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四)编订防范欺凌校本教材研制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
2023-11-20
(一)《意见》的相关要求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共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其中,“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部分分为4个方面,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地要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风建设,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第二,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各地要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要强化学生校规校纪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研制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全面加强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知识,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要加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综合基地和人才建设,为开展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对早期发现的轻微欺凌事件实施必要的教育、惩戒。(www.chuimin.cn)
第四,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各级综治组织要加大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在基层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园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要依托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整合各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发挥青少年犯罪信息数据库作用,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研判。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加大视频图像集成应用力度,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及动态管控。把学校周边作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部署和检查考核。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的通知》要求,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督导和追究。公安机关要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学校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苗头,并及时预防处置。要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二)《方案》的相关要求
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将“坚持预防为主”部分表述为“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5句话即5条防范措施。
有关正向引力: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文章
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四)编订防范欺凌校本教材研制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
2023-11-20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3-11-20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日本《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充分体现了日本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措施。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主要是对儿童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危害。......
2023-11-20
学校是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实施单位。本部分主要是从学校主体责任的角度,全面阐述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做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兼及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要客观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科学评估本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况,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调度、研究,要从关注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部署专题教育与防范措施。......
2023-11-20
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2023-11-20
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件发生。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审判和犯罪预防工作。......
2023-11-20
校园暴力是指与学校和师生有关的暴力行为,包括外来对学校的暴力攻击行为。然而,基于大家通常的认识,我们还是将校园暴力侧重指学生与学生间的肢体暴力行为,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群体性。校园暴力没有被有力处置和管控时,实施暴力的学生会逐步聚集,团队固化,体现出其组织性。校园暴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常常是为了一点小事。......
2023-11-20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欺凌和暴力影响的界定仅仅是“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教育部门除了自己认识到位,还要通过定期培训、专题培训来提高学校的认识。教育部门要通过研讨会、协调会、培训会等形式增进其他部门和单位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认识,从而引导这些部门和单位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好各种资源,参与防治工作中来。......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