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山经:单狐之山与多机木

北山经:单狐之山与多机木

【摘要】:《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①,多机木②,其上多华草③。汪绂《山海经存》正作“茈石”。北部第一列山系的首座山脉,名叫单狐山。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①,其名曰②疏,可以辟火。错,一作“历”。《西山经·西次一经》竹山有此兽。韭,一名藿,与家韭相似,但白叶如灯芯描。明·蒋应镐绘图本寓明·胡文焕《山海经图》

【原文】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滑鱼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水马

【注释】①单狐之山:一作“㠆孤山”。②机木:也名桤(qī)树,树叶呈倒卵形,嫩叶可作茶的代用品,与榆树相似,果穗呈椭圆形,木质较软,树干树叶可以烧成灰作为稻田的肥料,产于川蜀地区。③华草:具体未详。④芘石:即紫石。芘,当为“茈”的假借字。汪绂《山海经存》正作“茈石”。⑤文石:当指有纹理的石头。玛瑙的别名也称为“文石”。⑥鱓(shàn):同“鳝”,即黄鳝。⑦其音如梧:指声音像人的支吾声。梧,枝梧,即支吾。⑧疣(yóu):指皮肤上长的肉瘤。⑨水马:一种灵兽。《图赞》云:“马实龙精,爰出水类。淈洼之骏,是灵是瑞。昔在夏后,亦有何驷。”

【译文】北部第一列山系的首座山脉,名叫单狐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桤树和大量的华草。漨水发源于单狐山,往西流,注入泑水,水中到处都是紫石和有纹理的石头。

往北二百五十里,就是求如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下有大量的玉石。山中没有草木生长。滑水发源于求如山,往西流,注入诸河。水中有大量的滑鱼,形状像黄鳝,背部是红色的,声音像人的支吾声,吃了它可以治疗皮肤上的肉瘤。山中有许多水马,体形像马,前脚有斑纹,声音像人的叫喊声。

【原文】

明·蒋应镐绘图本 䑏疏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䑏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䳜,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注释】①一角有错:指角上有甲错。错,一作“历”。②䑏:音“huān”。③鵸䳜:《西山经·西次三经》的翼望之山,有同名鸟但不同类。④疽(jū):痈疽,一种毒疮。⑤芘湖之水:《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此经作“茈湖之水”。⑥儵(shū)鱼:俗称参条鱼,身形细小狭长,时常浮在水面,性好游。郭璞《图赞》云:“涸和损平,莫惨于忧。诗咏萱草,带山则鯈。壑焉遗岱,聊以盘游。”《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此经作“鯈(tiáo)鱼”。儵,古与“鯈”同,古音读作“由”。⑦四首:当作“四目”。

明·蒋应镐绘图本 儵鱼

【译文】再往北三百里,就是带山。山上多产玉石,山下则有大量的青碧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似马,长有一只角,角上有甲错,名叫䑏疏,饲养它可以防御火灾。山中有一种鸟,体形像乌鸦,五彩的羽毛上有红色的斑纹,名字叫鵸䳜,这种鸟雌雄同体,吃了它可以不得痈疽病。彭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茈湖河。水中有大量的鯈鱼,形状像鸡,羽毛是红色的,有三条尾巴、六只脚、四只眼睛,啼叫的声音像喜鹊,吃了它可以消除烦忧。

【原文】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嚻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何罗鱼

明·蒋应镐绘图本 孟槐

【注释】①何罗之鱼:传说何罗之鱼,曾化为休旧鸟;休旧鸟即鸱鸺(chī xiū)鸟,属于猫头鹰一类的鸟。休旧鸟常在舂米的石臼里盗米吃,喜欢在夜间飞行,叫声拖得很长,听到打雷声便迅速飞走。②其音如吠犬:《初学记》卷三十引此经作“犬吠”。③貆(huán):即白色豪猪。《西山经·西次一经》竹山有此兽。④榴榴:即猫猫。⑤可以御凶:指可以辟凶邪之气。⑥青雄黄:一作“青碧”。⑦鳛(xí)鳛之鱼:鳛,古音读作“褶(zhě)”。⑧蕃:具体不详。疑是鸮鸟,即猫头鹰。

明·蒋应镐绘图本 鳛鳛鱼

【译文】再往北四百里,就是谯明山。谯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入黄河,水中有大量的何罗鱼。这种鱼只有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声音像狗的叫声,吃了它可以消除痈肿。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豪猪,但毛色为红色,声音像“猫猫”叫,名叫孟槐,饲养它可以防御凶邪之气。这座山,没有花草树木生长,但有许多青雄黄。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就是涿光山。嚻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黄河。水中有大量的鳛鳛鱼,这种鱼的体形像喜鹊,但有十只翅膀,鱼鳞都在羽毛下端,声音像喜鹊的叫声,饲养它可以防御火灾,吃了它还可以不得黄疸病。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柏树,山下生长着许多棕榈树和橿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羚羊,山中的鸟大多数是蕃鸟。

【原文】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䪥,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注释】①虢(guó)山:一作“号山”。②桐、椐(jū):两种树木。桐,即梧桐树。椐:即灵寿木,椐木似竹,有枝节,木质坚硬,可以制作手杖。③橐驼:即今骆驼。④寓:当是蝙蝠一类的鸟。⑤鱼水:《太平御览》卷八百七引此经作“渔水”。⑥韭、䪥:两种山菜。韭,一名藿,与家韭相似,但白叶如灯芯描。䪥,即薤(xiè)菜,叶子与韭相似,又名火葱。⑦菟(tù)首麋身:《初学记》卷二十九引此经作“兔首糜耳”。菟,古同“兔”。“身”当为“耳”字的误写。⑧以其尾飞:一作“以其髯飞”。⑨耳鼠:即鼯(wú)鼠,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可以借此快速滑行。⑩䐆(cǎi):指腹胀病。

明·蒋应镐绘图本 寓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耳鼠

【译文】再往北三百八十里,就是虢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山下则生长着许多梧桐树和灵寿木。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北面则蕴藏丰富的铁矿

伊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黄河。山中的野兽大多数是骆驼,禽鸟大多数是蝙蝠一类的寓鸟,寓鸟的形状与老鼠相似,但长有鸟一样的翅膀,声音像羊叫,饲养它可以防御刀剑伤害。

再往北四百里,就到了虢山的尾部,山上到处都是美玉,却没有石头分布。鱼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黄河,水中盛产有花斑的贝壳

再往北二百里,就是丹熏山。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樗树和柏树,山中的草大多数是野韭菜和野薤菜。山中多产红色石脂颜料丹雘。熏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棠水。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老鼠,却长着兔子一样的脑袋,麋鹿一样的耳朵,声音像狗叫,名叫耳鼠,吃了它的肉不会患肚胀病,还可以防御百毒。

【原文】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明·蒋应镐绘图本 孟极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幽鴳

【注释】①碧:一作“玉”。②文题:指额头上有斑纹。③边春之山:一作“春山”。④葱:即茖(gè)葱,茎和叶可以食用或药用。亦称“野葱”。⑤桃:山桃,榹(sì)桃。果实呈球形,表面有绒毛,可做嫁接桃树的砧木。⑥文身:《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此经作“文背”。⑦见人则卧:指一见到人则假装睡觉。⑧幽鴳(yàn):当作“幽頞(è)”。《图赞》云幽頞:“好用小慧,终是婴累。”

【译文】再往北二百八十里,就是石者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遍布瑶、碧一类的美玉。泚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豹子,但额头上有斑纹,皮肤是白色的,名叫孟极,这种野兽善于埋伏,它的名字是由它的叫声得来的。

再往北一百一十里,就是边春山。山上到处是野葱、葵菜、韭菜、野桃树和李子树。杠水发源于边春山,往西流,注入泑泽。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禺猴,身上有斑纹,一见到人就假装睡觉,名叫幽鴳,它鸣叫的声音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蹏,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䴔,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痢。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明·蒋应镐绘图本 足訾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白鵺

【注释】①马蹏(tí):即马蹄。蹏,为古“蹄”字。②见人则呼:一作“见人则笑”。③訾:音“zī”。④(jiāo):又名䴔鶄(jing),鳽(jiān)、池鹭,头顶上的红毛如冠,脚长,喜欢成群结队飞翔,所以有“飞则笼日,集则蔽野”的说法。⑤风: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⑥犍:音“jiān”。⑦白鵺(yè):据郭璞《图赞》记载,白鵺见人则跳,头上的斑纹如彩绣的花。⑧嗌(yì)痛:咽喉痛。嗌,咽喉,古音读作“隘(ài)”。⑨痸(chì):痴呆症。

明·蒋应镐绘图本 䴔

明·蒋应镐绘图本 诸犍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就是蔓联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禺猴,长有长毛,尾巴像牛尾,前腿上有斑纹,蹄子像马蹄,名叫足訾,它鸣叫的声音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山中有一种鸟,成群地栖息,喜欢结伴而飞,羽毛像雌野鸡的羽毛,名叫䴔,它鸣叫的声音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中风等病。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就是单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豹子,长着很长的尾巴,人一样的脑袋,牛一样的耳朵,只有一只眼睛,名叫诸犍,它善于叱咤,走路的时候就衔住尾巴,休息的时候就盘曲着尾巴。山中有一种鸟,体形像野鸡,脑袋上有花纹,翅膀是白色的,脚是黄色的,名叫白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咽喉痛。栎水发源于单张山,往南流,注入杠水。(www.chuimin.cn)

【原文】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明·蒋应镐绘图本 那父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明·蒋应镐绘图本 竦斯

【注释】①柘(zhè):树皮有长刺,呈灰褐色;叶子呈卵形,可以喂蚕;果实球形;木材中心为黄色,木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②其音如訆:那父的声音像人相互呼唤的声音。訆,同“叫”。③那父:据《骈雅》记载,与那父特征相似的野兽,有红色尾巴的叫领月,长有马一样尾巴的叫精精。④磁石:即吸铁石。据《管子》记载,山上有磁石的地方,山下必定蕴藏着铜矿。

【译文】再往北三百二十里,就是灌题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樗树和柘树,山下有许多地方是流沙,有许多精细的磨刀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似牛,尾巴是白色的,声音像人在高声呼唤,名叫那父。山中有一种鸟,体形像雌野鸡,长着人一样的面孔,看到了人就蹦蹦跳跳,名叫竦斯,它鸣叫的声音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匠韩河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入泑泽,水中有大量的吸铁石。

再往北二百里,就是潘侯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榛树和楛树。山的南面盛产美玉,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牛,四肢关节上都生有长毛,名叫牦牛。边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南流入栎泽。

【原文】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鸤鸠

明·蒋应镐绘图本 长蛇 

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 赤鲑

【注释】①小咸之山:《艺文类聚》引此经作“小威之山”。②长蛇:一种极为恶毒的蛇。长百寻,肤色像艾草的颜色,有绶纹,绶纹上间长有猪一样的毛。飞禽走兽,无所不食。郭璞《图赞》言长蛇“极物之恶,尽毒之厉”。③鼓柝(tuò):像敲击木柝的声音。柝,古代打更用的梆子。④实惟河原:《西山经·西次三经》不周之山,言泑泽为“河水所潜”,此处言“河源”,即指敦薨河等河水潜入泑泽,自昆仑山东北角流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的源头。原,通“源”。⑤赤鲑(guī):一说赤鲑又名鯸鮐(hóu tái),即河豚,是一种有毒的鱼,传说将鲑鱼放在树上,树立马会枯萎。⑥旄牛:一作“朴牛”,朴牛,即被驯养的牛。《大荒东经》有关于“仆牛”的记载,仆牛当即“朴牛”。⑦鸤鸠:一作“尸鸠”,即布谷鸟。

【译文】再往北二百三十里,就是小咸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无论冬夏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往北二百八十里,就是大咸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下有大量的美玉。这座山四四方方的,人无法攀登。山上有一种蛇,名叫长蛇,身上的毛像猪毛,声音像更夫敲梆子的声音。

再往北三百二十里,就是敦薨山。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棕榈树和楠木,山下则生长着大片的紫草。敦薨河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泑泽,又从昆仑山东北角流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的源头。水里有许多的赤鲑鱼。山中的野兽大多数是兕牛和牦牛,禽鸟大多数是布谷鸟。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䰽䰽之鱼,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䲃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明·蒋应镐绘图本 窫窳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䲃鱼

【注释】①窫窳(yàyǔ):也可写作“猰貐”。《山海经》中关于猰貐的记载,还有两处,略有差异。其一是《海内南经》,言窫窳居弱水中,龙首、食人。其二是《海内西经》,言窫窳为蛇身人面的天神,为贰负臣所杀。

②䰽(pèi)䰽之鱼:即江豚,又称为江猪,哺乳动物,体形像鱼,没有背鳍,头短小,眼睛小,全身黑色。䰽,一作“鯆(pū)”。③瀤:音“huái”。④䲃(zǎo)鱼:郭璞《图赞》指出䲃鱼的特征是“羊鳞黑文”。⑤其名山(huī):根据上文的类似句子,这里当作“其名曰山”。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山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就是少咸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许多青碧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牛,皮肤是红色的,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脚像马蹄,名叫窫窳,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声,这种野兽会吃人。敦水发源于这里,往东流入雁门河,水中有大量的䰽䰽鱼,吃了这种鱼会中毒身亡。

又往北二百里,就是狱法山。瀤泽河发源于这座山,往东北流入泰泽。水中有大量䲃鱼,它们长得像鲤鱼,但长有鸡一样的脚,吃了它可以医治肉瘤。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狗,但长着人一样的面孔,擅长投掷东西,看见人就笑,名叫山,它走的时候像风一样迅速,它一出现天就会刮大风。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嚻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嚻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清·毕沅《山海经》图注原本 诸怀

明·蒋应镐绘图本 肥遗

【注释】①又北二百里:一作“又北一百里”。②棘:应指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树枝上有刺;果实比枣小,味道酸;种子、果皮、根都可以作药材。③刚木:檀树、柘树一类的树木,木质坚硬。④鮨:音“yì”。⑤有蛇一首两身:藏经本“两身”之后还有“四足”二字。⑥肥遗:已见《西山经·西次一经》的太华山。

明·蒋应镐绘图本 鮨鱼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就是北岳山,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枳树、酸枣树和刚木。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牛,长有四只角,人一样的面孔,猪一样的耳朵,名叫诸怀,声音像大雁的鸣叫声,这种野兽会吃人。诸怀河发源于北岳山,往西流,注入嚻水。水中有大量的鮨鱼,这种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狗一样的脑袋,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声,吃了它能够治疗癫狂病。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就是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蕴藏丰富的铜矿和美玉。嚻水从这里发源,往西北方向流,注入大海。山中有一种蛇,长有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名叫肥遗,它出现的国家会发生严重的旱灾

再往北五十里,就是北单山。山上没有其他的花草树木,只有大片的野葱和野韭菜。

【原文】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圭,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注释】①涂吾之水:一作“余吾之水”。②隄(dī)山:一作“䧑山”。䧑,为“隄”的古字。③狕(yǎo):古音读作“幺(yāo)④龙龟:一说为两种动物,即龙与龟。一说为一种动物,名为龙龟,即吉吊,属于龙的一种,但长着龟一样的身体。⑤瘗而不糈:指祭祀不用米,只要埋好作为牺牲的雄鸡、猪和珪玉。⑥皆生食不火之物:一作“皆生食而不火”。

明·蒋应镐绘图本 狕 

明·蒋应镐绘图本 人面蛇身神

【译文】再往北一百里,就是罴差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大量的野马。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就是北鲜山。山上有大量的野马。鲜水从这里发源,往西流入涂吾河。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就是隄山。山上有大量的野马。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豹子,脑袋上布满斑纹,名叫狕。隄水从这里发源,往东流注入泰泽,水中有大量的龙龟。

纵观《北山经》记载的北方第一列山系,从单狐山一直到隄山,总共有二十五座山,绵延五千四百九十里。所有山神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子。祭祀他们的礼仪是:用一只公鸡和一头猪作为祭品埋在地下,祭祀的玉器用一块玉珪,将这些祭品埋在地下,不需要用精米来祭祀。住在这些山北面的人,都只吃没有经过烧煮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