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件发生。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审判和犯罪预防工作。......
2023-11-20
在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各种形式中,大多只会发生在学生之间。但是,有一种暴力形式更多地会发生在教师和家长身上,那就是语言暴力。教师和家长构成学生最初的成人世界,因为职业和亲情关系的原因,教师、家长和学生密切接触,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的天然职责。正因为如此,如果教师、家长能够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耐心,懂得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如果教师、家长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脾气暴躁,缺乏教育引导的科学方法,一味对学生指责和训斥,会导致学生的排斥,从而故意做出教师和家长不认可的行为;如果学生经常遭受语言暴力,那么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是暴力式的。教师和家长不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对同学和他人实施语言暴力。
(一)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语言暴力
我们往往认为肢体暴力才算是暴力,忽视了语言暴力对人造成的伤害。语言暴力是肢体暴力的前奏,会引起肢体暴力。
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间的语言暴力,纠正自己学生和孩子对别人的语言暴力行为,包括同学间起外号、嘲笑等都应引起重视。
案例:某学校一名学生因为身体肥胖,班级小朋友都叫他“猪仙”。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不敢在食堂吃饭,因为吃多了会被同学笑话“怪不得胖,吃这么多”。如果吃得少,他会被说“吃这么点还长得跟猪一样”。时间长了,其他班级的同学也在他背后叫他“肥猪”之类的话。这些都导致该小学生不敢上学,即使在家也不吃东西,不想见人。
类似的语言,有的学生是故意的,也有的学生自己也认识不到危害。对此,教师要及时加以教育引导。
(二)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
教师和家长以管教为名,对学生实施了贬低评价和语言暴力,导致学生自卑,自我贬低,失去自信,敏感惶恐,影响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健全。
教师和家长本身缺乏涵养,脾气暴躁。即使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也会在遇到烦心事时控制不住爆发脾气。
教师对学生的有关言语评论,出于教育,不是暴力,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在一些学校,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教师在批评犯错或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时,采用一些讽刺挖苦的语言。例如:“你有病啊,脑子进水了!”“你比猪还笨,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谁教你,谁倒霉!”“没教过你这样的学生!”“你整天想什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如此等等。
教师以教育为名,行伤害之实。表面上是身为一个老师恨铁不成钢地教育学生,但实际上对学生却是严重的身心伤害。(www.chuimin.cn)
案例:2003年4月12日,中国西部某城市一个15岁的女中学生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老师用木条打了,老师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她“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当天上午第3节课是班主任老师的语文课,这个学生趴在桌上哭泣,这名老师竟然熟视无睹,下课后也没有注意她的去向。谁知中午12时30分左右,这个学生就从学校的教学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的花季年华。
教师可以批评某个学生,但不能表现出对某个学生明显的唾弃。老师对某个学生过多的褒奖或批评,会导致这名学生被孤立,也是教师不应有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学生俊丑、家庭背景、学业优劣、性行外放内敛来区别对待。当然,教师一定会被学生的品行影响,以回应学生好恶感受,但对品行有偏差的学生要以教育和感化为主。
(三)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做成长型家长,学会和孩子沟通
家长相对于教师来说,缺乏与孩子沟通的专业知识。当然,教师并不一定就比家长懂得沟通。除专业知识外,是否和孩子有效沟通,也取决于家长本身的素养。家长因为工作、家庭的压力,甚至仅仅是脾气暴躁,将孩子看作自己的从属物品,没有将孩子作为平等、独立、有自己思想和诉求的个体来看待,从而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
例如对孩子说:“就你这样子,长大了也没出息。”“你早晚得进监狱。”“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天天就知道吃和玩,你看谁谁谁,成绩多好!”“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猪脑子!”“再哭我就打死你!”“当初真不该生你!”“丢人!”“是人都比你强!”“怎么不去死!”如此等等。
除了对孩子说这类话,家长会在谈论孩子时说:“真是不省心,早知这样,一生下来就掐死。”类似的话,很难相信是从父母口中说出的。
这种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是深入内心的,甚至一生都无法消弭。语言暴力可以致命,有的中学生在教师和家长训斥后选择自杀,除极个别患有忧郁症等情况外,不少是受到学校、家庭和学业的压力。更多的孩子则是选择自暴自弃。
家长要认识到:每一个实施欺凌的学生背后往往是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值得家长明确的是:即使是离异家庭,也会给予孩子相应的关爱。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往往不是离异的事实,而是夫妻双方打闹、攻击、谩骂的情形。所以说,虽非离异家庭,但暴力家庭会给予孩子更大的伤害。夫妻离异,但从法律和情感上,夫妻双方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关爱,更不能以孩子相要挟,把孩子作为对对方进一步精神报复的工具。
我们都在指责孩子心理脆弱,经不起一点批评,却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即使孩子心理脆弱,也是我们学校、家庭教育的“成果”。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孩子,与孩子沟通。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打骂式教育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作家一木说:“打骂,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这样教育成才的。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的。幸福的家庭,是不会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的。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有关正向引力: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文章
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件发生。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审判和犯罪预防工作。......
2023-11-20
(一)《意见》的相关要求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共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2023-11-20
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四)编订防范欺凌校本教材研制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
2023-11-20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3-11-20
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2023-11-20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日本《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充分体现了日本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措施。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主要是对儿童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危害。......
2023-11-20
学校是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实施单位。本部分主要是从学校主体责任的角度,全面阐述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做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兼及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要客观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科学评估本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况,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调度、研究,要从关注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部署专题教育与防范措施。......
2023-11-20
2016年12月,温州市鹿城区法院以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判处8人有期徒刑。事件中,被欺凌的是3名女孩,在法院判决中适用了“侮辱妇女罪”,使肇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侮辱妇女罪”并不是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罪名,只是在此事件中可以适用而已。对女孩子的欺凌适用“侮辱妇女罪”,实施欺凌者虽然受到惩罚,但欺凌行为与法律判处的“侮辱妇女罪”的行为性质是不一样的。......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