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方山海经崇吾山及相关记载

西方山海经崇吾山及相关记载

【摘要】:《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①,南望番之泽②,西望帝之搏兽之丘③,东望渊④。《西次三经》记载的西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崇吾山。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③。往西三百里,就是长沙山。《海内西经》《大荒西经》及《海内经》均有后稷神话的相关记载。

【原文】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番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䗡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明·蒋应镐绘图本 举父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蛮蛮鸟

【注释】①冢遂:山名。②䍃(yáo)之泽:沼泽名。③搏兽之丘:搏,一作“薄”。丘,一作“山”。④䗡(yān)渊:水潭名。⑤员:通“圆”。⑥柎(fū):指花萼房。⑦豹虎:“虎”当是“尾”字的误写。

⑧举父:动物,长有长毛,毛色为黄黑色,因能举起石头砸人而得名。一作“夸父”,但并非“夸父追日”传说中的夸父,《海外北经》有相关记载,可参看。⑨蛮蛮:即比翼鸟,羽毛为青红色,翅膀、眼睛都只有一只。两只比翼鸟并列比排才能飞翔。但蛮蛮鸟并非后世古书中的比翼鸟,后者是吉祥与比翼齐飞的象征,是君王有德、天下和谐的象征,而蛮蛮鸟是水灾的象征。

【译文】《西次三经》记载的西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崇吾山。崇吾山屹立于黄河南岸,北与冢遂山相对,南临䍃泽,西望天帝的博兽山,东临䗡渊。山中有一种树木,叶子呈圆形,花萼为白色,花朵为红色,纹理为黑色,果实像枳橘,吃了这种果实的人多子多孙。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禺猴,手臂上有斑纹,而且长有豹子一样的尾巴,善于投掷,名叫举父。有一种鸟,形状像野鸭,但翅膀和眼睛都只有一只,两只鸟结合起来,才能飞翔,名叫蛮蛮,它只要出现,天下就会有严重的水灾。

【原文】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注释】①泚:音“zǐ”。②泑(yōu)水:河流名,河水为深黑色。③不周之山:因山形不完整有缺口而得名。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山形缺损是由于共工颛顼争帝位,怒触此山所致。古人认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撑着天,其中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西北风从不周山吹出,因而又名不周风。④泑泽:古人疑是蒲昌海,在今新疆东南部,又名盐泽,今名罗布泊。古时水域广袤,有三四百里,距离玉门关有一千三四百里。⑤潜:潜流。⑥其原浑浑泡泡:原,通“源”。浑浑泡泡,指河水喷涌而出的声音。⑦劳:忧烦、忧愁。

【译文】往西三百里,就是长沙山。泚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注入泑水。山上没有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丰富的青雄黄。

再往西三百七十里,就是不周山,其北面与诸山相望,紧临岳崇山,东临泑泽,泑泽是黄河水潜入地下流注此地形成的,其源头喷涌而出发出浑浑泡泡的声响。山上有一种珍贵的果树,果实像桃,叶子像枣叶,开黄色的花,长有红色的花萼,吃了这种果实可以消除疲劳。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①峚(mì)山:一作“密山”。峚,古通“密”。②稷泽:河泽名,因后稷葬于此地而得名。《海内西经》《大荒西经》及《海内经》均有后稷神话的相关记载。③玉膏:即玉脂、玉液,鲜明如水,服用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④是生玄玉:指玉膏中生黑玉。⑤玉荣:即玉的精华,玉荣光彩流映,气如红霞,是品德高尚的象征。⑥瑾瑜之玉为良:瑾瑜,两种美玉的名称,泛指美玉。良:善、好,一作“食”。⑦坚粟精密:形容玉的质地坚硬,纹理缜密。粟,一作“栗”。⑧浊泽有而光:应作“浊泽而有光”。浊:指光泽润厚。泽,一作“黑”。⑨服:佩戴。

【译文】往西北四百二十里,就是峚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丹树,丹树的叶子呈圆形,根茎为红色,开黄色花,结红色果,果实的味道像糖浆,吃了这种果实不会觉得饥饿。丹水发源于峚山,往西流,注入稷泽,水中盛产白玉。山中有玉膏涌出,玉膏在源头处奔腾汹涌,黄帝以源头处的玉膏为食,玉膏中会有黑玉生出。用涌出的玉膏灌溉丹树,经过五个年头,丹树开出的五种颜色的花朵才会光彩鲜艳,结出的五种口味的果实才会发出诱人的馨香。黄帝于是采撷峚山上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的南面,便生出瑾、瑜两种最好的美玉,其玉质坚硬纹理致密,润滑而有光泽,五彩辉映,刚柔相济,显得非常和谐。天地鬼神都以它们的精华为食。君子佩戴它们,可以抵御邪气的侵害。从峚山到钟山有四百六十里的距离,中间到处都是沼泽,沼泽里大多是一些奇怪的鸟、兽、鱼,这些鸟、兽、鱼都是罕见的动物。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子鼓

明·蒋应镐绘图本 钦䲹

【注释】①又西北四百二十里:上文作“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②其子曰鼓:指钟山山神的儿子名字叫鼓。《海外北经》有钟山之神烛阴的详细记载。③钦䲹:神名,又作“钦駓(pī)”“堪坏”“钦负”等。④葆江:神名,一作“祖江”。⑤崖:李善注《文选·思玄赋》引此经作“瑶岸”。⑥大鹗:俗称“鱼鹰”,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上身羽毛为深褐色,下身羽毛大部分为纯白色,建有巨大的巢,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⑦如:此字疑为衍文,或此处有脱文。⑧晨鹄:也叫晨凫,也是鹗一类的鸟。⑨鵕:音“jùn”。⑩鹄:指鸿鹄,即天鹅。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鵕鸟

【译文】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就是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名叫鼓,长着人的脸,龙的身子。鼓与钦䲹在昆仑山南面杀死了葆江,天帝知晓后,将他们杀死在钟山东面一个叫瑶崖的地方。钦䲹的魂魄化为大鹗,它的体形像鹰,长有黑色斑纹,白色的头,红色的嘴壳,爪子像老虎爪子,啼叫的声音像晨鹄,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大的战乱。鼓的魂魄也化为了鵕鸟,它的体形像鹞鹰,红色的爪子,嘴壳是直的,有黄色斑纹,头为白色,它啼叫的声音像天鹅,它出现的郡县会有严重的旱灾

【原文】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注释】①观水:一作“雚水”,一作“潢水”。②文鳐(yáo)鱼:有尺余长,又名飞鱼。传说飞鱼群飞,会在水面上引来大风。一作“鳐鱼”。郭璞《图赞》云:“见则邑穰,厥名曰鳐。经营二海,矫翼闲宵。惟味之奇,见叹伊庖。”③鲤鱼:“鱼”字当为衍文。④常行:一作“常从”。⑤游于东海:一作“而游于东海”。⑥鸾鸡:鸟名,形状等不详。鸾,一作“栾”。《初学记》卷三十引此经无“鸡”字。⑦穰:指丰收。

明·蒋应镐绘图本 文鳐鱼

【译文】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就是泰器山。观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流沙河。水中有大量的文鳐鱼,体形像鲤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还长有鸟一样的翅膀,身上有苍色的斑纹,头是白色的,喙壳是红色的,它常常从西海游向东海,晚上则飞行往返,声音像鸾鸡,它的味道酸中带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癫狂病。它出现的时候,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原文】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注释】①蠃(luǒ)母:即仆螺,《中次三经》青要之山作“仆纍”,种类甚多,或生水田中,以青泥为食;或生溪涧中,以苔藻为食。②多藏琅玕(láng gān):琅玕,似珠玉的石头。据《海内西经》记载,黄帝时的明目者三头人离珠守护琅玕树,琅玕树的果实像珠玉。③采:此处指金银有符彩。④平圃:即玄圃,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与“悬”古字通。⑤徇(xùn):周游、巡游。⑥榴:或作“籀(zhòu)”,此处意思不详。⑦后稷所潜也:后稷出生即知自己死时之事,于是遁隐形迹于大泽,成为大泽之神。⑧榣木之有若:指榣木上生若木。榣木为奇灵大木,不开花,榣,一作“瑶”。若,指若木;《大荒北经》有关于若木的记载;一说若木即扶桑树。⑨离仑:神仙名。⑩鹯(zhān):鹞类猛禽名,亦称晨风。形状似鸡,羽毛为青黄色,以鸠、鸽、燕、雀等为食。⑪东望恒山四成:恒山,一作“桓山”,非北岳恒山。成,重叠。⑫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有穷之鬼,为居住在恒山上的所有鬼神的统称。搏:即“胁”,旁边、边侧,一作“抟”。此处指恒山上的群鬼以类聚集在恒山的四侧。⑬爰有淫水,其音洛洛:淫水,当作“瑶水”,即瑶池。洛洛,水往下流的声音,当作“落落”。⑭勃皇:即发皇,甲虫的一种,大如虎豆,绿色,又名蛂蟥。

明·蒋应镐绘图本 神英招 

明·蒋应镐绘图本 天神

【译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就是槐江山。丘时河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注入泑水,水中有大量的蠃母。山上盛产青雄黄,多产上等的琅玕玉、黄金和玉石,山的南面有许多粟米一样细小的丹砂,山的北面有众多有五颜六色的黄金和银。槐江山实际上是天地的悬圃,由名为英招的神仙主管,英招长着马的身子,人的脸庞,身上有老虎似的斑纹,长有鸟的翅膀,他巡游四海,宣布天帝指令,声音像辘轳抽水的声音。槐江山南面与昆仑山相对,其光焰熊熊,气势恢宏;西边可以望见大泽,是后稷的神灵所潜藏的地方,大泽中有大量的玉石;南岸生长着茂密的苍天大木榣木,榣木上又生长着奇异而有灵气的若木;北面与诸山相对,诸山是槐鬼离仑居住的地方,也是鹰和鹯等鸟类的居所;东边与恒山相对。恒山高四重,为有穷之鬼的住所,群鬼各以类聚集居住在恒山的各侧。槐江山上有瑶池,池水碧波荡漾,汩汩而流。山上有一位天神,身形像牛,但长有八只脚、两个脑袋,还长有马尾,叫声就像勃皇,他出现的地方会有兵变战乱。

【原文】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明·蒋应镐绘图本 神陆吾

明·蒋应镐绘图本 土蝼

【注释】①是实惟帝之下都:指昆仑山为天帝在凡间的都城。《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②陆吾:神明,即肩吾,传说肩吾身形似虎,长着人的面孔,有九个脑袋。肩吾神长生不死,一直到孔子时代还依旧存在。郭璞《图赞》云:“肩吾得一,以处昆仑,开明是封。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熊魂魂。”③钦原:钦,或作“爰”,或作“至”。④蠚(ruò):螫(shì)。⑤鹑(chún)鸟:赤凤鸟。⑥百服:百种器物和服饰。服,或作“藏”,百藏,指百物之所聚。⑦沙棠:是造船的良好材料。郭璞《图赞》云:“安得沙棠,制为龙舟,泛彼沧海,喵然遐游。聊以逍遥,在彼去留。”⑧薲(pín)草:即蘋草,水藻的一种,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呈田字形,因而又名“田字草”,可作药材。⑨河水:指黄河。昆仑山有五色河流出,其中白水往东南方向流入关中,称为黄河。⑩无达:山名。⑪赤水:出昆仑山东南角,为昆仑山五色水之一,赤水水汽上升会成为彩霞。⑫氾(fàn)天之水:氾天也是山名,《大荒南经》云:“有汜天之山,赤水穷焉。”⑬洋水:一作“清水”,出昆仑山西北角。郦道元水经注》引此经作“漾水”。⑭黑水:出昆仑山西北角。《海内西经》有关于黑水流向的具体记载。⑮大杅(yú):山名。

明·蒋应镐绘图本 钦原

【译文】往西南四百里,就是昆仑山。昆仑山实际上是天帝在凡间的都邑,由天神陆吾掌管。陆吾神的身形似虎,长有九条尾巴,面孔像人,爪子像虎。他掌控天上九域的部界和天帝苑圃内的时节。昆仑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羊,但长有四只角,名叫土蝼,这种野兽会吃人。山中有一种禽鸟,它的形状像蜜蜂,但体形和鸳鸯一样大,名叫钦原,被它螫了的鸟兽会死亡,被它螫了的树木会枯萎。山上还有一种鸟,名叫鹑鸟,它主管天帝的各种器物和服饰。山中有一种树,形状像棠梨树,却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这种树名叫沙棠,木材可以防水,吃了它的果实可以使人不溺水。山中有一种草,名叫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吃了它可以消除忧劳。河水发源于这座山,往东南流,注入无达山中的水泽。赤水发源于昆仑山,往东南流,注入汜天河。洋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往西南流,注入丑涂河。黑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往西流,注入大杆山,山上有许多怪鸟和怪兽。

【原文】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其神状如人而狗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注释】①䱻(huá)鱼:一作“(wèi)鱼”,鱼腹为红色,有四足,前两足似人脚,后两足如鳖足。《东次四经》子桐之山记载此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②流沙:河流名,出于钟山,详见《海内经》。③是天之九德也:指天神长乘由天之九德之气生化而成。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䱻鱼

明·蒋应镐绘图本 长乘

【译文】再往西三百七十里,就是乐游山。桃水发源于乐游山,往西流,注入稷泽,水中多产白玉,也有大量的䱻鱼,䱻鱼的体形似蛇,却长有四只脚,它以其他鱼类为食。

从乐游山往西行四百里水路,就是流沙河,再走两百里,就是蠃母山。蠃母山有天神长乘掌管,他由天地九德之气生化而成。天神长乘的身形像人,但长有狗尾。蠃母山上生产玉石,山下生产青石,但没有溪流水源。

【原文】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西王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注释】①玉山:因山上有大量玉石而得名,《穆天子传》称为“群玉之山”。②西王母:《山海经》中有关西王母的记载有三处,第二处为《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第三处为《海内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山海经》涉及的主要是西王母形象的转变,而关于以西王母为中心的神话,如西王母为天子吟谣等皆未见于《山海经》。郭璞《图赞》云:“天帝之女,蓬头虎颜。穆王执贽,赋诗交欢。韵外之事,难以俱言。”③胜:即玉胜,玉制的发饰。一般而言,胜的造型以圆形为中心,上下有作梯形的两翼,圆形有孔,两胜以枝连接,分别固定在簪钗之首,并从左右两侧对插入髻中。

明·蒋应镐绘图本 狡(www.chuimin.cn)

明·蒋应镐绘图本 胜遇

④厉及五残:星宿名。厉星出,天地间充满尸气,并有厉鬼出没,五残星出现在正东方的野外。五残星出现,是天下五方毁败,大臣被诛杀的征兆。此处指西王母掌管天灾、五刑。⑤牛:一作“羊”。⑥胜遇:胜,古音读作“姓(xìng)”。⑦录:具体不详,疑是“鹿”字的假借字。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就是玉山。玉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身形像人,却长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而且善于吼啸。她蓬头乱发,发上簪有玉胜,掌管着天灾及五刑。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狗,但身上有豹子一样的斑纹,它的角像牛角,名叫狡,它吼叫的声音像狗叫,它所出现的国家,庄稼就会大丰收。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野鸡,但羽毛是红色的,名叫胜遇,它以鱼为食物,声音像鹿鸣,它出现的国家会发生洪水灾害。

【原文】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注释】①轩辕之丘:因轩辕黄帝居此,娶西陵氏女儿嫘祖为妻而得名。②积石之山:《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积石山,一处为此,一处为《海外北经》,两处记载非为同一座山。此处当指大积石山,在今青海东南部。《图赞》云:“积石之中,实生重河。夏后氏导,石门涌波。贞物斯备,比奇崑河。”

③河水冒以西流:冒,覆盖。西流,一作“西南流”。④长留之山:一作“长流之山”。⑤少昊:即少嗥金天氏,名挚,为五方天帝中西方的天帝,称为白帝。少昊死后灵魂降于长留山,成为西方之神,主管四季中的秋季。据《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少昊之国。”郭璞《图赞》云:“少昊之帝,号曰今天。瑰氏之宫,亦在此山。是司日入,其景则圆。”⑥文尾:一作“长尾”。下文“文首”亦一作“长首”。⑦员神磈(wěi)氏:当指少昊。⑧反景:大阳西下时日影反照在东边,少昊负责查看这些景象是否正常。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神磈氏

【译文】再往西四百八十里,就是轩辕丘。山上没有草木生长。洵水发源于轩辕丘,往南流,注入黑水,水中蕴藏丰富的粟米一样细小的丹砂,还有大量的青雄黄。

再往西三百里,就是积石山。山下有一座大石门,河水漫过它往西流。这座山上,万物应有尽有。

再往西二百里,就是长留山。白帝少昊居住在此。山中所有野兽的尾巴上、所有禽鸟的头上都有花纹,而且山中的玉石也都有花斑。这座山也是员神磈氏即少昊的宫室。这位天神,主要职责是察看太阳西落时投射在东方的光影。

【原文】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明·蒋应镐绘图本 狰

【注释】①章莪之山:一作“章义”之山。义的繁体字“義”与“莪”形近。

②瑶、碧:两种玉石。《淮南子·泰族训》记载:“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③所为甚怪:指有许多罕见、非常之物栖息在章莪之山。④其名如狰(zhēng):狰,一说狰身形似狐,长有翅膀,古音读作“争”或“静”。如,当为“曰”字的讹写。⑤毕方:为木神、木之精灵,不食五谷,常衔火作怪,为火灾的象征。郭璞《图赞》云:“毕方赤文,离精是炳。旱则高翔,鼓翼阳景。集乃灾流,火不炎上。”《海外西经》也有关于毕方鸟的记载,但略有差异:“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另外,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毕方鸟为皇帝随车的神鸟。另有传说云毕方鸟为长寿的象征,其体形像鹤。⑥譌(é)火:怪火。

明·蒋应镐绘图本 毕方

【译文】再往西二百八十里,就是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到处都是瑶和碧一类的玉石。山中有许多非同寻常的事物。山上有一种野兽,体形像赤豹,长有五条尾巴、一只角,声音像石头碰击的声音,名叫狰。山上有一种鸟,体形像鹤,只有一只脚,身上有红色的花纹,羽毛为青色,喙壳是白色的,名叫毕方,它的鸣叫声像是在叫自己的名字,它出现的郡县会发生怪火。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注释】①浊浴:一作“浊谷”。②文贝:指有花纹的贝壳。郭璞《图赞》云:“先民有作,龟贝为货。贵以文采,贾以小大。简则易资,犯而不过。”③其状如狸:一作“其状如豹”。④天狗:《大荒西经》记载有天犬,形态与天狗略异:“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图赞》云:“乾麻不长,天狗不大。厥质虽小,禳灾除害。气之相王,在乎食带。”⑤榴榴:一作“猫猫”。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天狗

【译文】再往西三百里,就是阴山。浊浴河发源于阴山,往南流,注入蕃泽,水中盛产有花纹的贝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狸猫,头是白色的,名叫天狗,吼叫的声音与“榴榴”的读音相似,畜养它可以防御凶邪。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枏,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注释】①符惕(yáng):《太平御览》卷九及卷十引此经皆作“符阳”。

②江疑:江疑神乘云而行,主管风云雨的变化。③三危之山:在今甘肃敦煌附近。④三青鸟:西王母的使者。据《大荒西经》记载,三青鸟,头是红色的,眼睛是黑色的,一名大鵹,一名少鵹,一名青鸟。《海内北经》记载,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⑤白身:《广韵》引此经作“白首”。⑥(ào yē):《玉篇》引此作“獒”。⑦(luò):体形似雕,身上有黑色斑纹,头为红色。⑧耆童:老童,颛顼的儿子,祝融的父亲。《大荒西经》有相关记载。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神江疑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神耆童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译文】从阴山再往西二百里是符阳山。山上有很多棕树、楠树,山下蕴藏丰富的金矿、玉石。神灵江疑居住在这里。山上长降怪雨,是风云交汇之处。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就是三危山。三青鸟栖息在此。三危山方圆百里,山上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牛,皮肤为白色,长有四只角,身上的豪毛像披着蓑衣一样,名叫,这种野兽会吃人。山中有一种鸟,长有一个脑袋,但有三个身子,形状像鸟,名叫鸱。

再往西一百九十里,就是騩山。山上布满美玉,但没有石头。天神耆童居住在此,他的声音像钟磬声。山下有许多蛇聚集在一起。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注释】①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部。山顶常年覆盖冰雪,古人又称为雪山、白山。匈奴人称为天山,他们经过雪山时定会下马跪拜。②有神焉:当作“有神鸟”。焉与“鸟”字的繁体字“鳥”形近,为传抄之误。③囊:袋子。④浑敦无面目:指混沌没有面孔、没有眼睛。浑敦,即混沌。《初学记》引此作“浑无面目”。《庄子》“混沌凿七窍”的寓言可能本于此。⑤帝江(hóng):即帝鸿,《庄子》曰:“中央之帝为浑沌”,正与黄帝在“五方帝”中为中央天帝符合,因而帝鸿即天帝。⑥蓐(rù)收:为秋神,少昊的儿子,春神句芒的弟弟,主管刑法。人面,虎爪,白毛,右手执铁。据《海外西经》记载,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⑦婴短之玉:即上文羭次之山的“婴垣之玉”,一种可以作颈饰的玉石。婴短、婴垣,可能是“婴脰”的误写。⑧其气员:日呈圆形,所以其气象也呈圆形。员,通“圆”。⑨神红光:即蓐收。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帝江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神红光(蓐收)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就是天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金矿和玉石,也有青雄黄分布。英水发源于天山,往西南方向流,注入汤谷。山上有一位天神,体形像黄色的口袋,皮肤通红,像火一样,长有六只脚,四只翅膀,混混沌沌没有面目,却能知晓歌舞的妙处,这位天神,实际上就是帝江。

再往西二百九十里,就是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此。山上有许多可作颈饰的婴短玉,山的南面到处是瑾和瑜一类的美玉,北面到处是青雄黄。从这座山的西边可以看见太阳落下去的景象,气势恢宏,察看时光流转,是天神红光的职责。

【原文】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䳜,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明·蒋应镐绘图本 讙

明·蒋应镐绘图本 鵸䳜

【注释】①翼望之山:一作“土翠山”。②讙(huān):一作“原”。《太平御览》卷九百十三卷引此经作“讙讙”。③(duó)百声:指能叫各种各样的声音。,应作“夺”,与“夺”的繁体字“奪”形近,盖为传写之误。④瘅(dàn):古同“疸”,黄疸病。血液中含有称为“胆红素”的黄色胆汁色素,生病时,胆汁色素会在血液中累积,使皮肤等变成黄色。⑤鵸䳜(qíyú):《北次三经》带山也有鵸鸟,略有差异:“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⑥不厌:厌,俗作“魇(yǎn)”,指梦魇,如梦中惊叫,或觉得有什么东西压住不能动弹。⑦崇吾之山:前应脱“自”字。⑧吉玉:有符彩的玉。

明·蒋应镐绘图本 羊身人面神

【译文】沿水路西行一百里,就到了翼望山。山上没有草木,山上多产金矿和玉石。山上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狸猫,长有一只眼睛,三条尾巴,名叫讙,它可以模仿并发出上百种动物的声音,饲养它可以防御凶邪,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黄疸病。山上有一种鸟,体形像乌鸦,长有三只脑袋、六条尾巴,喜欢嬉笑,名叫鵸䳜,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不受梦魇纠缠,还可以防御凶邪。

纵观西部第三列山脉,从崇吾山一直到翼望山,共有二十三座,蜿蜒六千七百四十四里。每座山的山神,都长着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他们的礼仪是,用一块吉玉埋在地下,用稷米作祭祀的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