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依法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如果其这种行为出现在达到法定年龄之后,直接给予严重的处罚甚至刑罚,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对其是不负责任的。学校负责人存在躲避棘手问题的考虑。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是将其劝退。学校为避免自身在社会上名誉和形象受损,会淡化事件的情节和严重程度。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公安机关是否介入,一般以学生受伤程度判定。......
2023-11-20
按照接触方式来分,校园欺凌和暴力通常分为直接欺凌和暴力、间接欺凌和暴力。
按照实施方式来分,校园欺凌和暴力分为语言欺凌和暴力、肢体欺凌和暴力、关系欺凌和暴力、网络欺凌和暴力、所有物损害。
直接欺凌和暴力包括语言欺凌和暴力、肢体欺凌和暴力;间接欺凌和暴力包括关系欺凌和暴力、网络欺凌和暴力、所有物损害。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一)语言欺凌和暴力
语言欺凌和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起绰号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语言欺凌和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如果进行语言反击,会遭到更大的打压和报复。
学生受到的语言暴力可能来自教师、家长和其他学生。学生间的语言欺凌属于学生间实施的语言暴力范畴,如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有关身体、性格缺陷、姓氏等)、公开他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
(二)肢体欺凌和暴力
肢体欺凌和暴力是所有暴力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形式,是指以动作直接对被欺凌者肢体进行攻击,如拳脚相加、抢夺财物等,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
与肢体相关的行为也属于肢体欺凌和暴力。例如:2017年6月,北京市延庆区延庆二中学生被逼吃粪便;2017年12月,云南红河建水青龙镇青龙小学两名三年级学生被扒下裤子用开水烫。这些事件也属于肢体欺凌和暴力。
(三)关系欺凌和暴力
关系暴力也称为“冷暴力”,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通常是通过说服同伴排挤被欺凌者,阻止被欺凌者与他人发生人际关系,对其造谣中伤,阻止其加入某一朋友圈子和群体。其他同学不加辨别地认同实施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负面评价,或慑于实施欺凌者的势力,不敢与被欺凌者接触,被欺凌者觉得无助、沮丧、自卑。
(四)网络欺凌和暴力
网络欺凌和暴力一般是指通过网络、校园或班级群组发表对被欺凌者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通过网络实施语言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干预被欺凌者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造成当事人名誉受损;通过网络进行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组织、策划,如约定某一时间对某人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
(五)所有物损害(www.chuimin.cn)
所有物损害是指破坏、盗取、索要、藏匿被欺凌者的用品。例如:弄坏书包、文具;在宿舍打开被欺凌者的橱柜、箱包,拿走食品、贵重物品等;破坏被欺凌者的自行车,给自行车轮胎放气……
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常见为身体攻击、欺凌弱小、威胁谩骂、勒索钱财等等。具体到某一案例,会看到欺凌和暴力具体呈现形式“花样繁多”,情节与场景触目惊心,不忍直视。我们列举常见表现形式如下,可与之相对照,判断学生行为是否属于欺凌和暴力行为:
1.敲诈、勒索同学钱财、物品。
2.对同学进行重复武力攻击,施以拳脚、掌掴拍打、推撞使绊、拉扯头发;借助刀具、棍棒等攻击;用烟头烫伤。
3.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学生间起绰号很常见,学校也可能认为很正常。有些绰号纯粹是玩笑和善意的,但很多绰号带侮辱性。欺凌者给被欺凌者起绰号,被欺凌者不敢反驳,更不敢给欺凌者起绰号。
4.对同学物品进行损坏、藏匿,如损坏其书包、书本、文具、衣服、自行车等。
5.孤立同学,使得其他同学不敢与其交往。
6.对同学进行嘲笑,包括嘲笑其使用的物品、身体的缺陷等。
7.对同学中伤、造谣、污蔑,传播关于同学的谣言。
8.逼迫同学为其劳动,如购物、打水、洗衣;逼迫同学做坏事,如讹诈钱财、偷盗。
9.通过网络论坛、群组等进行网上造谣、辱骂、攻击和予以孤立。
即使学生的行为不在上述之列,我们仍可从其具体情节和受害人感受出发,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欺凌和暴力行为。
在管理混乱的学校,学生实施欺凌和暴力时,并不避讳被老师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实施欺凌时,会躲开学校监控的视线。除肢体欺凌和暴力外,其他方式欺凌不容易被发现,即使是肢体欺凌和暴力也难以被发现。当事人包括被欺凌者、旁观者也不会主动告知家长、学校、老师。我们看到媒体公开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视频或图片,都是学生自拍上传的。所以,学校、村居、社区、家长等一定要加强监管,防范和制止欺凌和暴力行为。
有关正向引力: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文章
社会在依法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如果其这种行为出现在达到法定年龄之后,直接给予严重的处罚甚至刑罚,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对其是不负责任的。学校负责人存在躲避棘手问题的考虑。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是将其劝退。学校为避免自身在社会上名誉和形象受损,会淡化事件的情节和严重程度。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公安机关是否介入,一般以学生受伤程度判定。......
2023-11-20
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成因,系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所致已成为共识。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会比独生子女更容易实施欺凌和暴力。这样强调孩子的欺凌行为具有存在合理性和天然性,容易淡化欺凌行为中家庭、学校及实施欺凌者本人的责任。这3个方面的原因具有关联,互相影响。共同的问题是社会、家庭、学校均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的做法。......
2023-11-20
学校是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实施单位。本部分主要是从学校主体责任的角度,全面阐述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做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兼及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要客观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科学评估本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况,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调度、研究,要从关注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部署专题教育与防范措施。......
2023-11-20
校园暴力是指与学校和师生有关的暴力行为,包括外来对学校的暴力攻击行为。然而,基于大家通常的认识,我们还是将校园暴力侧重指学生与学生间的肢体暴力行为,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群体性。校园暴力没有被有力处置和管控时,实施暴力的学生会逐步聚集,团队固化,体现出其组织性。校园暴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常常是为了一点小事。......
2023-11-20
学生防范欺凌和暴力的意识、能力需要学校进行主题教育实现。但是,实际上,在错误发生之前,人们也能预感到自己将会内疚,从而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免内心有不快情绪。我们需要利用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学依据,通过教育使学生更多地去“预感”即将到来的内疚,引发学生内心产生约束力,达到避开暴力的目的。受到威胁后,预知可能遭到进一步欺凌和暴力时,要敢于面对,敢于报告老师和家长。......
2023-11-20
(一)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家庭预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第一防线。家庭功能的健全发挥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未成年人树立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先导。内向,怯弱,与同学关系疏远,在学习、体育等方面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对象。......
2023-11-20
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四)编订防范欺凌校本教材研制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