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面向全覆盖、高速、应用、管控的省级网络建设与应用创新

面向全覆盖、高速、应用、管控的省级网络建设与应用创新

【摘要】:◎罗文云南省是全国最早建设面向城乡义务教育全覆盖、全高速、全应用、全管控的省级网络的省份。依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云南农村小学教育实际和网络应用需要,云南省义务教育网络设计建构一个“云+网+端”一体化全覆盖、全高速、全应用、全管控,有专用通道、有校园网络的“云网端融合、四全两有”教育网络。

◎罗 文

云南省是全国最早建设面向城乡义务教育全覆盖、全高速、全应用、全管控的省级网络的省份。到2016年年底,云南省在经历了从网络运营商的专线宽带网络接入和ADSL方式接入的校园网建设,乡镇中心学校以上学校的网络应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对于一个94%的面积地处山区的省份来说,村一级的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网络速度慢,还有部分教学点不通网络,而它们正是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的难点,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应用信息化直接得益的学校。

2017年8月机遇出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落实关于教育行业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努力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服务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学校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把新技术、新模式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教育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特别是提高教学点(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发展要素的教育供给新形态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省级义务教育专用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依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云南农村小学教育实际和网络应用需要,云南省义务教育网络设计建构一个“云+网+端”一体化全覆盖、全高速、全应用、全管控,有专用通道、有校园网络的“云网端融合、四全两有”教育网络。明确提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农村边远学校能开出、开齐课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快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按照光纤到班的建设目标,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17018所学校,其中教学点3308个;班级数146158个,其中包括教学点班级数7705个、“十三五”期间计划撤并的1050所学校以及消除大班额带来的班级数增加,预计新增班级数4300个。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统建,购买服务、企业建维,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存量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云南省在生均公用经费中每生每年拿出20元进行统筹,连续统筹5年,总投入达5.64亿元,建成了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覆盖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所有班级的专用光纤网络和应用的教育云平台。

网络建设为地处大山里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架设起了一条高速公路。与此同时,云南省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加快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和利用大数据推进高中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影响的应用涌现出来。

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3所学校全部体验了义务教育网络带来的新变化——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乡里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乡中心学校,基于义务教育网络建设,实现了班班百兆光纤接入,两个教学点也接入义务教育专网。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独龙江乡的学校与昆明市学校,开启了异地同步课堂,各上了一节小学音乐、初中生物学课,让独龙族的娃娃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如今,昆明高新第一小学还持续对独龙江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进行帮扶开课,每个月通过异地同步课堂组织1~2次教研课,对语文、数学英语进行帮扶教学,累计开课30余节。独龙江乡的学校已实现光纤网络到每个班,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共享网络教育资源。中心校和教学点的教师都能上网进行网络研修。乡中心学校继续与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昆明高新第一小学实现了在线同步课堂和网络研修(见图1),帮助独龙乡学校改变了开不齐、开不出国家规定课程的状况。独龙乡学校还依托义务教育网络,建起了“爱心小屋——留守儿童之家”,通过双向可视电话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网上见面通话的条件,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沟通交流,增强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图1 独龙江中心学校与昆明高新第一小学的网络教研(www.chuimin.cn)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要求导向下,网络同步教学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如何利用高速网络实现多点互动的同步教学,在一段时间仍然是个难题。云南省积极实验并推进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和规模化应用,利用云南义务教育专网,实施“1+N(一校带多校)同步互动课堂”,对边远贫困地区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N同步互动课堂”跨越了地域的限制,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接受优秀教师上课,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一个优质学校与多个相对薄弱学校实现互动教学,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有许多教学法需要研究。云南省以小学音乐课为例,通过网上备课、上课和课后各环节的优化,总结和推广同步互动教学的经验,让优质学校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展示最需要讲授清楚的概念、能力要点,帮助薄弱学校教师学习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泸水市新建完全小学音乐教师的一节这样的课被录像后在全省推广(见图2)。2018年5月,我们把这一案例拿到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会上展示。孙春兰副总理听了汇报,看到薄弱学校教师获得体会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在,这所学校每周二、四都为全镇的11所学校的370名学生同时上音乐课,实现了贫困地区学校开齐课程和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图2 怒江州泸水市新建完全小学教师上音乐课

云南省还利用义务教育网络,推动了高三学生统测大数据分析,促进了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质量提高。2018年年底,在义务教育云端建成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平台,组织全省27万多名学生进行学业质量统测。依托云南义务教育专网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在全省各县市区和有条件的学校建设343个试卷扫描点和251个阅卷点;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组织专家按照学科需要检测的知识、能力、素养、品质等维度设计双向细目表命题,并在制卷过程中依据学科双向细目表做好试卷的切割;27万多名学生答卷后,在251个阅卷点组织4000多名教师进行阅卷,阅卷结束,测试数据平台得到各检测点的数据。首先是对区域和学校高三年级的教学水平做出准确分析。全省各州市、各县市区和各学校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布,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品质等维度具体测试点的情况,准确判断每所学校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检测点的情况。按照合理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取值,将学校成绩分为9类,并采用大样本Z检验模型对学校教学水平进行差异检验,确定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学科教学水平。同时还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每个高三学生能获得一份质量分析报告,包括各学科成绩,薄弱学科分析,每道题目的得分率,知识、能力和素养维度得分率,判断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判断学生自己在学校、区域和全省学生中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科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自己也可根据质量分析报告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实现学科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推进因材施教的新突破。

贯彻落实“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发展思想,云南义务教育网络建设应用实现新的跨越,拓展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共享、情境、融合、交互、时空、精准、高效和生成等属性,为育人方式的转变,加快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

罗文,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