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摘要】:◎李克东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主办的国际会议。根据分工,李克东教授负责筹备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1年12月14日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见图3)。这是由教指委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李克东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主办的国际会议。早在1991年,在当时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司领导下成立了“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材委员会”,由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到1994年“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材委员会”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仍归属电化教育司领导,但由于当年年初电化教育司被撤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被划归师范教育司领导。到1996年,“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任期届满,在师范司领导下换届,更名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仍由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划归电化教育办公室领导。2001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有强劲的社会需求,各类高等院校都在增设教育技术学专业。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教育部领导决定将原来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并和其他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样,统一划归高等教育司领导,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任主任委员,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和熊澄宇教授(清华大学)任副主任委员(见图1)。

图1 第一届教指委成立 

图2 第一届教指委第一次工作会议

图3 教指委主任何克抗教授在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做主旨报告

2001年9月16日,教指委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见图2)。高等教育司葛道凯司长首先传达了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指出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本届教指委的主要任务是在五年内发布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本专业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健全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建立分类指导体系,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交流。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这次会议决定将教指委分为三个小组。教学组(何克抗教授负责):主要负责本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交流组(李克东教授负责):主要负责本专业教学经验交流及教学成果推广,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教师培训。研究组(熊澄宇教授负责):主要负责调研及教学质量评估,制订本届教指委近中期研究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发布本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根据分工,李克东教授负责筹备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就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就开始筹备“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当时参与筹备工作的有赵建华博士和一位硕士研究生

2001年12月14日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见图3)。这是由教指委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2001年12月14日,会议邀请了日本专家坂元昂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崛侃司教授(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永野和男教授(圣心大学教授)(见图4),美国的托马斯·斯万(Thomas Schewell)博士(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见图5)、英国的大卫·康纳尔(David McConnell)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见图6)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会议期间,同时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教指委第二次工作会议。(www.chuimin.cn)

图4 日本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坂元昂教授等和研究生们在一起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旨在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培养年轻学者。在第一届论坛召开后,以后每年均在不同高校里召开。它对专业和学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培养新生研究力量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已日益扩大其影响力,目前,“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国内教育技术界已有其不可替代性,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和品牌。通过近20年的实践,该论坛已形成三大特色。一是中外结合,每次论坛均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传达国际教育技术研究新进展;二是师生结合,每次论坛专门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专题论坛,为研究生的学术发展搭建平台;三是学术性强,在论坛上,邀请国内本专业著名专家做主旨报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论文水平。我期待本论坛能不断健康发展。

图5 美国托马斯·斯万博士和参会教师在一起

图6 英国大卫·康纳尔博士与李克东、赵建华在一起

作者单位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