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乔安·顿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合作

乔安·顿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合作

【摘要】:1983年夏天她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帮助编写外国人用的中文课本。乔安·顿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南京大学讲学和协助设计有关教材的近3个月里,与邱质朴教授合作完成了两篇论文,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对外汉语研究室合作完成了200多张投影片、多种录音带和四本汉语教材的总体结构设计,其中一本供超短期汉语班使用的教材《汉语24小时》当时已投入试用。

乔安·顿(Joanne·Dunn)博士是美国匹茨堡阿列根尼学院媒体中心副教授、传播学博士和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专家,在设计和编制各类教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1983年夏天她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帮助编写外国人用的中文课本。她在中国期间(1983年5月14日—8月12日),就教育传播学和教学设计两门新的边缘学科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共进行了20多次讲演与学术交流。她还应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学院(1983年6月3—4日)主讲了“人类社会信息交流与传播”和“视听媒体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术气氛的活跃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她认为由于中国教授外文的方法(使用语言与语法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不太了解语法与语言学的外国人学习,所以与之合作的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们考虑探索多种办法,包括通过视觉、游戏、磁带听力练习,借助计算机教学以改进外国学生的语言课程。南京大学的邱质朴教授,是第一个应邀在美国从事语言学工作的人,他当时同乔安·顿一起工作。在美国他看过有关语言教学的研究和许多不同的教授方法,他认为许多采用媒体的课程和革新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对外国人学习中文将更有效,使用一些各种各样的技术(如小组交流、角色扮演、利用视觉材料、利用朗读和记忆方法等)可以教授更多的学生,他建议在教学中采纳“联结”技术。(www.chuimin.cn)

乔安·顿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南京大学讲学和协助设计有关教材的近3个月里,与邱质朴教授合作完成了两篇论文(《美国的视听教学》《设计视听软件的基本原则》),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对外汉语研究室合作完成了200多张投影片、多种录音带和四本汉语教材的总体结构设计,其中一本供超短期汉语班使用的教材《汉语24小时》当时已投入试用。