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几乎包括了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如茎尖、茎段、花瓣、根、叶、子叶、鳞茎、胚珠和花药等。北海道黄杨选用带有饱满而未萌发侧芽的当年生嫩茎做外植体,取得了良好效果。选取材料时要对所培养植物各部位的诱导及分化能力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合适的、最易表达全能性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2023-11-20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内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还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使培养材料变褐而死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控制褐变比控制污染和玻璃化更加困难。因此,能否有效地控制褐变是某些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图4-5-1 蝴蝶兰组培苗的褐变现象
(一)褐变的原因
影响褐变的因素极其复杂,植物种类、基因型、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等不同,褐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1.种类和品种
不同植物与品种的褐变程度是不同的,有人把此归结为基因型的不同。一般来说,植物材料中单宁类和多种羟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高,易引起外植体材料的严重褐变。多数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易产生褐变,多年生草本植物比一年生草本植物易产生褐变。
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大小
通常幼龄部位产生褐变较轻,随着组织的老龄化,其木质素含量增高,所含醌类物质增多而褐变加重。因此,在外植体接种时常需要剥去鳞片和大叶片,以切取幼嫩的芽尖或顶芽分生组织(或带少量叶原基)接种更为理想。
3.外植体取材时间和部位
一般在春夏季,尤其是春季选取的生长旺盛的外植体产生褐变较轻,已木栓化或木质化的枝条和处于休眠状态的芽作为外植体时褐变严重。这是分生部位接种后形成醌类物质少、分化部位形成醌类物质较多的缘故。
4.培养基的成分
外植体的培养基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培养基的pH值,都与外植体接种后的褐变程度有关。
过高的无机盐浓度会引起棕榈科植物外植体酚的氧化而褐变,低盐培养基,尤其是Mn2+和Cu2+离子浓度较低时,外植体的褐化程度较轻。例如油棕用MS无机盐培养容易引起外植体的褐变,而用降低了无机盐浓度的改良MS培养基时则可减轻褐变程度,且可获得愈伤组织和胚状体。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使用不当时,培养材料也容易褐变。细胞分裂素BA有刺激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的作用,这一现象在甘蔗的组织培养中十分明显。
培养基的pH值较低时常有利于减轻外植体的褐变程度。
一般在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上褐化程度比在固体培养基上轻。(www.chuimin.cn)
5.培养条件
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外植体的褐变。
6.材料转移时间
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材料的褐变,以至全部死亡。
(二)褐变的防止措施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及最佳培养基
许多成功的经验表明,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并建立最佳的培养条件是防止外植体褐变最主要的手段。外植体材料应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在最适宜的细胞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培养条件下使外植体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便可大大减轻褐变程度。在诸多因子中,较为重要的是适宜的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及激素水平。在适宜的温度及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可显著减轻材料的褐变程度。如能在初始培养的1~6周内进行暗培养,或在150 lx左右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培养,可抑制酚类物质氧化。
2.连续转移
对易褐变的材料进行连续转移可以减轻醌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在无刺黑莓的茎尖培养中,接种后1~2 d就转入新鲜培养基,可明显减轻褐变程度;在山月桂树的茎尖培养中,接种后12~24 h便转入液体培养基,然后继续每天转移1次,连续7 d,褐化便得到了完全控制。
3.加入抗氧化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或用抗氧化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可预防醌类物质的形成。抗氧化剂包括抗坏血酸(维生素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牛血清白蛋白等。在静止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效果要明显得多。在倒挂金钟茎尖培养中加入0.01%PVP,对褐变有抑制作用。
4.加入活性炭
0.1%~0.5%活性炭对吸附酚类氧化物的效果很明显。在许多热带树木的组织培养中均曾观察到活性炭防止外植体褐变的明显效果。
问题2
观察玻璃化试管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玻璃化现象?怎样预防?
基本知识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文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几乎包括了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如茎尖、茎段、花瓣、根、叶、子叶、鳞茎、胚珠和花药等。北海道黄杨选用带有饱满而未萌发侧芽的当年生嫩茎做外植体,取得了良好效果。选取材料时要对所培养植物各部位的诱导及分化能力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合适的、最易表达全能性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2023-11-20
因为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无菌的外植体是取得组织培养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023-11-20
实训室应有消火栓、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一个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通常包括洗涤室、准备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温室。(三)无菌操作室(接种室)无菌操作室主要完成植物材料的消毒和接种、培养物的继代及细胞融合等工作,大小视生产规模和超净工作台的数量而定。(四)培养室图2-1-2超净工作台图2-1-3培养室培养室是将接种到培养瓶等器皿中的各种植物材料进行培养的场所。......
2023-11-20
②放入灭菌物品。溶液等物品在灭菌结束时,为了防止灭菌器自动泄压使灭菌室压力突然降低,引起瓶内液体剧烈沸腾,可在计时器结束前手动关闭电源开关,使温度和压力自然降低。......
2023-11-20
接种后的外植体应放在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条件要根据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控,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光照、温度、湿度、氧气和培养基的pH值。光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有明显的影响。通常低于15℃时,培养的外植体组织生长缓慢或出现停滞,但高于35℃对生长也不利。氧气是植物组织培养必需的,在接种时应避免把整个外植体全部埋入培养基中,以免缺氧。......
2023-11-20
外植体是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第一次接种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为保证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成功,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是非常重要的。北海道黄杨是优良绿化树种,特别适合在北方冬季寒冷、干旱的地区栽植,因此,建立北海道黄杨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对该树种在本地区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北海道黄杨选择健壮的植株,经室内盆栽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当年生嫩茎,此时进行组织培养最适宜。......
2023-11-20
其目的是建立无菌培养物,诱导腋芽或顶芽萌发,或产生不定芽、愈伤组织、原球茎。该阶段通常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比较困难的阶段,也称为启动培养、诱导培养。其目的是使培养物大量繁殖,也称为增殖培养。......
2023-11-20
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组培苗的驯化移栽。一般木本植物、较大的草本植物以茎段比较适宜,因为茎段取材容易,可在一定的培养基上通过萌发出侧芽或产生不定芽成为进一步繁殖的材料。接种后培养基上如出现微生物污染会导致培养失败。将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产生的胚状体进一步切割,转接于增殖培养基中,扩大胚状体数量,常用液体振荡培养方式。......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