污染每增加5个百分点,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将递增10%以上,而且污染率越高,在此基础上的递增率也越大,当污染率达20%时,成本将增加54%,当污染率达30%时,成本将增至106.5%,在生产上只有尽可能减少污染,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4.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www.chuimin.cn)

快繁技术已经在香蕉和兰花等作物上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花卉快繁生产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集约化生产,其管理要从品种和计划入手,重点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制度上制定规范的作业程序,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效率。为了提高操作质量,针对组培生产环节多、品种差异大、易出错的特点,在引种、外植体选择、前期诱导、培养基配制、过渡移栽等环节由专人负责,接种操作则按种类和品种分配到人,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效率和操作质量。总之,花卉种苗大规模的快繁生产需要严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组织管理,这样才能在花卉行业中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存在问题

1.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现在的生产品种主要以进口为主,一方面费用昂贵,另一方面在繁殖权问题上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引进品种在国内的迅速推广和利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改良,并进一步选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才能保证花卉生产和后续发展。

2.花卉组培中玻璃化、变异、畸形、增殖率低、季节性污染重等问题普遍存在,使一些种类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通过调节培养基、激素和环境,并严格操作标准和加强环境消毒来改善。

3.大规模生产中计划与市场的衔接问题。组培生产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而且其中的环节较多,加上受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种类和品种间的差异也大,这样有时会出现不能按时、按量出瓶,或是出瓶苗在过渡的过程中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成苗率低等问题,无论哪一个环节稍有问题,都会导致不能按时供苗,使企业的信誉和花卉生产者的效益受到影响。所以在制订生产计划时一定要周密和严谨,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充分考虑在内,但也不能将余地留得太大,否则过量生产会增加生产成本。

4.球根花卉的市场前景广阔,但能够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产品的种类少,主要是组培快繁的难度大,集中反映在一些较名贵的种类如郁金香、水仙等增殖率低,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此外,一些能够产业化组培生产的种类如百合、马蹄莲等在过渡移栽、小球培养和种球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开展球根花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思考题】

1.植物组培快繁的途径有哪些?

2.培养基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如何确定?

3.组培快繁有哪些步骤?

4.如何进行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5.试述花卉快繁的产业化运用。

6.比较组培苗出瓶移栽和容器移栽技术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