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两机一幕在教室中的实践早期

两机一幕在教室中的实践早期

【摘要】:进入80年代后,“两机一幕” 配备呈显著增长趋势。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办公室“八五”末期电化教育基本情况调查公布的数据,浙江省以“两机一幕”为主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拥有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20世纪70年代后期,浙江省着力推进初等教育的普及,并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的号召,较早地发动学校开展幻灯教学和电化教育,推广电视、广播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声像并茂、形象生动地把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听世界。1975年,全省启动电化教学试点工作。1978年,省教育委员会在东阳市召开全省幻灯教学大会,全面总结和推广幻灯教学经验。进入80年代后,“两机一幕” 配备呈显著增长趋势。截至1985年年底,全省共有幻灯机、投影机9232台,录音机11715台,较上年增幅分别为40%和70%,为促进全省普及初等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较好条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浙江教育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关注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普及与提高以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关系。浙江教育对内涵发展的诉求进一步加快了电化教育的发展。1985年,省教育委员会印发《浙江省全日制学校发展电化教育六年规划》,其中,在设备、器材建设上强调“中小学以幻灯、投影、录音为主”,并明确“各市、县(市、区)应从本级普教事业费中单独列出至少0.5%作为电化教育专项经费,并逐步达到1%”。1993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浙江省全面推广使用与文字教材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学校电化教育实现了从试点到逐步开始普及的重大转折,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行“两机一幕”进教室,以投影、录音为主要手段的电化教育在全省开始普遍运用。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办公室“八五”末期电化教育基本情况调查公布的数据,浙江省以“两机一幕”为主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拥有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