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确立定位,明晰方向:中国电化教育引领改革开放

确立定位,明晰方向:中国电化教育引领改革开放

【摘要】:为了做好先期准备,我多方咨询探讨,得到了孙天正、齐元昌、刘茂森等专家的鼓励,最终决定做出两个重大改变:一是将《吉林电教》更名为《中小学电教》,去除刊名中对“地域”的限制,转而强调“面向的读者对象”;二是重新定位,最终确定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普教类电化教育刊物,主要为中小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电化教育工作者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感觉到刊物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契机。所以我考虑要把它做大,怎么才能做大?因为内部刊物没有经费,馆里已经有一些声音认为办刊浪费巨大物力、财力、人力,不想办了。所以我考虑做成公开发行,从根本上解决钱的问题。放眼全国,各省已经陆续创办了不少本地的电化教育刊物,但基本都局限在本省范围内。面对这种情况,我的想法是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影响力,让刊物“走出” 吉林省,真正地将辐射范围覆盖全国。

几经讨论,我的想法得到葛雨青副馆长的支持。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刊号的申请。当时全国有公开出版刊号的电化教育刊物很少,只有中央电化教育馆的《电化教育》和西北师范学院的《电化教育研究》,其他省份许多电化教育杂志相继申请刊号,但都没有成功,可见难度之大。为了做好先期准备,我多方咨询探讨,得到了孙天正、齐元昌、刘茂森等专家的鼓励,最终决定做出两个重大改变:一是将《吉林电教》更名为《中小学电教》,去除刊名中对“地域”的限制,转而强调“面向的读者对象”;二是重新定位,最终确定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普教类电化教育刊物,主要为中小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电化教育工作者服务。可以说,这两项改变充分考虑到当时电化教育期刊行业的形势,对以后刊物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www.chuimin.cn)

当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去跑刊号的事情,迟迟都没有成功,各种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后来我找到教育厅梁植文厅长,把刊物全国公开发行的重要性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了汇报。梁厅长很支持,认为这块重要的阵地应该好好地建设,当即打电话做了沟通。后来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召开集体会议讨论这个刊号,最终得以通过。获得省委宣传部的批准,1985年,我们以“中小学电教”作为刊名,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省馆办刊、全国发行的电化教育刊物,填补了基础教育领域电化教育杂志的空缺,并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