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教育技术领域国家级名师第一人

中国教育技术领域国家级名师第一人

【摘要】:2003年,教育部组织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其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中仅有一名教师当选,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见图)。桑新民教授被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本人有幸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和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这三大奖项。

◎贾义敏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学类奖项,旨在表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对高校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国家级的奖项和称号,更是对教师倾心本科教学工作,扎根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2003年,教育部组织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首届评选出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当时全国有70万名高校教师、5万名正教授)。其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中仅有一名教师当选,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见图)。

图 桑新民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桑新民教授,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评为教授,同年调到教育科学研究所任主管科研与教学的副所长,创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并成为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1996年评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名师荟萃,在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对跨专业的中青年博士生导师更给予独特关怀与期望,这给了桑老师极大的滋养。他当时所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学专业如何面对信息技术的时代挑战,由此跨入教育技术学的陌生领域,并结识了何克抗教授等该领域的一批学科带头人。此后又受李克东、李运林、南国农先生的邀请,于1997年9月调入华南师范大学。该校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专业1998年年底获得了全国第二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授予权。桑新民教授被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初入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让桑老师思考最多、压力最大的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考虑到自己跨专业的学术背景和优势,他选择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开展“五个十”的研究(本专业十位大师级人物、十本经典著作、十个权威专业或权威科研机构、十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十个专业网站),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论”。当年开设这门课程有不少阻力,在当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只有一门相应的课程“学与教的理论”,内容是介绍心理学的几大学习流派和教学论中几大教学流派。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桑新民教授认为这只能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基础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创建自己的基础理论,并体现专业特点与时代特色。所以他主张独立开设学习科学和相应的学习技术,而且不能只讲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活动设计和技能修炼,尤其要创新学与教的环境、资源,培养新一代学习者与师生关系,改变评价考试模式,注重培养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但是,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课程名称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当时的电化教育系领导提出在教学计划中必须用原来的课程名称,但允许和支持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在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领导、教师、学生的支持和参与下,该课程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得到了本专业和教育学一级学科专家、同仁的肯定和认可。此后该课程和同类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步确立其核心课程的地位,尤其在世界范围学习科学、学习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引领下,影响越来越大。2001年基于此课程的教学改革获第四届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此课程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是评选出的151门课程中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精品课程);同年,桑新民教授评选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桑新民教授本人有幸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和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这三大奖项。这些奖项是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建设的最高奖,同时获得这三大奖项,说明该项课程教学成果,不仅在教育技术学界,而且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乃至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都得到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www.chuimin.cn)

2004年,桑新民教授从华南师范大学调到南京大学,在当年孙明经先生创建中国电化教育专业的金陵大学校园,开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继往开来的探索之旅。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独特专业和领域,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建设,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学者和创业者的智慧和心血。桑新民教授认为,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既是严峻的时代挑战,更是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他在当时加盟教育技术学专业,参与本学科最早的两个博士点(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承担起教育技术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的重任,深深受益于本专业各位专家学者和周围众多师生、领导的理解支持。他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是建立在研究和继承一代又一代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辛勤耕耘之成果基础上的,每当谈及此事,桑教授最深切的感受是学者的使命、担当与一位普通教师在信息时代学习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内在追求与教书育人之乐趣。在现实与网络课程的导论与导学中,他给每届学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段话:

学习是科学,要成为科学的学习者,就必须求真——探索并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是技术,要掌握高超的学习技能,就必须向善——在刻苦的修炼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艺术,要想在艰苦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就必须审美——体验出神入化的学习意境;学习更是哲学——领悟真善美统一的学习智慧,创造学习型社会,享受学习化人生!

作者单位

贾义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