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赢得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中国电化教育赢得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摘要】:开发部于1998年初向电化教育办公室递交了申办“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活动的报告,得到了电化教育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以电化教育办公室名义举办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通知下发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化教育办公室(馆)、广播电视大学、部属高等院校电化教育中心和有关教育企业。

◎刘学达 施 枫

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始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的教学实际中,取得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认知方式变革方面的成果,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简称“大奖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电化教育办公室,要求所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创新性开展工作。时任电化教育办公室开发部主任刘学达根据多媒体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创新工作思路的要求,在总结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博览会经验的基础上,策划将体育竞赛精神引入到教育技术行业中来,举办软件竞赛活动。开发部于1998年初向电化教育办公室递交了申办“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活动的报告,得到了电化教育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以电化教育办公室名义举办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通知下发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化教育办公室(馆)、广播电视大学、部属高等院校电化教育中心和有关教育企业。

1998年大奖赛举办了两届。首届名为“VCD3.0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第二届为“CD-ROM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办公室)主办,是当时国内唯一由教育部有关单位组织的全国性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之后每年一届,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成为了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一线教师展示风采、交流多媒体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一项盛会,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奖赛的赛项由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多媒体课件到网络课程,前六届大奖赛后增加了线上平台和软件、机器人、虚拟仿真项目等,内容逐步充实,参赛作品质量迅速提高,已经成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机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全国性交流活动。在各地教育部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大奖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教师广泛参与的一项组织性强、认可度高、引领性好的全国性品牌活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届大奖赛经过认真的初赛、复赛,于1998年10月21—22日进行了决赛,10月2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了颁奖仪式。时任国家总督学、大奖赛竞赛委员会顾问柳斌同志出席并为获奖教师颁奖。首届大奖赛的成功举办为这一活动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和竞赛程序基础。而在这一工作中,专家们和当时开发部的同志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下面是刘学达主任的工作日记,记述了这一段的紧张工作。

1998年3月26日下发教电办函〔1998〕6号,征集VCD作品。1998年7月10日,应教师要求增加了CD-ROM教育软件参赛,并下发教电办函〔1998〕9号文,定为第二届“大奖赛”。7月15日成立“大奖赛”组委会,并成立“大奖赛” 评审专家组。

7月24日和8月3日,分别召开评审专家和有关单位研讨会,对VCD3.0软件作品制作标准和评审标准和CD-ROM软件作品制作标准和评审标准进行了认真讨论。8月6日VCD3.0软件制作及初赛评比文件定稿下发,8月7日CDROM定稿下发。

8月10日—9月15日了解各省(市)参赛单位对软件作品的制作情况,调查2~3个单位的软件制作进展,并发现了问题且进行了及时指导。

9—10月举办了两期CD-ROM软件培训班,一期VCD3.0软件培训班。9月上旬培训参加两个软件作品大奖赛的负责人,培训初赛组织工作。

9月10—20日从大专院校和中学专业教师中挑选复赛的预审人员,经过评委和专家确认后组织对他们进行软件作品预审评比工作的培训。

9月15日听取秘书组对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www.chuimin.cn)

9月22日—10月4日组织预审:统计上报的软件作品,并分专业分学科进行编号登记,根据“大奖赛”主要评比条件进行筛选,推荐复赛的软件作品。10月15—19日复赛:先对示范软件作品进行专家集中评审,然后分专业分学科进行评审。10月21—22日决赛:听取秘书组和复赛专家组组长对复赛评审工作情况汇报,分专业分学科进行决赛评审,确定决赛名次。

10月25日举行VCD3.0软件颁奖仪式,10月26日举行CD-ROM光盘软件作品颁奖仪式。10月27日总结VCD3.0软件、CD-ROM软件“大奖赛”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写出总结报告附照片,并研究下一届大赛应注意的事项并进行下届的预备工作。

首届大奖赛的成功举办,让此项活动形成了由技术预审、复赛和决赛组成的大赛程序,建立了专家制定、主办单位发布评审标准,实施了“公开、公平、公正”评审的办法。形成了大奖赛的基本分组:基础教育组(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组(大专院校、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另外,在1—7届还设立了专业组,对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各级各类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和网上学校的作品进行评比。大奖赛坚持报名者必须由所在单位授权选派,所有参赛者必须是参赛软件的合法拥有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有中小学参赛作品由各省电化教育馆组织上报,教育部直属大专院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各级各类电子出版单位和网上学校均可直接报送大奖赛组委会会务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军训部和武警总部训练部所属院校通过其有关上级单位报送“大奖赛”组委会会务组。首届大奖赛在全国开创了软件评比先河,而之后的持续发展,对教育软件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提供了教育技术行业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发现了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软件和网络平台及互联网创新开发的人才。

22届大奖赛累计约7万人次(限额)参赛教师直接参与创作并提交了作品。历届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关怀,得到了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认可。时任电化教育办公室主任宋成栋、副主任李旺荣,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陈志龙、王珠珠,副馆长王晓芜等领导在大奖赛实施中先后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保证了活动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发展壮大。22届大奖赛历经20多年的时间,也经历了多次主办单位的机构改革,但从刘学达开始,此后董爱平、陈莉、李凤兰等处长领导及具体承担处室工作的同志,都秉承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为这一活动持续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大奖赛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专家们的辛勤工作。天津师范大学游泽清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林福宗教授等一批专家,积极参加并主持了相关专业性评审标准制定。此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鸣和教授、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北京电化教育馆潘克明特级教师、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再石编审、解放军北京军医进修学院郭光友教授等一批专家为大奖赛的科学评审和事业推进付出了极大的心智,他们中很多人对获奖作品的点评对大奖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专业引领作用。在每年的现场交流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教师对教学的执着和追求,对将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美好愿望和努力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活动组织者,鼓舞着我们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2017年11月初,一位安徽参加复赛的女教师,身孕已有8个月,还是亲自来到北京参加复赛。她希望能够亲自聆听专家的教诲,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相关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如第一届、第二届活动分别得到了美国ESS技术公司、中国实达集团公司,美国英特尔公司、中国北大方正的经费支持,此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移动等单位也都给予过支持和捐助,他们的义举为活动的开拓和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奖赛还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05年4月,大奖赛专家组编写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刘学达组织策划,大奖赛专家组组长游泽清领衔,梁祥丰等专家团队撰写,两院院士罗沛霖、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担任编委会顾问。游泽清教授,在多次主持“大奖赛”的评审工作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创建了“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多媒体画面语言学。他先后出版了《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多媒体画面艺术应用》《多媒体画面艺术论文集》共四本专集。他所讲授的课程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林福宗教授与大奖赛结缘后,一直从事多媒体技术基础的教学与应用研究,出版了《多媒体技术基础》。2018年这本书第4版再版,林教授又在书中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内容,该书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金奖等30多项部级以上奖励,被千所高校选作教材。

作者单位

刘学达,中央电化教育馆。

施枫,中央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