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正向引力成果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正向引力成果

【摘要】: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当我们把“校园暴力”的概念局限于学生与学生间肢体暴力行为的时候,“校园欺凌”的概念还不能将校园暴力包括在内。校园欺凌有一个特点,就是力量失衡,就是强者对弱者实施欺凌。学校中会出现学生间因为矛盾纠纷大打出手的情况,其中双方没有明显的强弱,因而不属于校园欺凌行为,但属于典型的校园暴力。所以,“校园欺凌”的概念不能把校园暴力行为全部概括。

针对这一情况,并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称谓,我们把探讨的问题称为“校园欺凌和暴力”。

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对于大学生,根据其年龄,已属成人,其暴力行为自有相应法律法规来处理,但大学生间隐形的非肢体冲突欺凌行为也经常发生,极端情况会酿成刑事案件,因此同样需要重视。

国内外学界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有诸多定义。1996年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将暴力作为严重危害健康公共卫生问题提出,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蓄意地运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美国学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或在学校学习期间或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的暴力行为,它包括严重的暴力犯罪和不太严重的暴力行为以及非致命性行为,同时可以包括典型性行为,诸如基于性别或残疾或其他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嘲笑行为、性骚扰、恃强凌弱、推搡、辱骂、人身威胁等。

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由老师、同学、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他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将校园暴力分为8类:(1)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2)校内外高年级学生或社会青年勒索钱财;(3)同班同学之间斗殴;(4)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5)教师侮辱学生人格;(6)校内外发生的对女学生的性侵害;(7)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8)学生家长殴打在校学生。

上海政法学院姚建龙教授认为:“目前对校园暴力界定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校园暴力宜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

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咨询中心谭晓玉博士认为:校园暴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的,由教师、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徐久生主编的《校园暴力研究》将校园暴力定义为: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按照对象来分,可分为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按照参与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社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财物的暴力行为、学生对社会人员及财物的暴力行为。(www.chuimin.cn)

浙江大学教授郑全全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包括身体及言语攻击、性骚扰、欺负、财产破坏(包括偷窃)和体罚几类,包括学生间、师生间,也包括发生在学生家长、学校职工和学生之间。

暴力行为不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导致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等。

校园暴力是一种发生在校园内外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校园暴力实际上是个综合性问题,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各处定义表述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有些只是表面的不同,体现了围绕欺凌和暴力这一课题关注点的侧重,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对立和分歧。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如何界定的探讨,是对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启蒙,有利于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和解决问题。

概而言之,本书主要探讨的校园欺凌和暴力是指学生间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多欺少的欺负、凌辱行为和学生间攻击、互殴等暴力行为,主要是指校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校园欺凌和暴力怎样的定位呢?我们说,一方面,校园欺凌和暴力是校园安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与校园安全并列的问题。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是一个话题,更应该是一个课题,甚至说是需要一个时期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解决。

[1]《现代汉语词典》。

[2]学生欺凌有了明确定义:语言欺凌、网络欺凌都算欺凌。新华网.[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