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盛大召开

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盛大召开

【摘要】:◎李克东1997年5月21-24日,第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但第一次会议使用什么名称,以什么为主题,由谁来操办,经我们认真的讨论,建议起名为“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简称GCCCE,大家一致倡议委托我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首届会议。论文反映了当时各地华人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李克东

1997年5月21-24日,第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简称GCCCE)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这是一个来自世界各地华人计算机教育专家研讨计算机技术如何变革教育的盛会。

本届大会是由国际计算机教育促进协会亚太分会(AACE/APC)主办,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GCCCE延续至2019年已经召开了23届。我本人是这个会议的创办人之一,也是第一届会议的实际组织者,有些事情很值得回顾。

20世纪9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标志着信息技术新的飞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特别是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促进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广泛、有效的应用,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开展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技术、实践与道德规范问题的研究是世界各国政治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华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族群,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信息时代的来临,也有许多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华人精英,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图1  GCCCE的创立者:李克东、林建祥、陈德怀、何克抗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四个人:林建祥教授(北京大学)、陈德怀教授(台湾中央大学)、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在1996年共同发起并创立GCCCE(见图1)。

最初是林建祥教授在新加坡ICCE 1995会议上向陈德怀教授提出,能否举办一个让海峡两岸的计算机教育学者们聚在一起开展研讨的会议。1996年,我们四人都到香港浸会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林建祥教授再次提出这个愿望。当时,陈德怀教授是AACE/APC的主席,他提出能否扩大到面向全球华人,这种想法得到我和何克抗教授的赞同,我们一致认为要努力建立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华人在计算机教育应用领域的成果,让一大批华人青年学者、研究生进行交流讨论。大家的意见是先在大陆,组织一次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华人学者参加,以实现许多华人学者的心愿,然后逐步扩大。但第一次会议使用什么名称,以什么为主题,由谁来操办,经我们认真的讨论,建议起名为“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简称GCCCE,大家一致倡议委托我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首届会议。我回到广州后立刻把上述意图向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颜泽贤教授汇报,得到了颜校长的大力支持,他迅速召开有关科研、后勤、外事部门商量具体工作程序,使筹备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在第一届GCCCE的实际筹备过程中,当时我的硕士研究生赵纳新(后移民到国外)协助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我们编印论文集时,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记得其中比较棘手的事包括:(1)论文格式,有简体字,有繁体字,有英文怎么办?当时计算机简体字/繁体字转换工具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给论文编辑排版带来困难。(2)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关于计算机教育的学术用词有很大差异,如何处理?(3)最头痛的是来自台湾的论文,要避免出现“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表述。但来稿中确实出现有敏感的词汇和单位名称,如何处理?(4)如何邀请境外专家做主题报告,如何联系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等等。这些困难经大家讨论商量,多方支持,所有问题都得到顺利解决。当时学校各部处也十分支持,主会场和分会场都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办公大楼的七楼,那里有大小会议室五个,在同一楼层内,大会和分组讨论都在同一层楼里,使得交流讨论十分方便。

1997年5月21日,第一届GCCCE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标志着GCCCE的诞生。

GCCCE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给全球从事教育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的华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并研究问题的机会。大会将致力于广泛探讨与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有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问题。

第一届大会的主题很突出,是“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学习在教育革新中的作用”。(www.chuimin.cn)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是当时教育技术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设计、开发、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革新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革新教材的观念和形式,革新教学理论,这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如何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造优秀的智能教学系统(包括研究有效的知识表示,建立学生模型,对学生错误进行自动诊断和提供良好的自然语言接口等),特别是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以建造智能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课题,也成为当时国内外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当时计算机网络化的热潮正席卷全球。其来势迅猛,不可阻挡,影响深远,它将改变全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如何利用这种开放的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探索并建立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这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自会议征文通知发出以后,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广泛响应,通过邮寄或E-mail投送了100多篇论文,论文作者包括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华人学者。论文反映了当时各地华人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论文就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学习以及教育革新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见解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其中还特别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之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给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这些论文为以后中国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大会程序委员会从大量的应征论文中,经认真评审、筛选部分论文,由我和何克抗主编,出版了论文集《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

大会开幕式上陈德怀教授致开幕词,华南师范大学主管副校长郭宝江教授、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主任宋成栋同志、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理事长万嘉若教授都做了讲话。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我国台湾中央大学邱贵发教授、新加坡的吕赐杰教授、美国的杨伟琦教授、美国的Jan Hawkins等做大会主旨报告,由于当时论文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我们就以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应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教学系统、网络及其在教育革新中的作用、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分5个分论坛进行讨论。另外还就终身教育、远距离教育、信息技术用于中文和有关软件开发的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讨论。

因第一次举办来自不同区域华人的聚会,是一种尝试,因此规模不大,到会代表共100人左右(见图2、图3),但互动十分热烈,效果极好。当时香港、澳门尚未回归祖国,但他们也组团来了。这是一次来自世界各地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华人教育家、计算机专家的一次聚会,是一次交流学术观点、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好机会。会后,大家都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相聚,为共同发展计算机教育应用,革新教育这一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直到2019年,GCCCE已经连续召开23届大会,已经成为华人世界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先后承担了1997年,2007年和2018年三届大会的承办。

图3 第一届GCCCE全体代表合影

作者单位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