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原因,可以说TCP/IP互联网层和OSI网络层在功能上非常相似。图2-21 TCP/IP模型中的协议与网络3.应用层TCP/IP模型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
2023-11-22
现在我们从OSI参考模型转向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后面将简要介绍ARPANET的历史,现在只介绍它的一些很有用的关键之处。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赞助研究的网络。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接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卫星和无线网络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互连时出现了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因此能无缝隙地连接多个网络的能力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主要设计目标。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1.互联网层
所有的这些需求导致了基于无连接互联网络层的分组交换网络。这一层被称为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它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它的功能是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可能经由不同的网络)。这些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因此如果需要按顺序发送及接收时,高层必须对分组排序。必须注意到这里使用的“互联网”是基于一般意义的,虽然因特网中确实存在互联网层。
这里不妨把互联网层和邮政系统作个对比。某个国家的一个人把一些国际邮件投入邮箱,一般情况下,这些邮件大都会被投递到正确的地址。这些邮件可能会经过几个国际邮件通道,但这对用户是透明的。而且,每个国家(每个网络)都有自己的邮戳,要求的信封大小也不同,而用户是不知道投递规则的。
互联网层定义了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层的功能就是把IP分组发送到应该去的地方。分组路由和避免阻塞是这里主要的设计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有理由说TCP/IP互联网层和OSI网络层在功能上非常相似。图2-22显示了它们的对应关系。
2.传输层
在TCP/IP模型中,位于互联网层之上的那一层,现在通常被称为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和OSI的传输层作用一样。这里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第一个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它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机器。它把输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给互联网层。在接收端,TCP接收进程把收到的报文再组装成输出流。TCP还要处理流量控制,以避免快速发送方向低速接收方发送过多报文而使接收方无法处理。
图2-22 TCP/IP参考模型(www.chuimin.cn)
第二个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它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能力而是自己完成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只有一次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请求-应答查询,以及快速递交比准确递交更重要的应用程序,如传输语音或影像。IP、TCP和UDP的关系如图2-23所示。自从这个模型出现以来,IP已经在很多其他网络上实现了。
图2-23 TCP/IP模型中的协议与网络
3.应用层
TCP/IP模型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由于没有需要,所以把它们排除在外。来自OSI模型的经验已经证明,它们对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没有用处。
传输层的上面是应用层。它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最早引入的是虚拟终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和电子邮件协议,如图2-23所示。虚拟终端协议允许一台机器上的用户登录到远程机器上并且进行工作。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了有效地把数据从一台机器移动到另一台机器的方法。电子邮件协议最初仅是一种文件传输,但是后来为它提出了专门的协议。这些年来又增加了不少的协议,例如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用于把主机名映射到网络地址;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用于传递新闻文章;还有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获取主页等。
4.主机至网络层
互联网层的下面什么都没有,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部分,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连接,以便能在其上传递IP分组。这个协议未被定义,并且随主机和网络的不同而不同。
有关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技术的文章
由于这些原因,可以说TCP/IP互联网层和OSI网络层在功能上非常相似。图2-21 TCP/IP模型中的协议与网络3.应用层TCP/IP模型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
2023-11-22
Ethernet/IP的规范是公开的,并由ODVA组织提供。图1-17 Ethernet/IP通信协议模型Ethernet/IP的成功是在TCP、UDP和IP上附加了CIP,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应用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为了减少Ethernet/IP在各种现场设备之间传输的复杂性,Ethernet/IP预先制定了一些设备的标准规定,如气动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规定。目前,CIP进行了以太网标准实时性和安全总线的实施工作,采用IEEE 1588标准的分散式控制器同步机制的CIPSync,基于Ether-net/IP技术,并结合安全机制实现CIP Safety的安全控制等。......
2023-11-20
由于标准并未统一,所以对现场总线也有不同的定义。但现场总线的本质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现场设备互连是基本的要求,只有实现互操作性,用户才能自由地集成FCS。通过网络对现场设备和功能块统一组态,把不同厂商的网络及设备融为一体,构成统一的FCS。......
2023-11-20
LonWorks技术所采用的LonTalk协议被封装在称为Neuron的芯片中并得以实现。LonWorks技术的不断推广促成了神经元芯片的低成本,而芯片的低成本又反过来促进了LonWorks技术的推广应用,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环。另外,在开发智能通信接口、智能传感器方面,LonWorks神经元芯片也具有独特的优势。LonWorks技术已经被美国暖通工程师协会定为建筑自动化协议BACnet的一个标准。美国消费电子制造商协会已经通过决议,以LonWorks技术为基础制定了EIA—709标准。......
2023-11-20
轮询连接是预定义主/从连接组中定义的4种I/O连接之一,轮询连接实例ID为2。轮询连接传送的是I/O轮询命令和轮询响应报文。从站返回的轮询响应信息由连接ID和I/O数据两部分组成。图7-20 轮询应用实例主站和从站轮询连接Produced_Connection_ID属性的值是由组报文、报文ID和从站的MAC ID共同决定的。......
2023-11-20
由此,导致了现场总线的产生。现场总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控制、报警和事件报告等工作。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的基本要求是响应速度和操作的可预测性的最优化。现场总线是一个低层次的网络协议,在其之上还允许有上级的监控和管理网络,负责文件传送等工作。现场总线为引入智能现场仪表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将是继DCS后的又一代控制系统。......
2023-11-20
EtherCAT是一个可用于现场级的超高速I/O网络,它使用标准的以太网物理层和常规的以太网卡,传输介质可为双绞线或光纤。一般常规的工业以太网都是采用先接收通信帧,进行分析后作为数据送入网络中各个模块的通信方式,而EtherCAT的以太网协议帧中已经包含了网络中各个模块的数据。EtherCAT技术已经完成,专门的ASIC芯片也在实现之中。目前市场上已提供了从站控制器,EtherCAT的规范也成为了IEC/PAS文件。图1-19 EtherCAT通信协议模型......
2023-11-20
任何制造DeviceNet产品的公司都可以加入ODVA,并参与对DeviceNet规范进行增补的技术工作。DeviceNet规范的购买者将得到一份不受限制的、真正免费的开发DeviceNet产品的许可。它是一个独立组织,管理DeviceNet技术规范,促进DeviceNet在全球的推广与应用。DeviceNet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也是较晚进入中国的现场总线。但DeviceNet价格低、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制造业、工业控制、电力系统等行业的自动化,适合于制造系统的信息化。2002年10月8日,DeviceNet现场总线被批准为国家标准。......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