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华小学,每一堂课都可以是美的教育,各门学科的教材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语文教材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数学教学中有规律美、思维美、图形美、逻辑美,艺术学科则蕴含着节奏美、线条美、色彩美、韵律美等,都为学科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2023-10-26
◎杨 非 黄旭光 陈伟玲 方圆媛 黄志南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江苏省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谌老师兴奋地打开个人电脑。她点击浏览器程序,登录网站,点击“我要晒课”版块,依次选择“小学美术”“四年级”“苏少2001课标版”“会说话的手”,之后在弹出的页面中分别上传教学设计文档和课堂实录视频。随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上传进度条由1%滑动至100%时,谌老师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
谌老师参加的是教育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下简称“一师一课”)活动,当年和她一样参加晒课活动的教师达到454万余名。
教育部“一师一课”活动自2014年启动以来,到2019年已是第五个年头。无论是参与教师人数还是晒课数都在千万级别。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在2017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活动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这个活动是如何诞生的?活动的开展和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12年8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式启动。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指出:“坚持雪中送炭的政策重点。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学生的‘数字差距’。”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要求,教育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项目以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目标,支持各教学点建设可接收数字教育资源并利用资源开展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并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传输方式,推送数字教育资源至各教学点。
2013年年底,教育部“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案例经验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就项目中教学点教师应用项目资源开展教学应用的课例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反响很好。很多教师表示,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帮助他们看到别人在教学中是如何用好资源的,另一方面也能督促自己应用资源。
在设计开发“农村教学点数学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教材版本众多,要依据教师的教学习惯配合教材版本开发资源,国家投入十分巨大,另外版本更新非常快,国家投入资源开发的周期也较长,在版本更新反应的及时性上不够灵敏。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教师们更喜欢源于一线的活生生的案例,过去的案例评选是基于评优的筛选,分散在各处,教师们想看却不容易得到。基于现状的分析研究,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个全国范围的案例征集活动,按照学科、年级、版本的形式来组织,方便教师在平时备课、上课时轻松查找、学习、借鉴。我们希望在每一个节点上所征集的案例都应该是能够体现本节点应用信息技术所开展的最佳案例,以起到充分的示范作用,我们给本活动起名叫“一课一名师”,也就是说每一堂课都有名师讲授的优质资源来供全国的教师分享。
我们将案例征集活动的想法向当时分管我们的时任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同志和副馆长蔡耘同志进行了汇报,两位领导都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也向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进行了汇报。杜部长首先肯定了我们的想法,同时也提出了要推进广大教师的参与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师一优课”的想法,也就是说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上好一堂课。于是,我们初步形成了“每位教师提供一堂自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代表课,进行在线晒课交流”和“逐级遴选优秀应用案例”的思路。在该思路基础上,中央电化教育馆基础教育资源部草拟了活动方案。围绕方案内容和经费预算,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科学技术发展司相关处室进行了多次沟通。原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同志和王延觉同志对活动的开展表示充分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统筹教育行政、教学教研和电化教育三方力量参与,活动的框架和路线也越来越清晰了。之后,活动方案经报杜占元同志,修改确定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名称。最终,经过专家项目方案论证,2014—2016年三年的“一师一课”活动项目得以确立。
2014年10月中旬,2014年度“一师一课”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在活动国家级培训上,原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刘昌亚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培训后,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分为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 评选两个阶段:网上“晒课”面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教师,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平台实名制上传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所用课件、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和评测练习等;“优课”评选是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
各地形成了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级电化教育、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协同配合、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各级电化教育部门为教师平台晒课、资源使用、录课做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研部门帮助梳理晒课节点,指导教师上课,帮助教师磨课,组织开展评课等。国家、省、市、县各级技术支持服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采取各级“管理员”制度,具体落实线上组织管理工作。在三支队伍的通力合作下,2014年度第一次活动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报名参与活动的教师人数达到534.4万余名,晒课总数近305万堂,通过教师上传分享的生成性资源共计536万条。(www.chuimin.cn)
“一师一课”活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提供了跨越山水阻隔进行备课、磨课、教研、交流的机会,搭建了展示个人专业风采、促进广泛深度交流的平台。从2014年启动至今持续开展的5年时间里,全国教师的参与热情高涨,资源成果极大丰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截至2019年8月31日,全国晒课共计2012万多堂,产生省级优课20多万堂,2020年将累计形成部级优课近8万堂。活动所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已达4500万条,优质资源总量是过去10年国家投资建设资源的几十倍,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科国家课程的主要教材版本的近80%知识节点,同时也覆盖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大规模地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一批扎根课堂教学,具有网络魅力的教学信息化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显现,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双提升。2015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这种‘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科技司的领导下,作为活动的亲历者,我们见证了活动的诞生和发展,也深知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活动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便是因参与活动的教师人数巨大,高峰期访问量和上传量巨大。尽管我们前期在技术架构上做了精心的设计,但由于教师们更愿意在临近晒课截止日期的那几天开始传课,导致网络拥堵,并发数巨大,服务器负载过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对硬件进行了扩容,升级服务器,提升上传速度;另一方面从2015年开始实施各学段分阶段分时晒课和截止,从机制上有效缓解了大量教师集中晒课的问题。第二个困难是晒课节点不够完善。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一纲多本”,各地不同学科采用多样的教材,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版本投入应用。在活动开展之前,馆里同志已经梳理形成了相对全面的中小学各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章节信息,但是各地教材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活动开始之后,我们仍然接到一些教师关于教材晒课节点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反馈。于是,我们建立起了灵活的教材目录信息完善机制。不仅有专人根据教育部当年发布的教师用书目录清单来完善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信息,也有人针对晒课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对和完善。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整理上线了全国各地正在使用的中小学教材版本近千个,为教师晒课、分享、查阅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当前版本最全、更新最及时的体系框架。第三个困难是部级优课评审的组织。以2014年为例,有近5万堂省优课,涉及小、初、高不同学段50多个学科。因为活动的目标是尽量覆盖更多的节点,所以在省级推优各学科数量上并没有作限制,造成的结果是省优课各学科的数量不确定。而从省级推优截止到部级评审结束基本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其中要完成近3000名专家的抽取、任务派发,每名专家50堂左右的评审任务。3000名专家的管理,从评审任务派发,督促评审工作,解答评审过程中的释疑,到后期的劳务派发,短时间内工作繁琐且任务量巨大。这个工作我们得到了各省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从评审流程的培训、评审过程的督促和管理,到劳务的派发,各省级负责部门积极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第四一个困难是如何及时有效地回答一线教师的疑问。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信息化条件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各地对于活动参与方式和操作方法的宣传解读程度也存在差异,很多教师在报名晒课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给我们打电话,结果不仅导致我们客服的电话爆满,活动组织相关部门的电话也是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我们每天都在接听和解答参与活动教师的各种疑问。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一方面将来电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出几个集中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高效解决;另一方面进一步畅通和宣传客服QQ、公共邮箱等多种答疑通道,进一步完善晒课指南,并将高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网上展示,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各省也分别建立各自的客服团队,通过热线电话、微信、QQ群等方式有效地帮助我们分解了教师答疑的压力。
“一师一课”活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基层教师的草根力量搭建平台,充分响应了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万众创新的号召,集千万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了资源建设、更新与应用的突破,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之路。活动的有序开展,充分说明了教育系统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一师一课”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可以称得上是无人不知的一项活动,对于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将是继续开展好活动,另一方面是将活动中产生的资源用好,进一步发掘这些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作者单位
杨非,中央电化教育馆。
黄旭光,中央电化教育馆。
陈伟玲,中央电化教育馆。
方圆媛,中央电化教育馆。
黄志南,中央电化教育馆。
在成华小学,每一堂课都可以是美的教育,各门学科的教材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语文教材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数学教学中有规律美、思维美、图形美、逻辑美,艺术学科则蕴含着节奏美、线条美、色彩美、韵律美等,都为学科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2023-10-26
一是坚持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报告制度。年中召开浙江省“优环境促发展落实年”工作座谈会和现场观摩会,总结交流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推广优环境促发展的特色做法和典型事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调整和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任务。......
2023-11-28
学习过程的涉及面很广,但是从信息化教学的管理角度来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学习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和远程教学过程管理及系统管理。(三)远程教学过程管理与系统管理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网络教学逐渐成为远程教学的主导形式,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管理模式是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课题。远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专业及课程管理三个方面。......
2023-10-02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程序阅读法对初学者或是尽管学过但对小说到底如何全面阅读、深入探究和重点鉴赏还很茫然的学生,尤其重要。程序阅读法是阅读探究鉴赏小说求全面、示范奠基的方法。......
2023-11-22
东昌区育新小学校位于通化市东昌区团结街新胜路15号。小孙颖在科学教学竞赛中获优质课奖。在“一师一优课”网站晒课26节,小孙颖晒的科学课荣获市级优课。全年共投入53894元。学校以《通化市东昌区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为标准,重新修订常规教学管理要求和制度。全年没有发生危及学生安全事件。......
2023-07-30
论文是实践的升华。论文是积累的爆发。论文是研究的火花。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留意教学、问题中涉及师生、学校的言行、活动,关注其中的疑难、困惑、偏差、错误,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细之以调查,深之以研究,类之以梳理,饰之便为文章。2007 年3 月16 日注:此文原题为“文从何处来”,发表于《教研与实践》第十期,转载于《书馨园》总第二十五期第三版。......
2023-11-22
所有科学的发展都以一条假设为基础:宇宙在以一种可以为人类所理解的方式运转.在纷繁多彩、令人诱惑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某种简洁的规律,人类思维能与这种规律协调相符,多亏有了数学,人类正是通过数学来研究探索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在许多同学们的眼里,阿基米德、牛顿是以物理学家的形象出现的,殊不知他们还是最杰出的数学家.今天我向大家再重点介绍一个人物,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同时也应该......
2023-11-19
活动的开展,在课前材料的准备这个环节上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调查、采访、问卷、收集、整理等多种活动途径,为活动课的汇报表演做准备。对“爱护我们的家园”这节课,在课前准备上共运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网上环保资料的收集。走遍了周边的音像店,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环保歌曲。为了汇报课上的有序与完整性,课前在物品的准备、节目的策划与安排上也非常重要。......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