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海经:西山经》华山之首,钱来山

《山海经:西山经》华山之首,钱来山

【摘要】:《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②,其脂可以已腊③。《西山经》所记载的西部第一列山系华山,其排在第一位的山叫钱来山,山上松树生长茂密,山下布满能去污垢的洗石。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又名小华山。《太平御览》引此经正作“”。

【原文】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羬羊

明·蒋应镐绘图本 螐渠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蚂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

【注释】①洗石:一种能去掉身上污垢的石头,也可以用来清洗器皿。②羬(qián)羊:羊的一种,尾巴大,毛细小,皮很薄,有六尺高大,约十斤重。③已腊(xī):指可以去掉皮肤上皴裂的表皮。腊,指皴裂的皮肤。④松果之山:应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⑤濩(huò)水:当作“灌水”,源于松果山,往北流经通谷,为渭水的一条支流,当在今华阴与潼关之间。⑥螐(tóng)渠:一种可以避免灾殃的奇鸟,应该为今天的黑鹳鸟。黑鹳嘴巴红且长,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变幻出绿色、紫色或青铜色金属光辉等,一般栖息在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⑦已(bào):指可以防止皮肤起皱。,也指皮肤有皱纹

【译文】《西山经》所记载的西部第一列山系华山,其排在第一位的山叫钱来山,山上松树生长茂密,山下布满能去污垢的洗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尾巴却和马尾一样,名字叫羬羊,羊脂可以治疗皴裂的皮肤。

往西四十五里,就是松果山。濩水从这里流出,往北流入渭河,河床中蕴藏丰富的铜矿石。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螐渠,形状像野山鸡,羽毛是黑色的,但脚爪是红色的,可以用来去除皮肤上的皱纹。

【原文】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①太华之山:即今天的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市西南。传说华山因山顶的天池中长有千叶莲花而得名;传说山上有玉女手持玉浆,只要攀爬到华山山顶,喝了玉女的玉浆,便可以成仙,但山路偏僻险窄,而且云雾缭绕,难以攀爬。②削成而四方:指华山山形如刀削而成,山势陡峭险峻。③肥(wèi):亦作“肥遗”,一种毒蛇。传说商汤时候,这种蛇出现在阳山。郭璞《图赞》云:“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阳山,以表亢厉。桑林既祷,倏忽潜逝。”又有肥遗鸟,出现在下文的英山上。

【译文】再往西六十里,就是华山,华山山势陡峭,像刀斧砍削而成,呈四方形。华山高五千仞,跨越方圆十里,飞禽走兽都无法在上面栖息。山上有一种蛇,名字叫肥遗,长有六只脚、四只翅膀,它出现的时候,天下就会大旱。

明·蒋应镐绘图本 肥

【原文】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㸲牛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赤鷩

【注释】①小华之山:即少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少华乡。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又名小华山。②㸲(zuó)牛:当为野牛的一种,重量可达千斤。③磬石:一种可以制作磬的美石。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一般悬挂在架子上。④㻬琈(tū fú)之玉:一种美玉,形态不详,《山海经》中众多山系中有此玉。⑤赤鷩(bì):即赤雉,俗称“锦鸡”,属于山鸡的一种,身上羽毛五颜六色,光彩艳丽,一般活动在岩石多的荒芜山地、灌木丛及矮竹丛中。传说锦鸡喜爱自己的羽毛,整天对着河水观赏,最终头晕目眩,溺水而死。⑥萆(bì)荔:一种香草,即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可作药材。叶子呈椭圆形,花很小,隐藏在花托中。果实富含丰富的胶汁,有解暑的作用。⑦乌韭:一种苔藓类植物,多生于潮湿的地方,也称垣衣、瓦松、昔邪等。

【译文】再往西八十里,就是小华山,山上的草木大多数是牡荆和枸杞这类灌木,山中的野兽多数是柞牛。山的北面有许多可作乐器的磬石,南面有许多㻬琈玉。山中禽鸟,以锦鸡数量为多,畜养它们可以防御火灾。山中有种草,名字叫萆荔,形状如乌韭,但生长在石头上,也会攀沿树干生长,吃了这种草,可以治心痛病。

【原文】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葱聋

明·蒋应镐绘图本 鴖

【注释】①条:下文石脆山也有条草,但是形状像韭菜,开白色花,结黑色果,当与此处条草为一种类型的草,只是两种草名称相同,形状各异。②葵:此处应指葵菜,古代的一种蔬菜。③鴖(mín):鸟名,一作“(mín)”。《太平御览》引此经正作“”。④翠:即翠鸟。雄鸟叫翡,一身黑色羽毛,只有胸前、背上和翅膀的一些羽毛是红色的。雌鸟叫翠,全身羽毛为青黄色。它们飞动的时候,翅膀扇动的声音像“翠翡——翠翡——”,因此名叫翡翠。

【译文】再往西八十里,就是符禺山。山的南面蕴藏丰富的铜矿石,北面则蕴藏丰富的铁矿石。山上有一种树,名叫文茎,果实像枣,吃了这种果实,可以防止耳聋。山中的草,以条草为最多,它的形状像葵,却开红色的花,结黄色的果,这种果实像婴儿的舌头,吃了它可以使人不迷惑。符禺河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入渭河。山中的野兽,多数是一种叫葱聋的野兽,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羊,但是长有红色的鬣毛。山中禽鸟,多数是鴖鸟,体形和翠鸟相似,畜养它可以防御火灾。

【原文】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注释】①石脆之山:当作“石脃(cuì)之山”。脃,同“脆”。《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此经皆作“脆山”。②棕:棕榈的简称,也叫栟闾。棕,本作椶(zōng)。③灌水:也名小赤水,在今陕西华县西边。郭璞《图赞》云:“沙则潜流,亦有运赭。于以求铁,趋在其下,蠲牛之疠,作彩于社。”④流赭(zhě):即红土。汉武帝亲自为汗血宝马谱写的《天马之歌》诗当中,第二句是:“沾赤汗洗沫流赭”,意思指汗血宝马流出如血一样的汗,像全身涂抹了流赭。⑤牛马:一作“牛角”。

【译文】再往西六十里,就是石脆山。山上的树木多数是棕榈树和楠树,草多是条草,形状像韭菜,但是开白色花,结黑色果,吃了这种果实可以不得痔疮。山的南面遍布㻬琈美玉,北面蕴藏丰富的铜矿石。灌水发源于石脆山,往北流入禺水,水中有许多红色的流赭,将这种土涂在牛马身上,可使牛马健壮,不得疾病。

【原文】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鲜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䉋,其兽多㸲、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注释】①杻(niǔ)、橿(jiāng):两种乔木。杻,指杻树,又称檍树、土橿树,与棣树相似,叶子细长,纹理纽结,树枝弯曲,可以用来制作弓弩。橿,指橿树,木质坚硬,是制作木车的材料。②招水:河流名,往西北流入灌水。招,古音读作“韶”。③鳢(bàng)鱼:即蚌鱼,鱼尾处有两只脚。④箭、䉋(mèi):指箭竹和䉋竹。箭竹竹竿笔直光滑,所以又称滑竹;竹材厚实,是制作笔杆及编制筐篮棚架等的材料,今仅分布在我国湖北、四川。䉋竹,竹节长,根长得深,竹笋一般在冬天生长,可以食用。⑤鹑(chún):即鹌鹑。详见《南次二经》柜山“其音如痺”的注释。⑥疠(lì):指麻风病。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鲜鱼

明·蒋应镐绘图本 肥遗

【译文】再往西七十里,就是英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杻树和橿树,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石,南面则多铜矿石。禺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入招水,水中有丰富的鲜鱼,形状像鳖,声音像羊叫声。山的南面还生长着许多箭竹和䉋竹,山中的野兽多数是柞牛和羬羊。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鹌鹑,全身为黄色的羽毛,嘴巴为红色,名字叫肥遗,吃了它可以防治麻风病,也可以杀死肚中的各种寄生虫。

【原文】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释】①黄雚:雚读作“guàn”。②胕(fú):指浮肿病。③竹箭:细竹。传说东南地区,以会稽县的竹箭为美。④人鱼:当是鲵鱼,即娃娃鱼一类的鱼。关于人鱼的特征,据《北次三经》记载,龙侯山決決水中多人鱼,“其状如鱼䱱,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䱱鱼,即娃娃鱼。⑤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能将脊背上的毛射出。郭璞《图赞》云:“刚鬣之族,号曰豪狢。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厥体兼资,自为牝牡。”

【译文】再往西五十二里,就是竹山,山上生长着高大的树木,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石。有一种草,名字叫黄雚,形状像臭椿树,叶子像麻叶,开白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形状像赭石,用它泡在沐浴的水中,可以治疗浮肿。竹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注入渭水,水的北岸有许多细竹丛和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往东南方向流,然后注入洛水,水中蕴藏丰富的水晶石,还有许多鲵鱼。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有发簪那么粗,尖端却是黑色的,名叫豪猪。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械、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注释】①枳(zhǐ)叶而无伤:指盼木的叶子虽像枳叶但没有刺,不伤人。枳,一种落叶灌木,枝桠小,叶子上有刺,果实为黄绿色,味道酸,可入药;也亦称枸橘。②薰草:也叫蕙草,叶子呈绿色,草茎呈紫色。又称零陵香,生长在零陵谷,因此得名,古代用作香料。今我国广西和湖南地区有这种草。③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和兰草同属一类,香味如兰花草。叶子风干了可作香料。又称蕲茝(qí chǎi)、薇芜、江蓠。

④羭(yú)次之山:即榆次山。今为地名,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盆地,在太行山西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榆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⑤棫(yù):又称白桵(ruí),一种丛生的小树,树茎上有刺,果实像樱桃,但是颜色为紫色,可以食用。⑥婴垣之玉:与㻬琈同属于美玉。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谬误,具体为哪个字,不可得知。可能就是《西次三经》泑山的“婴脰之玉”,可以用来制成项链。⑦嚻(xiāo):同“嚣”。⑧橐(tuó féi):有蛰伏期的动物,一般动物都是冬季蛰伏,夏季活动,橐则恰恰相反,佩戴它的羽毛可以避免雷击。

明·蒋应镐绘图本 嚻

明·蒋应镐绘图本 橐

【译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就是浮山。山中生长着许多盼树,叶子像枳树的叶子,但没有刺,不伤人,树中有虫子寄居。山上有种草,名做薰草,叶子上有斑点,凹凸不平,茎是方形的,开红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气味与蘼芜的香气相像,佩戴这种香草可以防治麻风病。(www.chuimin.cn)

再往西七十里,就是羭次山。漆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然后注入渭河。山上的树木多数是械树和橿树,山下有许多细竹丛。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南面有许多可作首饰的婴垣玉。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禺猴,手臂很长,善于投掷东西,名叫嚻。山中有一种鸟,样子长得像猫头鹰,脸似人脸,只有一只脚,名叫橐,冬天出来活动,夏季蛰伏,将它的羽毛别在衣物上,可以防止雷击。

【原文】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穀、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明·蒋应镐绘图本 猛豹

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 尸鸠

【注释】①逐水:一作“遂水”。②南山:即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在今陕西西安南方。③猛豹:即白豹,别名貘(mò)豹、貘貘。长得像熊,但体型较熊小,毛黑浅有光泽,能吃蛇,也能舔舐铜铁,一顿可吃数十斤,多见于川蜀地区。唐代人多将貘豹画在屏风上,辟瘟辟邪。貘,同“獏”与“貊”(mò)。豹,一作“虎”。④尸鸠(jiū):即鸤(shī)鸠,布谷鸟。鸤鸠养育其子平等如一,后人用来比喻善人、君子以仁德平等对待下人。鸠,一作“丘”,鸠与丘音近,为假借字。⑤大时之山:疑为太白山,秦岭的主峰。《广韵》引此经作“太畴之山”。⑥穀、柞(zuò):穀,当作“榖”,指构树。柞,“栎”的通称,为落叶乔木,叶子呈椭圆形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作家具,树皮可以制成染料。⑦涔(cén)水:涔,古音读作“潜(qián)”⑧汉水:即今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在武汉汇入长江。

【译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就是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逐水发源于时山,往北流,然后注入渭河,河床中有数量众多的水晶石。

再往西一百七十里,就是终南山,山上有许多像粟米一样细小的丹砂。丹水发源于终南山,往北流,注入渭河。山中野兽大多是猛豹,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就是大时山。山上生长的大多数是构树和柞树,山下则多是杻树和橿树。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银矿,南面遍布白色玉石。涔水发源于太时山,往北流,注入渭水。清水也发源于大时山,往南流,注入汉江。

【原文】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嚻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白翰

【注释】①嶓(bō)冢之山:我国现有两座嶓冢山,一座为陕西宁强县嶓冢山,另一座便是甘肃成县东北的嶓冢山。此处应指位于甘肃的嶓冢山。②汤水:一作“阳水”,阳的繁体字为“陽”,与汤的繁体字“湯”形近。③桃枝、钩端:两种竹子。桃枝,即今桃竹,竹心实,竹节多,竹节间相隔四寸,可以制成拐杖和盛饭的小竹筐等。钩端,和桃竹都属于竹子的一种。④罴(pí):即棕熊,又名马熊,长得和普通的熊相像,但是毛色为黄白色,凶猛憨实,能爬树,而且能将树连根拔起,还会游泳。有谚语云:“熊罴眼直,恶人横目。”⑤白翰:即白鵫(zhuó),又名白雉,全身雪白,雄性白雉头前端及两侧为红色肉质。白雉在古代是一种瑞鸟,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⑥本:指树根。⑦蓇(gū)蓉:又名花蓇空。蓇,指只开花不结果子的草。

【译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就是嶓冢山。汉水发源于这座山,往东南方向流,注入沔水。嚻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往北流,注入汤水。山上大多是桃竹、钩端之类的竹丛,山上的野兽大多是犀牛、兕、黑熊和棕熊,禽鸟大多是白雉和锦鸡。山中有一种草,它的叶子像蕙草的叶子,茎根像桔梗,开黑色的花,不结果实,名叫蓇蓉,吃了它,人就不能生孩子。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谿边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栎

【注释】①谿边:当时狗的一种,皮可用来制作衣服褥子,运动血气,防止虫病、邪气。郭璞《图赞》云:“谿边类够,皮厌妖蛊。”民间流传的以狗血题写门户来辟邪驱虫的风俗,应该源于此。谿,一作“谷”;边,一作“遗”。②赤翁:指颈脖上有一圈赤色的毛。③杜衡:一种香草,也写作“杜蘅”,即杜若。叶子呈心形,像马蹄印,所以俗称马蹄香。一般生于丘陵坡地、山野、草丛中,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④可以走马:指佩戴这种香草可以使马健步如飞。⑤瘿(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就是天帝山。山上的树木多数是棕榈树和楠树,山下有许多茅菅和蕙草。山中有一种兽,体形像狗,名叫谿边,用它的皮做垫子,可以避免妖气侵害。山中有一种鸟,体形像鹌鹑,身上有黑色的斑纹,颈脖下有一圈红色的毛,名叫栎,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得痔疮。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葵菜,气味和蘼芜的香味相似,名叫杜衡,佩戴它可以使马跑得更快,吃这种草药,可以消除脖子上的肉瘤。

【原文】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槀茇,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数斯

【注释】①皋涂之山:一作“鼻涂之山”。②蔷水:蔷,古音读作“啬(sè)”。河流名。③礜(yù):又名青分石、立志石、固羊石。礜石能毒死老鼠。郭璞《图赞》云:“禀气方殊,舛错理微,礜石杀鼠,蚕食而肥。物性虽反,齐之一归。”④槀茇(gǎo bá):即槀本,一种香草,茎、叶上有细毛,叶子呈羽毛状,夏天开白花,根茎可以作药材。⑤马足人手:指前两只脚像人的手,后面两只脚像马蹄。⑥(yīng)如:当作“玃(jué)如”。郭璞《图赞》云:“如之兽,鹿状四觡。马足人手,其尾则白。貌兼三形,攀木缘石。”⑦鸱(chī):一种凶猛的鸟,又名鹞鹰、鸢鹰,长得像鹰,但体形较小。⑧瘿:一作癎(xián)。癎,同“痫”,指癫痫病。

【译文】往西南三百八十里,就是皋涂山。蔷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注入诸资河;涂水也发源于皋涂山,往南流,注入集获河。山的南面有许多粟米一样细小的丹砂,北面蕴藏丰富的银和黄金。山上的树木大多数是桂树。山上有一种白色的石头,名叫礜石,也可以用来毒死老鼠。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槀茇,叶子像葵菜叶但背面是红色的,名字叫无条,可以用来毒死老鼠。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鹿,却长有白色的尾巴,后面两只脚像马蹄,前面两只脚像人的手,头上长有四只角,名字叫做如。山中有一种鸟,体形像鹞鹰,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名叫数斯,吃了它可以消除脖子上的肉瘤。

【原文】

明·蒋应镐绘图本 

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 鹦䳇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䳇。【注释】①:音“mǐn”。传说中的一种野牛。②鸮(xiāo):和斑鸠一样大,羽毛为绿色。今鸮鸟俗称猫头鹰。③鹦䳇(wǔ):即鹦鹉,俗称鹦哥。能模仿人说话,羽毛鲜艳多彩。郭璞《图赞》云:“鹦䳇慧鸟,青羽赤喙。四指中分,行则以嘴。自贻伊笼,见幽坐趾。”

【译文】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就是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细竹丛生。盼水发源于黄山,往西流,注入赤水,水中有大量的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牛,全身为苍黑色,眼睛大,名叫。山上有一种鸟,体形像鸮鸟,长着青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壳,有和人一样的舌头,能够模仿人说话,名叫做鹦䳇。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麢、麝;其鸟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鸓

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本 麝

【注释】①旄(máo)牛:即《北山经》潘侯山上的旄牛,又名犛(máo),即今牦牛。体形像牛,全身长满几寸长的毛。古代多用牦牛尾巴上的毛装饰旗杆顶端,也称为旄。②麢(líng):即羚羊。羚羊头顶上的角很长,夜间休息时羚羊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避免受其他猛兽侵害,故有成语为“羚羊挂角”。麢,古同“羚”。③麝(shè):即香獐。体形像鹿,但体格较小,没有角。雄麝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④鸓(lěi):一种可以预防火灾的鸟。郭璞《图赞》云:“有鸟名鸓,两头四足,翔若合飞。”可以预防火灾的鸟众多,汉代宫殿多用这些鸟来命名。⑤騩(guī)山:古山名。⑥錞(chún):靠近的意思。錞,一作“埻(zhǔn)”。⑦凄水:一作“浽水”。⑧采石:指有彩色的石头,如祖母绿等。采,同“彩”。

【译文】再往西二百里,就是翠山。山上棕树和楠树生长茂密,山脚下细竹丛生。山的南面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北面有许多旄牛、羚羊、香獐一样的野兽,山中的鸟,大多数是鸓鸟,体形像喜鹊,羽毛却为红黑色,并且长有两只脑袋、四只脚,蓄养它可以防御火灾。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就是騩山,山靠近西海边,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蕴藏丰富的玉石。凄水发源于这座山,往西流,然后注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彩色的石头、黄金,还有许多粟米一样细小的丹砂。

【原文】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其馀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清·汪绂《山海经存》本 羭山神

【注释】①华山,冢也:指华山是华山山系神鬼的栖息之所,因而是华山山系的宗主之山。②太牢: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③羭山,神也:《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引此经作“羭山之神,祠一黄圭”。《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作“羭山之神,祠一白圭”。④烛:一作“炀”。根据下文“烛者,百草之未灰”,烛当指将干草点燃而不使干草燃尽的状态,即火把、火堆。⑤斋百日以百牺:指斋戒一百天,并用一百只毛色单一的牲畜祭祀。斋,也作“齐”,古时“斋”字繁体字为“齋”,与“齐”字的繁体字“齊”通用。牺,毛色单一的祭祀品。⑥汤其酒:指温酒。汤,一作“温”。汤酒,今作烫酒。⑦婴:指陈设玉石并将其环绕成圈祭祀神灵,当是上古时期用玉来祭祀神灵的专称。一说为“罂(yīng)”字的古体字。罂,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⑧牷(quán):指毛色纯一的整只牲畜。⑨白席采等纯之:指用白茅织成席子,且用五种颜色的花纹等差有序地将席子边缘镶起来。纯,边缘,此处当指镶边。

【译文】《西山经》所记述的西方山系第一列山系,自钱来山一直到騩山,总共有十九座,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华山,是神灵们栖宿的地方,是众山的宗主之山,祭祀华山山神的礼仪,是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羭次山,是神灵显威的地方。祭祀羭次山山神的礼仪是:点燃庙堂的烛火,斋戒百日,用一百只毛色单一的牲畜做祭品,并用一百块美玉埋在地下,烫热一百杯美酒,祭祀用的玉器是一百片玉珪和一百片玉璧,并将它们环绕成圆圈。其余十七座山的山神,都是用没有杂毛的整只羊来祭祀;祭祀用的烛火,是将百草束成火把点燃,但不让它们烧成灰。陈设祭品的垫子用白茅织成,再用五种不同颜色的花纹,等差有序地将其边缘装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