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电化教育领域引智基地的成功实例

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电化教育领域引智基地的成功实例

【摘要】:为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延揽海外优秀人才,2006年11月我们成功申报了“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创新引智基地”,这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于2007年立项建设的5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工程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推动人员互访和全方位交流,提升了自身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工程中心本着紧密结合科研项目与学科发展的需求,在保证引进人才质量的基础上,每年定向引进一定数量的海外专家来华交流。同时,工程中心与国际知名的IT企业和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就技术融入教育展开了全面的多层次合作,充分发挥了工程中心作为本领域高端产学研平台的开放、聚合以及引领、创新作用,提高工程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延揽海外优秀人才,2006年11月我们成功申报了“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创新引智基地”,这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于2007年立项建设的5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2012年基地顺利通过评估,进入新一轮的资助、发展阶段。作为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重点支持、打造的前沿引智基地,本基地以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华中师范大学发展战略为指引,本着“面向教育、学科交叉、支撑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汇聚教育数字媒体等优势交叉学科,为世界一流专家来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基地共引进国外专家开展合作研究30余次,开展合作研究项目14项;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了专家胡小华、胡祥恩、黄湘冀,“高端外国文教专家”Joe Chicharo等人才;出国访问、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近50次;通过引智项目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成立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目前已开设计算机技术(科学)、电子通信工程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

工程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推动人员互访和全方位交流,提升了自身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工程中心先后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英国圣安德鲁大学、伍伦贡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我国台湾中正大学合作,成立了数字化学习联合实验室;与Sakai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了Sakai中国日讨论会,这是该国际合作研究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了“东湖论道——教育信息化规划学科应用创新高峰论坛”“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第13届IEEE高级学习技术国际会议和微软全球教师教育行动(TEI)”“第八届环太平洋图像和视频技术研讨会(PSIVT2017)”“第十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了“2017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第7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大型技术交流会和展销会议,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行业内部交流和合作,让社会和大众了解到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融合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www.chuimin.cn)

罗丽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汪兵,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敖俊杰,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熊慧敏,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